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赠汪伦

唐诗三百首中的《赠汪伦》
1个回答2023-08-21 02:57
是要原文还是翻译?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汪伦是谁
1个回答2022-12-16 02:16
唐代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
《赠汪伦》唐 李白
1个回答2023-08-12 17:05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诗三百首书中有《赠汪伦》这首吗?
1个回答2023-08-14 01:48
有的,因为《赠汪伦》的作者是唐代李白所写的。
《赠汪伦》的意思?
4个回答2023-01-22 06:36
《赠汪伦》作于李白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赠汪伦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1-22 06:45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感情饱满,风格豪放飘逸,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窢互促就讵脚存协担茅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赠汪伦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9 17:30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赠汪伦》的意思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3-13 04:45
李白写得一首诗。一个叫汪伦的人好好招待了李白,李白在他那玩了很多天。临走时两人依依不舍,李白随即写了这首诗送于汪伦。特别是最后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佳句!
《赠汪伦《》
4个回答2023-08-17 10:33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的画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2-10 14:38

赠汪伦的画怎么画:

第一步先画出李白的帽子和脸的形状

第二步画出李白的五官和胡须

第三步画出李白的两个胳膊和上半身

第四步画出李白的下半身

第五步画出李白脚下的船

第六步画出前面的汪伦

最后一步在纸的空白出写出李白的赠汪伦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