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家庭教育专题公益讲座你有什么感想
1个回答2024-02-08 01:07
小孩就要多要开发的兴趣爱好让她多想他喜欢的地方这样他就会喜欢上学习天气都要夸奖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的是对有的错。
家庭教育公益性讲座
2个回答2022-09-02 06:23
是广告吗?知道了,真的好会去看看
中外名人的家庭教育中获得教益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11:52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作法,来待人处事,事政治家,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诞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之家,在严父慈母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司马光六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都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于是,别人做游戏时,他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像着了迷一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在做人上严格要求,以培养他的优秀品格。司马光五六岁时,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这个过程恰巧被父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此,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他总是十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去时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篇幅浩翰、纪事广博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
中外名人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教益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4-15 22:50
司马光父母的家教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作法,来待人处事,事政治家,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诞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之家,在严父慈母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司马光六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都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于是,别人做游戏时,他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像着了迷一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在做人上严格要求,以培养他的优秀品格。司马光五六岁时,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这个过程恰巧被父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此,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他总是十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去时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篇幅浩翰、纪事广博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
家庭教育讲座
1个回答2024-02-06 04:19
“富二代”、“星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有共性原因,也有突出的个性原因。

从共性原因看,当今的家庭教育都很淡漠,且有将家庭关系变异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的趋势,父母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而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一般家庭,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即普遍崇尚“权势”与“财富”,把父母的权势、家庭的财富,无形中转变为孩子的社会地位。这种“权势观”和“财富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个性原因看,“富一代”和“官一代”显然不希望“富不过三代”、“强不过三代”,他们希望孩子成才,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却问题多多。

其一,父母由于事业、交际,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因此有“补偿”心理,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也由此反复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

其二,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约束自己的言行,且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干”,总爱表露用钱和权可以搞定一切,把生意场和官场上的规则带进家庭。

其三,父母身边的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要啥有啥,即便父母告诉他不要张扬,但孩子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为所欲为的“王国”。
听完家庭教育讲座后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1 07:54

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教育孩子应该从家长和家庭教育中做起,父母应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有着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3-08 05:29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主要包括几个内容:

1.家庭教育的背景是家庭,而教育者是家长,受教育者是子女。

2.家庭教育需要受到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3.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教育。

4.家长通过一些社会的实践,对孩子施以影响的社会教育。

5.家长通过社会活动,对孩子进行沟通和指导。

听完家庭教育讲座后的感想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1 19:25

首先想说的是,这次培训来得真是很及时。感谢文华小学组织的家长学校,非常周到。让我知道所有我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 在肖子炎上学之前,也了解到做为小学生家长将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家庭作业的辅导。我还是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的,也自认为做好了辅导其学习会遇到不少困难的心理准备。但在学拼音这段时间,才真正遭遇到第一次考验。有些读音反复教反复记都还是不会,控制不住脾气,指责批评他也是有的,甚至都开始怀疑他的智商水平了。 今天听了黄老师课,才发现自己近期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一直在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困难,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他正处在一个生活节奏、生理、心理都产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转折期。学业上的困难只是其中之一,而学不会,记不牢,他也是很着急的。做为家长,对他少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反而多了一份埋怨。 为了能教好孩子,我也看过一些育儿的书籍,书中的教育理念基本与黄老师所说的并无很大的出入。而今天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特别适合现在这个阶段来反复温习,在实际中去践行。

听完家庭教育讲座后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10 21:55

可以通过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炼感点、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写。

1、体会

心得体会重在“体会”,说明讲座的主讲人和主题,然后讲述其中感触较深的内容,要体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2、提炼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既可就事论事对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表达家长要以身作则的决心。

3、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计划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4、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表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

注意:

1、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2、开头要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家庭教育讲座
1个回答2024-02-04 19:21
“富二代”、“星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有共性原因,也有突出的个性原因。

从共性原因看,当今的家庭教育都很淡漠,且有将家庭关系变异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的趋势,父母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而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一般家庭,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即普遍崇尚“权势”与“财富”,把父母的权势、家庭的财富,无形中转变为孩子的社会地位。这种“权势观”和“财富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个性原因看,“富一代”和“官一代”显然不希望“富不过三代”、“强不过三代”,他们希望孩子成才,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却问题多多。

其一,父母由于事业、交际,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因此有“补偿”心理,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也由此反复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

其二,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约束自己的言行,且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干”,总爱表露用钱和权可以搞定一切,把生意场和官场上的规则带进家庭。

其三,父母身边的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要啥有啥,即便父母告诉他不要张扬,但孩子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为所欲为的“王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