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强者思维

怎样打破常规思维
1个回答2024-02-15 08:41

打破常规思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

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灾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基侍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缺点逆用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启闹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搏旁吵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它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如何打破惯性思维
1个回答2024-05-15 06:03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生存,我认为除了让自己必须具备“空杯”的心态和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有传统的观念里,人们习惯于使用常规思维去解决问题,以致于很多问题只是在原地打转,甚至倒退!现在虽然我们已意识到了按惯性思维去思考不行了,一定要注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惯性思维! 固有的东西是很难打破的,这也是经过历史的证明的。每次改朝换代,无一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但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惯性的思维!只有解放了自己的思维,才能够创新!创新才有希望!否则,连自己的思维都还被禁锢在旧有的陈腐里,如何能挑得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担得起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 所以首先要解放思想,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思维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又循着旧路走去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走一阶段后,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如果是就及时反思、调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语言老师苏宗波,在课上,老师抛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逆向思维。 什么叫逆向思维?是指对常规思维的背离,即反向行之,对现成的结论进行逆向揄,一般有三种方法:1、换位思考法;2、换角度思考法;3、发散性逆向思维法(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由此及彼,进行多向思考)。我理解为:当你做某事时,习惯怎样思考之后,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年年不能不能契合,如果能则说明正确可靠;如不能则说明还有待推敲,而且在此过程中,经常在逆向思考中,可以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一下就有了新的思路。 这里再讲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常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后来发现有个老伯伯也常去砍柴,但总是来得晚走得早,且中间还经常要休息一下。但老伯伯砍的柴却不比父亲砍得少,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发现,老伯伯砍柴时,问题砍树节,而父亲却总是避开树节砍,斧子却常被卡住。人们传统观念中,没有节的树干容易折断,而有节的地方则不容易砍断。实际上,有节的地方虽硬却更易断。 解决问题就如同找树节一样,要努力打破思维定势,胆大心细,敢闯敢干,只有找对了方向,用对了劲才能有更好的收获。 如果不能打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就会被惯性思维俘虏。要充分文化水平思维定式的两重性:1、表现为一种趋向性、专注性,吻合时会起积极作用;2、也表现为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会影响人的全面思维,让人产生错觉,囿于其中,而产生消极作用。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创新思维是不受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前提,要摒弃从众心理,不钻牛角尖,善于采取多向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建设性的思考。 打破思维定势是一种美。让电扇一改往日的黑色而令销路大增的故事,在商场上不断上演,而我们习惯于定势思维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提高对现有布点结论的甄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路、丰富眼界,从而使我们在平台上能更进一步。
怎么打破固化思维?
1个回答2024-01-20 20:13
转摘: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让人们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势将使人们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因此,积极寻找消极思维定势的原因和对策,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文就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定势现象谈谈教学时处理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一、生活概念的干扰  日常生活与数学是两个既相互交叉又各自的系统。学生因其思维特点往往易受词的生活意义的影响,如果词的生活意义与几何概念的科学意义一致,将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则起负迁移作用。如《角的认识》,孩子们往往将角理解为墙角、桌角、羊角等物体的形状,甚至有时仅仅理解为一个点。  问题对策: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的共通之处,促进学生经验的扩充;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深入数学与生活的差异之处,实现学生经验的改造与重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深刻的概念。  如《角的认识》,我们不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应首先出示三角尺、剪刀、扇面等实物或图片,问学生这些物体上有没有角,但不要求学生指出来。因为学生有可能只指出剪刀、三角尺的尖,容易以讹传讹。教师这时示范正确指角的方法,并在电脑中强化演示指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法,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并指名学生上台指角,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断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放开手脚找一找、指一指生活中的角,进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中的角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角是不一样的。  二、已有经验的干扰  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来看,定势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即前次的思维活动对后次的思维活动有指引性的影响。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其相似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迷惑。受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对新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如在三年级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后一般会研究:“用24米长的篱笆围长方形或正方形菜地,怎样围菜地最大?”通过列举、计算学生不难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距越小,就越大。如果把问题改成:“用24米长的篱笆靠墙围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围最大?”学生因为有了上一题的经验,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围成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最大。  再如,六年级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还剩下几公顷?”学生的答案中常常会出现“3-”的算式,这是受整数应用题中求“剩余的=总共的-用去的”解题思路的影响。  问题对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在上述两个问题中,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前摄抑制的干扰,使之不能顺利地按照正确思路和方法去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来加以切断,新思路就难以形成和发展,使必须用新思路加以解决的问题无法顺利得到解决。  鉴于以上,我认为要避免学生产生以上错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题组比较和正误比较法,帮助学生觉察到错误所在。通过反面例子的对比,不仅可以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如在讲解“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还剩下几公顷”此类问题时,可以出示下面两题组织学生讨论,找出两题的异同点,避免不该发生的错误。“(1)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还剩下几公顷?(2)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公顷,还剩下几公顷?”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两题虽都有,但第一个表示的是白菜地和这块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带有单位名称“公顷”表示的是具体的大小,很容易就把原来容易混淆的知识分辨得一清二楚。  用篱笆围长、正方形的问题,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逐一列举长和宽,进而在比较中发现当长是12米、宽是6米时最大;其次,可以将墙看成一面镜子,这样镜外与镜内的长方形就“围”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48米,只有当它围成正方形时,镜外长方形的才最大。在这里,我们一方面通过列举,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另一方面通过构造封闭图形,对下面两图进行观察,使学生对“当周长相等时,围成的正方形最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思维惰性的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普遍存在思维惰性。小学生思维惰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沿用一种习惯、常见的方法去解答不同的题目。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完梯形的计算后一般都会练习如下思考题:已知梯形上底是6,下底是10,高是8,求阴影部分的。  大部分学生的列式都是:(6+10)×8÷2-10×8÷2,只有少数学生会想到只要用:6×8÷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沿用阴影部分=整体-空白部分这一思维方法,形成了思维惰性,从而想不到阴影部分是个三角形,只需用三角形计算公式就可以求阴影部分。  问题对策: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善思、会想。如教学上题时,可在学生思考出第一种方法后加以启发:“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为什么可以这么做?”让学生转变思维方向,从而寻求出更为简便的方法。平时也要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可以通分比较、化成小数比较、画图比较、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找标准比较等。教师只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就肯定可以克服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懒惰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解题程式化的干扰  面对概念、法则、公式等所谓的一些“死知识”,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只有把它们训练扎实,学生才会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其实不然,过于频繁的训练往往会使解题过于程式化,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了五年级“圆的计算公式”后一般会练习如下思考题:已知圆内最大正方形的是10平方厘米,求这个圆的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对这道题进行思考以后,纷纷表示此题好像不好解答,原因就是受常规计算圆的影响,已经初步形成要求圆就要知道它的半径,所以当无法求出半径的长度时,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问题对策:要避免这样的现象,首先要注意别让程式化的解题思路固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时,不要过分单纯地训练学生用“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什么已知,什么未知,所以我们要先求出什么……”表述解题思路。虽说这样的训练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考过程之外,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用常规方法无法解答时,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养成从多方面寻求解法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以上题为例,我们可以先从教学圆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先让学生猜测圆的与半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右图:如果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如何表示?(半径的平方)那么,这个圆的大约是这个正方形的多少倍呢?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初步发现是3倍多一些的关系,再通过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得出公式,从而发现圆的是r2的π倍。如果新授时注意强调了这两者间的,那么在教学上题时就可以抓住时机问学生:“不用半径,能不能求出圆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正方形的和圆的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程序,从旧思路、旧方法中省悟过来,转移到新的思维中。  总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新授和复习教学中注意“活”,强调“变”,注重“新”,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会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打破思维的定势
1个回答2024-02-03 04:48
1向
2杯放1另外两套进另剩九放进
3题目清楚……
4塞推进
5推台杯面随便剪吧
6
7牛转用脚饲料勾
8球放板先板向左倾再向右倾
如何打破惯性思维
1个回答2024-02-13 03:43
什么叫惯性思维?即指思维定势,习惯性思维,指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的倾向。

固有的东西是很难打破的,这也是经过历史的证明的。每次改朝换代,无一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但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惯性的思维!

否则,连自己的思维都还被禁锢在旧有的陈腐里,如何能挑得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担得起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

所以要解放思想,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思维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又循着旧路走去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走一阶段后,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

如果是就及时反思、调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语言老师苏宗波,在课上,老师抛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逆向思维。

什么叫逆向思维?是指对常规思维的背离,即反向行之,对现成的结论进行逆向揄,一般有三种方法:

换位思考法;

换角度思考法;

发散性逆向思维法(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由此及彼,进行多向思考)。

我理解为:当你做某事时,习惯怎样思考之后,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契合,如果能则说明正确可靠;如不能则说明还有待推敲,而且在此过程中,经常在逆向思考中,可以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一下就有了新的思路。

这里再讲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常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后来发现有个老伯伯也常去砍柴,但总是来得晚走得早,且中间还经常要休息一下。但老伯伯砍的柴却不比父亲砍得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发现,老伯伯砍柴时,总是砍树节,而父亲却总是避开树节砍,斧子却常被卡住。人们传统观念中,没有节的树干容易折断,而有节的地方则不容易砍断。实际上,有节的地方虽硬却更易断。

解决问题就如同找树节一样,要努力打破思维定势,胆大心细,敢闯敢干,只有找对了方向,用对了劲才能有更好的收获。

如果不能打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就会被惯性思维俘虏。要充分文化水平思维定式的两重性:

表现为一种趋向性、专注性,吻合时会起积极作用;

也表现为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会影响人的全面思维,让人产生错觉,囿于其中,而产生消极作用。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创新思维是不受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前提,要摒弃从众心理,不钻牛角尖,善于采取多向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建设性的思考。

打破思维定势是一种美。而我们习惯于定势思维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提高对现有布点结论的甄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路、丰富眼界,从而使我们在平台上能更进一步。
名人有哪些打破思维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28 01:33

打破固有思维名人例子有:

1、纪晓岚

御林兵统领和珅多次被聪明的纪晓岚捉弄,因此心里非常不舒服,总想找个办法报复一下纪晓岚。有一天,和珅特意把纪晓岚找来,非要和他赌一把。和珅想到的一个赌局是这样的:假如纪晓岚在10天之内能吃掉100只鸭子,那么这些察塌老鸭子不但不用纪晓岚付钱。

而且和珅还会再送100只给他;假如纪晓岚完不成这个任务,在10天之内吃不下100只鸭子,那么不但要付鸭子的钱,而且还要向和珅负荆请罪。10天吃100只鸭子也就是说一天要吃10只鸭子,这样的吃法一般人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纪晓岚知道这是和珅故意在报复他,假如不同意的话就是认输了。这个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最后还是和和珅打了这个完全不可能赢的赌。打赌开始,和珅叫手下的人把日常用品,柴米油盐,和特意买的100只鸭子都一起关在了一个屋子里面,然后又让纪晓岚一个人搬进去住。

和珅命令手下把屋子里面所有的门窗都关好锁死,并且派了御林兵在门口严加看守,以防止纪晓岚耍花招。10天很快就过去了,和珅让御林军赶紧把门打开,结果发现屋子里面100只鸭子全都不见了,只剩下了一堆鸭毛还有一堆骨头,和珅惊呆了,只好认输。

原来是第一天起,纪晓岚杀了30只鸭子,然衫世后把鸭子剁成了肉丁,撒给其余的70只鸭子吃;第二天,又杀了20只鸭子,采用同样的办法喂给了其余的50只鸭子;第三天,第四天……纪晓岚采取同样的办法,等到第十天的时候,就只剩下了1只鸭子,纪晓岚自己美美地吃了一顿。

2、但丁

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但丁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宴会,这个宴会是由威尼斯执政官举办的。在当时,意大利的等级观念十分浓厚,在这次宴会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但丁发现,侍者端给城邦使节的鱼都很大,唯独自己的鱼很小。这让但丁心里很不痛快,但是,为了不失涵养,他没有大声抗议。

但丁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把自己盘里的鱼拿起来,放到耳边,并开始和鱼小声地“败升交谈”。但丁的这个怪异的举动被执政官看到了,执政官问但丁在做什么。但丁说:“我在向小鱼们询问件事情。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海葬了。我就问小鱼是否知道朋友的遗体有没有到达海底”。

执政官笑了笑,问道:“小鱼说了什么啊?”但丁的回答让在场的观众都笑了。结果,执政官让侍者为但丁端来了一盘大鱼。但丁说:“它对我说,它现在还很年幼不知道过去的事情,建议我向同桌的大鱼们问下”。

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心里不舒服。于是,但丁编造了一个形象有趣的说法,既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显得幽默风趣,十分得体。但丁这里所用的便是一种迂回思维。

3、田忌赛马

《史记》中有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每个拉三匹好马分别和对方的三匹好马比谁跑得快,输了的得出银子。田忌知道自己第一的马跑不过齐王的好马,自己最差的马也跑不过齐王的最差马。

于是田忌让自己最差的马与齐王最好的比,最好的马和齐王排第二的马比,自己排第二的马和齐王第三的马比赛,结果田忌赢了比赛,得了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只要跳出固有思维,合理利用自己资源,都可以化不利为有利的。

打破定势的思维
1个回答2024-04-22 06:25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继续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要答错,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修理工所说的“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式。
开始,他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如何下笔。无论他们多么需要我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我只是一一地对他们提问,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最后,我还会告诉他们,一定不要先参考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将别人的方案作为参考。因为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做事不愿意动脑筋,固守已有的(自己或是别人的)经验,不愿意创新。
一个人的思考陷入某种定势思维大都是不自觉的,而要摆脱和突破这种定势思维的束缚,常常需要自觉地付出努力。
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维?
2个回答2023-04-14 06:35

一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想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就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举动。

像是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可能每天都会想着按部就般的生活,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回家之后吃饭睡觉,这就是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假如有一天突然厌烦了这种模式,想要突破一下。

那么可以做很多不同方面的努力,比如说今天直接不去上班了,让自己好好的放松一下,也可以是下班了之后不是按时的回家而是选择去商场购物或者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也可以是邀上一群狐朋狗友去KTV里面唱唱歌,让自己彻底的放松一下,这其实就是简单的突破自己的思维。

当然如果我们想要对自己有一个根本的思维改变,只是简单的从这些方面来做还是远远不够的,思维是没个人从小到大养成的固定模式,我们想要改变或者是突破它就要有一些惊人的举动。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其实想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并不是特别的艰难,像是可以多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慢慢的突破自己的思维,看的更高更远。

打破惯性思维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1-25 16:54

伽利略突破传统大慧观卜冲念,推断物体下落的速度应该不是由其重量决定,并最终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看观点。

落体实验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直到16世纪,伽利略(公元1564—1642年)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伽利略说,假如一块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那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相应慢滚弊答些的速度下降。

伽利略进而假定,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数学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

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面对这个无情的实验,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如今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

扩展资料:

这个传奇性的故事由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流传下来。维维安尼在写《伽利略》时,提到他曾经听说伽利略当年在有其他教授、哲学家和全体学生在场的情况下,从比萨斜塔的最高层重复做过多次试验,证明轻重物体同时落地。关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用大小相同而重量不等的两球(可能是铁球与木球)得到同时落地的结果;有人说他是用炮弹和枪弹做的实验。有人则过分宣扬这个实验的意义,说他第一个做自由落体实验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怎么打破思维定势
1个回答2024-01-15 12:45
问题一:如何改掉一个人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定势也可以说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在人的思维能力上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认知的规律、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定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使人们在一定经验上思考问题,沿着一定的思维轨迹探求发展思路,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不必要的失败,可以明确方向,清晰目标,出现问题时能立即对症下药,着手解决。
但是这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又禁锢了人们的大脑,阻碍了人们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有很多实践证明,只有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我们才能赋予创新,我们才能在一般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影响思维最重要的因素是过去的经验。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它们会时刻影响人们的认知规律,导致人们按常规套路走下去。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原有习惯,打破原有经验去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呢?
首先,要有勇气,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尝试,要突破原有的常人的思维法则,学会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次,要有创新精神,要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要警惕和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作用。要学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再其次,要不怕失败,要敢于面对风险,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要在创新的思路开拓以后坚持到底。
总之,大胆的尝试,不断的创新,改变原有的习惯,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局限于现有的条条框框,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新的起色。

问题二: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换角度,换立场思考。不要盲从,不能从众思考。比如最简单一杯只剩半壶的美酒,大家都会想到啊,只剩半壶了,你却能想到啊,还有半壶可以喝。可能例子不是很合适。但就是要这种换角度思考,并且学会换很多角度想。

问题三:打破思维定势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 小朋友在游泳池游泳,游了一阵,大勇数了数,发觉少了一个,忙向老师报告,老师却说没有少,是什么原因呢? ―― 答案: 大勇忘了数上自己
你知道不可救药的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吗? ―― 答案: 当药店发生火灾时只能先救人再救药
1,2,3能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 ―― 答案: 3的21次方
一群惧内的大丈夫们正聚集在一起商量怎样重振男子汉的雄风,突然听说他们的老婆来了,大家四处逃窜,惟独一人没有跑,为什么? ―― 答案: 吓死了
为什么熊冬眠时会睡这么久? ―― 答案: 没有人敢叫它起床
想想看:眼睛看不见,口却能分辨,这是什么? ―― 答案: 味道
小明一家人在客厅里,明明听到有人喊:“救命啊,失火了,为什么他们一家人动也不动? ―― 答案: 因为他们在看电视
什么柴不能烧? ―― 答案: 人才
哪个寨子的人是最多的? ―― 答案: 柬埔寨
地球上哪一部分绝对照不到太阳? ―― 答案: 任何地方都照不到太阳因为地球不发光
为什么杀人要被判刑,杀蟑螂却不用? ―― 答案: 因为蟑螂没有辨护律师
什么人最喜欢拍照? ―― 答案: 观光客
什么地方看到的月亮最大? ―― 答案: 月球上
什么人在刀刃上生活? ―― 答案: 滑冰运动员
这封信是两颗蛋做的(四字成语)? ―― 答案: 信誓旦旦(蛋蛋)
按照1、12、1、1、1、2……规律写,接着该怎么写?―― 答案: 接下去是1、3、1、4……这是挂钟打点的声音
相同内容的书,为什么小高要同时买两本? ―― 答案: 送人
什么“海”没有边? ―― 答案: 苦海无边
小宝在外面吃饭为什么不用付钱或刷卡? ―― 答案: 别人请客
有一样东西比大力士能举起的重量要轻得多,大力士却举不起,那是什么?―― 答案: 他自己
市里新开张了一家医院,设备先进,服务周到。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儿竟一位病人都不收,这是为啥? ―― 答案: 兽医院
亚当和夏娃结婚后,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答案: 没有人来喝喜酒
诗人为什么不像小说家、散文家那样称 ―― 答案: 诗买不了几个钱成不了家
什么东西别人请你吃,但你自己还是要付钱? ―― 答案: 吃官司

问题四: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即是我们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中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局限于在头脑中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思维受到一个框框的限制,就难以打开思路,缺乏求异性和灵活性。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命题老师利用考生长期以来因学习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对考生“将一军”,让考生在思维定势的死胡同里走不出来,最后失去解题机会,因失分而与成功无缘。所以,希望广大考生在考前能够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本领。一、思维定势的几种表现(一)书本定势。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不顾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的思维模式。(二)权威模式。在思维领域,不少人习惯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就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权威定势。事实上权威也会犯错误的。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曾极力反对用交流电,许多大科学家都曾预言飞机是不能上天的。(三)从众定势。不少人在思维上有随大流倾向,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想,我就怎么想,这样不会出错。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从众定势。

问题五:因打破定势思维而成功的事例 哥伦布和鸡蛋
牛顿和苹果
苹果纵切一刀不会有什么,然而横切一刀便会出现一颗五角星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幼儿园老师问孩子们:“雪化了是什么啊?”如果是大人们,可能会说:“水。”而孩子们说:“是春天来了。”

问题六:如何打破惯性思维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生存,我认为除了让自己必须具备“空杯”的心态和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有传统的观念里,人们习惯于使用常规思维去解决问题,以致于很多问题只是在原地打转,甚至倒退!现在虽然我们已意识到了按惯性思维去思考不行了,一定要注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惯性思维!固有的东西是很难打破的,这也是经过历史的证明的。每次改朝换代,无一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但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惯性的思维!只有解放了自己的思维,才能够创新!创新才有希望!否则,连自己的思维都还被禁锢在旧有的陈腐里,如何能挑得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担得起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所以首先要解放思想,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思维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又循着旧路走去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走一阶段后,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如果是就及时反思、调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语言老师苏宗波,在课上,老师抛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逆向思维。什么叫逆向思维?是指对常规思维的背离,即反向行之,对现成的结论进行逆向揄,一般有三种方法:1、换位思考法;2、换角度思考法;3、发散性逆向思维法(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由此及彼,进行多向思考)。我理解为:当你做某事时,习惯怎样思考之后,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年年不能不能契合,如果能则说明正确可靠;如不能则说明还有待推敲,而且在此过程中,经常在逆向思考中,可以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一下就有了新的思路。这里再讲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常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后来发现有个老伯伯也常去砍柴,但总是来得晚走得早,且中间还经常要休息一下。但老伯伯砍的柴却不比父亲砍得少,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发现,老伯伯砍柴时,问题砍树节,而父亲却总是避开树节砍,斧子却常被卡住。人们传统观念中,没有节的树干容易折断,而有节的地方则不容易砍断。实际上,有节的地方虽硬却更易断。解决问题就如同找树节一样,要努力打破思维定势,胆大心细,敢闯敢干,只有找对了方向,用对了劲才能有更好的收获。如果不能打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就会被惯性思维俘虏。要充分文化水平思维定式的两重性:1、表现为一种趋向性、专注性,吻合时会起积极作用;2、也表现为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会影响人的全面思维,让人产生错觉,囿于其中,而产生消极作用。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创新思维是不受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前提,要摒弃从众心理,不钻牛角尖,善于采取多向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建设性的思考。打破思维定势是一种美。让电扇一改往日的黑色而令销路大增的故事,在商场上不断上演,而我们习惯于定势思维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提高对现有布点结论的甄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路、丰富眼界,从而使我们在平台上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