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拔山

拔山扛鼎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4 10:20

拔山扛鼎,联合式成语。

本义指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也做“拔山举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近义词:扛鼎拔山,拔山举鼎,孔武有力。反义词:软弱无力,手无缚鸡之力。

拔山扛鼎不妨奇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02 00:03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拔山扛鼎与那个历史人物有关
1个回答2024-04-08 02:31
拔山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他“力能扛鼎,”虽是形容,不一定实指,但却有可能。因为这里的“鼑”当指古代青铜铸造的三足(也有四足的)烹饪器或礼器,虽很重,但小一点的力气大的人是举得起的。至于“拔山”则见于项羽“别姬”时自己创作自己唱的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显然只是慷慨悲凉地自抒胸臆而已,“拔山”也只是夸张之词,大可不必追究拔过什么山了。
成语拔山扛鼎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16 11:52
拔山扛鼎
【注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
【近义词】拔山盖世 拔山举鼎
【反义词】举鼎绝膑 软弱无力
【年代】古代
【例句】那举重运动员走上台,往杠铃前一站,膀圆腰粗,胸脯尽是黑毛,立在那儿像半堵黑塔,是个~的大力士。
拔山扛鼎的故事
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么进展,后又去学剑,仍然不行。叔父项梁生气了,问他到底要学什么。项羽说:“读书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学剑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能对付万人的本领。”
项梁只好教他兵法。项羽这才高兴起来。
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报复,他带着项羽到吴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边观看,项梁带着项羽也在人羣中。项羽指着秦始皇说:“这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诛灭九族的。”但心中暗暗称奇,觉得项羽不平常。
这时项羽已长得很高大,大约有八尺多点,力气大得能举起青铜鼎,当地的年轻人已没人是他的对手,对他非常敬畏。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项羽也随着叔父项梁率军起义。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兵法在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并成为重要的义军首领。
他和刘邦率领的另一支强大的义军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又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项羽在战争中失利,被刘邦包围在垓下。由于项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国人,刘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国歌谣,项羽以为自己的老家已被刘邦占领,心中惊慌。军士们也都无心恋战。
项羽预感到自己大势已去。就作了一首《垓[gāi]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盖世,但天时不利连骏马也不肯走了。骏马不走我还有办法,虞姬我可拿你怎么办呢?”
不久之后,战败的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后来,“拔山扛鼎”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力大无穷;或用来借称项羽。

力能扛鼎 成语
1个回答2024-03-08 09:17
力能扛鼎 [lì néng gāng dǐ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例 句
力能扛鼎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11:00

力能扛鼎的释义为: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力能扛鼎的成语接龙

力能扛鼎、鼎鱼幕燕、燕岱之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招损,谦受益、益寿延年、年近岁除、除狼得虎、虎窟狼窝、窝囊气。

力能扛鼎相关成语。

扛鼎拚牛、拔山扛鼎、扛鼎扑牛、扛鼎之作、扛鼎拔山、笔力独扛、鼎鼎大名。

力能扛鼎相关词语。

力能扛鼎、打鼎、鼎能、鼎力、力能、能力、拔山扛鼎、扛鼎扑牛、扛鼎拔山、扛鼎之作、力能学、鼎力相助、鼎力推荐。

成语典故:

淮南厉王刘长被鼎砸死的乃是秦武王秦武王英武雄壮,话说魁伟多力,好与人角力为戏,身边有

三名天下闻名的力士,一名乌获,一名任鄙,一名孟说,勇冠三军,一并重用。时张仪早已相秦,与苏秦合谋,苏秦行“合纵”,张仪作“联横”。玩六国于股掌之中,秦国大获其利,却齐欺楚,败魏掠韩,地广千里,国力大增,已有雄视天下之意。

那秦武王年方20出头,年少好动,一日,秦武王心血来潮,日:“寡人生于西戎,未观中原之盛,若能通三川,一游巩洛之间,虽死无憾”。

一句话,他想到当时京城--洛阳那最最繁华之地温柔之乡去逛逛。但是得找个理由啊,于是他的大臣甘茂出了个冠冕堂皇的主意,声称去为周王作寿;于是秦武王便帅大军浩浩荡荡东去,随行带了三个勇士乌获任鄙孟说护驾。

可怜的名义上的天子周王那敢怠慢,慌忙迎接进城,人宫行礼寒喧,那秦武王一边与周王敷衍,一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在朝堂上一字排开的镇国之宝--大禹九鼎;礼毕,秦武王起身,走到九鼎那里,周览一遍,赞叹不已。

然后走到“雍鼎”边上,公然说道:“这秦鼎是我家的东西,我这次来就是要把它带回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周王.都不敢放一个。

秦武王拍拍雍鼎,回头对跟随的三个勇士孟说,乌获,任鄙说道:“寡人听说九鼎每个重千斤,从来没有人能够搬动,尔等都号称是大力士,谁有本事能把它举起来?”任鄙乌获知道武王持力好胜,推辞道:“臣等力气虽大,只能举数百斤,此鼎重千斤,我们举不起来。”

二杆子孟说摩拳擦掌,奋然说道:“我行!”上前抱住雍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将鼎搬起离地半尺左右再也搬不动了,掉还地上。由于用力过猛,口目俱裂,流血不止,虚脱瘫倒在地。武王笑道:“你们不行,寡人试试”。

语毕,走上前去马步蹲裆,一手抓住鼎一足,大喝一声:“起”!那鼎真个被他举了起来。周围的人齐声喝采,采声未停,只听得轰的一声,紧接着啊的一声惨叫。

众人定睛一瞧,原来秦武王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砸在他的右腿上,咯的一声,把武王右腿骨砸了个粉碎,顿时血流满地昏绝过去。大家惊慌失措,七手八脚把鼎抬了起来,将武王救出。终因伤势过重,当夜秦武王便一命乌呼,见阎王去了。死时秦武王年方二十四岁,在位四年;这是公元前307年发生的故事了。

力能扛鼎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3-05 19:14
力能扛鼎 [lì néng gāng dǐ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扛鼎之作的扛读音是什么?
4个回答2022-08-13 08:57
“扛”有两个读音,一个是káng。读káng时表以肩承担物体。例如“把铺盖卷扛上”“扛上枪”“扛着锄头”。另一个读音是gāng。读gāng时表示用双手举起重物。“扛鼎之作”中的“扛鼎”指用双手把鼎举起来,而不是指把鼎扛(káng)在肩膀上,所以应读gāng。同样,“力能扛鼎”中的“扛”也应读gāng。
口腹蜜剑,拔山扛鼎于哪个人物有关
1个回答2024-01-09 22:15
口腹蜜剑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拔山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他“力能扛鼎,”虽是形容,不一定实指,但却有可能。因为这里的“鼑”当指古代青铜铸造的三足(也有四足的)烹饪器或礼器,虽很重,但小一点的力气大的人是举得起的。至于“拔山”则见于项羽“别姬”时自己创作自己唱的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显然只是慷慨悲凉地自抒胸臆而已,“拔山”也只是夸张之词,大可不必追究拔过什么山了。
力能扛鼎的扛字怎么读
2个回答2022-08-08 02:50
力能扛鼎
【拼音】:lì néng gāng dǐng
【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古代的一种炊具,一般三足两耳,用青铜铸造。
1、形容气力特别大。2、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例句】:这个农村来的新战士,膀大腰圆,看起来是个力能扛鼎的大力士。
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