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海棠花

苏轼的《海棠》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4-21 00:30
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译文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回廊。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海棠。
海棠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1个回答2022-09-27 15:41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写的海棠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8 03:45
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译文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回廊。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海棠。
这样可以么?
苏轼的海棠全诗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19 11:21
清风微微的吹拂着云朵露出了淡淡的月光,花香与朦胧的雾气融合在一起而月亮已经移过院中的回廊。只是害怕这深夜花儿已经睡去,因此点燃高高的蜡烛去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样子。
苏轼 海棠 赏析
2个回答2023-02-02 15:06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
《海棠》-苏轼 问题
2个回答2022-09-29 11:15
深夜时分
前两句是写白天赏花,后两句写天色已暗,诗句的重点在于三四句,因此应该是写在按花开时节的深夜时分。
本诗是苏轼写与有人在花园一同欣赏海棠,从回廊二字就能看出,作者应该是和有人在花园赏花,因此地点就该是花园。
海棠二字运用明皇的典故,恐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海棠花的情有独钟以及对海棠的怜惜,以及对月光移向回廊,照不到海棠的担忧,充分凸现出世人对海棠的喜爱。
本诗既是写景诗也是一首政治诗,既写出作者对海棠的怜惜喜爱,也写出自己不被君主重用的自身情况,但是诗的第四句也写出了作者的自得其乐的生活心态。
苏轼的《海棠》的译文
2个回答2022-07-11 12:20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回廊。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海棠。 不大好把!!!
苏轼的《海棠》全诗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5-29 05:05
清风微微的吹拂着云朵露出了淡淡的月光,花香与朦胧的雾气融合在一起而月亮已经移过院中的回廊。只是害怕这深夜花儿已经睡去,因此点燃高高的蜡烛去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样子。
兰亭集序的十五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6-07 22:14

1、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毕:全。

2、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陡。岭:山。字面意义:高大险峻的山岭。崇山峻岭:形容山高大、险峻,十分陡峭。

3、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4、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5、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6、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7、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8、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9、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10、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贝多芬简介
1个回答2024-06-07 22:13
  1、人物简介
  史蒂夫·贝多芬(Steve Beethoven),生于1779年12月17日,逝世于1818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作品风格
  贝多芬的作品以富有英雄性、戏剧性和思想性而闻名。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例如他最著名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描写了与残酷的命运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信念。他一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为《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则以热情豪放和对比强烈的交响性著称。钢琴奏鸣曲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但体现了他个人音乐创作风格的演变,而且预示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进入浪漫主义的过程。从他的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始,贝多芬用谐谑曲代替了海顿和莫扎特使用的小步舞曲。自此奏鸣曲式的结构为:第一乐章,戏剧冲突性;第二乐章,抒情或沉思性的慢板,用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起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贝多芬用谐谑曲替代;第四乐章,回旋曲,热烈、节庆性特征。在奏鸣曲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热情》、《悲怆》、《月光》、《黎明》和《暴风雨》五首。在贝多芬的晚年,他还写了六首四重奏,其中代表作为《降B大调四重奏》。在歌曲创作方面,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的亲人》、康塔塔《庄严弥撒》等重要作品。他的最重要的一部歌剧为《费得里奥》。
  3、时代背景
  贝多芬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曲与乐队浪漫曲等。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4、人物评价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身为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在贝多芬稍前的时代,欧洲乐坛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莫扎特的音乐的价值,毕竟止于一种“音的建筑”,即仅因音乐的“美”而有存在的意义而已。至于贝多芬,则更有异彩,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