苏州市养老金调整方案

苏州小调有什么名曲 苏州小调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0-17 09:58
1、无锡景(吴枯桥宴语消大版,带翘舌音);

2、苏州好风光(带翘舌音的);

3、子夜四时歌(有点像越剧);没银

4、太湖美(程桂兰吴语版本);

5、茉莉花(毗陵片口音);

6、春绿江南(曲子,很有江浙风味);

7、《苏州好风光》吴侬软语唱苏州小调。
谁有《苏州园林》教案 的答案?急急急急
1个回答2022-09-02 16:18
是哪个版的啊
苏州园林教案
1个回答2024-02-20 13:11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一般的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集中一处的建筑实体,采用空间顺序来说明,就能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及这一篇写的蜚声中外的苏州园林,几十个园林分散在城内各处,最著名的也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四大名园,如果他用空间顺序,一定会说得琐碎而沉闷。作者采用了一个巧妙的结构方法,先由分到总:从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由心裁修建成的各个不同的园林中抓住一个共同点;然后由总而分,写出了这个共同点表现在苏州园林物景中的各个侧面。这样,文章没有具体提到一个苏州园林的名字。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二、说明顺序

  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如《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的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几种说明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三、表达特点

  本篇在表达上有两大“优势”。一是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二是说明准确,叙述生动。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物景时,时间上纵观一年四季变化,空间上俯瞰各园的各个角落,既不说明观察的特定时间,也看不出有特定的观察点,好象中国画中的透视画法一样。这样写便于更全面地介绍苏州园林,突出苏州园林的总体形象。

  四、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般地说,说明文是为了让人了解物景的实形、实态,多是写实的。《苏州园林》却是将虚写和实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将客观物体和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写池沼两岸的石头、花草,写池沼中的睡莲和金鱼,处处实写,又处处入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实写,接下去的“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则是一笔虚写,使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作者为什么采用实写虚写相结合的手法,且把虚写放在显眼的位置呢?这是因为,苏州园林本身就是虚实结合的。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景色的层次,增添了景致的美,作者说明这种特点时也就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在物景的实写中渗入虚写的画意。独特的写作方法,是适应写作对象的特点应运而生的。

  五、教学步骤安排建议

  第一步,可用比较法,在与一般的运用空间顺序说明的说明文的比较中使学生明白物景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两种结构方式。第二步,用图表法进行结构分析。在划中心句和分段的基础上,掌握《苏州园林》的总分顺序结构。第三步,用点睛法读析第二部分(主体段)的各节,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第四步,用仿写法作文,学习物景说明文的总分结构技巧。

  六、语感训练教学建议

  语感训练不仅要感知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在脑海中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主体画面,而且要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境情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为学生设置特定情景,并使他们进入其中角色,这样他们才会动心动情。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不仅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为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刘正海老师播放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录相和课文录音,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要求他们把自己假想成一名游客,畅游在其中。这样录相中的优美画面和轻快的音乐,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那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优美,从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图片(或做成演示课件),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教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苏州的FM调频以及在苏州能够收到的FM调频有那些,
1个回答2022-05-09 04:25
FM104.8每周六日七点半到十点半的《欢乐都市夜》我听了四年了.FM94.8晚间十点到十一点的《就在今夜》也不错,好象不是每天都有的,可以注意下.非常好的两挡节目
苏州的收音机调频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2-29 12:29
  苏州的收音机调频有:FM91.1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率的城市之声、FM94.8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电台、FM96.5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生活调频广播网、FM101.1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交通广播、FM102.8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故事广播、FM104.8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交通经济频道。
中班教案动物宝宝游乐场反思调整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5-08 05:09
 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能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喜欢聆听动物故事,动物玩具,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于是顺应孩子们的热点和兴趣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园里》。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的学习数学,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巩固7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2.能对7以内数量比多少,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3.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
  2.数字卡、画有1—7个动物的胸牌(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重点:
  能对7以内数量比多少。
  活动难点:
  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
  一、
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1.导入语:你去过动物园吗?你认识哪些动物?
  小结:动物园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
  2.关键提问:数数动物园里共有几种动物?(5种)
  每种动物有几个?(每种动物的数量有多少?)
  小结:动物园里的草地上有1只大象、2只狮子、4匹马、6只猴子和7只羊。
  3、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要求:把数量记在心里,不要告诉其他小朋友。
描写苏州的优美文案
1个回答2024-02-27 03:17
木橹咿咿,乌篷船悠悠,陶醉了我的眼眸。整理了一些描写苏州的文案说说,欢迎大家阅读!

1、古巷深深,临水而居,微波轻泛,让多少往事溅落,留下了多少勤劳和质朴。
2、苏州的一切都那么精致、那么有趣、那么诗情画意。
3、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4、石坊巷弄抚慰了多少疼痛的灵魂,老街旧匾刻画着多少记忆的斑驳,韵味独特的苏州评弹让人心生爱恋。
5、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6、人们都说,苏州园林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
7、长着青苔的石板路,奇异的太湖石,别致的湖心亭,美丽的小石桥,都是那么让人欣喜。
8、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般静谧美好,仿佛世外桃源般。
9、涟漪如梦,苏醒晨曦,江南的心事,在守望着我的情愫。
10、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11、游了狮子林,我不但开了眼界更为祖国有这样的园林而感到自豪。
12、瞧吧,一座座房屋那么古朴典雅,一条条长廊曲折蜿蜒,一片片竹林青翠欲滴。
1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警月黄昏。
14、众多像钟楼一样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神采纷呈,不愧是佛教圣地。 15、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16、美丽的狮子园林,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
17、到了苏州园林,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折服了。
18、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别离情愁,难述衷肠,不禁思忆,何时再绿江南岸?
20、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21、寒山寺宝塔高耸,佳木参天,殿宇焕彩,佛像庄严。
22、苏州这种美丽的地方对我这个热爱大自然的小驴友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2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4、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让自己拥有这片僻静的港湾、享有一处休闲雅静?
25、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26、我一边游览一边想:狮子林真像一幅中国山水画。
27、苏州真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29、光顾一下那小桥、流水、人家,怎能不让疏懒的人儿幽情感怀?
3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31、狮子林并非是林,却像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
32、苏州,是一首精巧的诗。
33、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34、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35、苏州有中国最美丽的园林,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以上就是带给大家欣赏的描写苏州的文案,感谢大家阅读!
苏州童谣 摇啊摇 我要完整版的
1个回答2024-03-06 01:13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三个版本

百年童谣之最的"摇啊摇",是从乡镇中来,口头文学往往有多种传说。因此“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有不同版本。

第一个: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

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拉肚里豁虎跳。

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这是一个版本,还有两个流传的"摇啊摇",一个是: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请吃糖,请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饱。

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



这个寓教的成分较重,曾被选进小学国语课本。另一个是: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我叫外婆洋泡泡,外婆骂我小赤佬! 不知道是哪一个。
苏东坡在惠州曾吟过什么诗,要一首出名一点的,完整的
1个回答2024-01-25 21:26
苏东坡有一首[卜算子]词,词是这样写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一首小词的背后,藏着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引人入胜的绯闻故事! 绯闻故事有三种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一位王姓女子。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记载: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了这首[卜算子]词,一般读者都不明白讲的什么。一个叫张文潜的人继苏东坡之后也贬官黄州,经过调查,得知这首词背后故事的来龙去脉。可惜的是,吴曾并没有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写出来,只说了句“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 第二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一个邻家女子。宋人袁文《甕牖闲评》卷五记载:苏东坡谪居黄州,邻家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子,每天傍晚都会跑到苏东坡窗外听他读书。后来,她的家人要将她嫁人,商议婚事,女子竟然开出这样的条件:“得要读书有东坡先生那么多的人才可以。”结果,没有一个符合她心意的,因此没等到嫁人就抑郁而死了。宋人李如篪《东园丛说》卷下的记载,时间情节都跟《甕牖闲评》均有不同:苏轼还没有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夜间读书,一个邻近富豪人家的女子经常前去偷听。一天晚上,终于鼓起勇气,跑去找苏轼,主动投怀送抱。苏轼没有接受,相约考中进士之后再娶她为妻。可是真的中了进士之后,苏轼却娶了别的仕宦人家的小姐。过了很多年,苏轼去了解那女子嫁给什么人了,得知她一直信守诺言,没等出嫁就死了。苏轼因此写了这首[卜算子]词。 第三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惠州温都监的女儿。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四记载了作者从一个叫王梦得的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苏东坡这首词不是作于黄州,而是作于惠州白鹤观。当时惠州姓温的兵马都监(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军分区司令)的女儿,长得漂亮,十六岁了还不肯嫁人。听说苏东坡到了惠州,高兴地对人说:“他是我的丈夫。”每天夜里,悄悄跑到窗外徘徊,听苏东坡读书吟诗。苏东坡发觉了,推窗察看,她就翻过围墙逃走。苏东坡找到她家了解情况,她的父亲就告诉苏东坡女儿的想法。苏东坡跟他说,要给介绍一个姓王的男子作为夫婿。没过多久,苏东坡就被继续流放到海南岛,这门婚事便没能介绍成功。温氏女子也很快病死了,她的家人把她埋葬在河边沙滩旁。等苏东坡回到惠州,得知女子已经死去,心中惆怅,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词。元人陈明秀《东坡诗话录》、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都有相同的记载,后者并且指出,温都监女儿名超超。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卓吾曾经发出过如下一番感慨:温超超独具慧眼,知道苏东坡不是凡人,知道苏东坡之外没有人配得上自己,因此宁死不愿居住人世间。苏东坡想要把她许配给王姓男子,她一定是宁死不嫁的。因为,她的心里只有东坡先生,没有王家后生。 也有人认为这词是影射刺时之作,没有女子,无关风月,不是绯闻。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上述说法一概不相信的,认为它只是宋人作词的一般套路:心中有所感触,聊以抒发寂寞之情。 孰是孰非,难以定论,也不必非有定论。我以为,文学作品,附丽一点美丽的传说,可以丰富作品的含义,给阅读者增添些许趣味,肯定不是什么坏事。作为喜爱苏东坡诗文、同情苏东坡遭遇的后世读者,他于漂泊天涯之际,有一位妙龄女子欣赏他,爱慕他,也可以感到一点儿欣慰。谁规定了白发红颜不能心相印、情相许的?假如真的有过一位温超超,她实在是一位至纯至美的女子,惹人怜爱;她的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大胆表达心中所爱,令人肃然起敬;她的不幸夭折,不由人不扼腕叹息,感慨良多
苏州话蛮有腔调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6-26 01:02
意思是说话蛮有味道的,蛮有意思的,蛮有名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