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夏字的诗句古诗

有关夏的成语(含夏字)
1个回答2024-02-14 03:56
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冬扇夏炉 比喻不合时宜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冬裘夏葛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温夏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五郭公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冬箑夏裘 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广夏细旃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毡同。”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霜凋夏绿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随车夏雨 见“随车致雨”。

无冬历夏 谓一年到头。

五冬六夏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无间冬夏 见“无冬无夏”。

夏虫疑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夏虫语冰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朝菌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鼎商彝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用夏变夷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子夏悬鹑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秋行夏令 〖解释〗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有关夏的成语(含夏字)
1个回答2024-03-12 22:48
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冬箑夏裘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毡同。”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霜凋夏绿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随车夏雨见“随车致雨”。

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夏虫疑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夏虫语冰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秋行夏令〖解释〗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谁能帮我想个含有 夏 的名字啊
1个回答2024-02-24 02:01
雨夏※恋曲 圣夏|幽| 【夏】季唯美 夏天の离去 爱夏艹忘悠
含有夏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12 18:51
含夏的成语共有31条:

春风夏雨 春诵夏弦 冬裘夏葛 冬日夏云 冬箑夏裘 冬扇夏炉

冬温夏清 冬温夏凊 广夏细旃 秋行夏令 三冬二夏 商彝夏鼎

霜凋夏绿 随车夏雨 无冬历夏 无冬无夏 无间冬夏 五冬六夏

夏虫朝菌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夏鼎商彝 夏炉冬扇 夏日可畏

夏五郭公 夏雨雨人 用夏变夷 子夏悬鹑

夏虫不可以语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含有夏字的成语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3-05 23:39
含有夏字的成语 :

夏虫语冰、

夏日炎炎、

冬温夏清、

夏雨雨人、

春诵夏弦、

夏炉冬扇、

夏树苍翠、

无冬无夏、

冬温夏凊、

夏山如碧、

春风夏雨、

冬日夏云、

冬裘夏葛、

五冬六夏、

夏虫朝菌、

子夏悬鹑、

夏鼎商彝、

无冬历夏、

广夏细旃、

夏日可畏、

冬箑夏裘、

秋行夏令、

霜凋夏绿、

无间冬夏、

三冬二夏、

夏阳酷暑、

夏虫疑冰、

用夏变夷、

夏五郭公、

随车夏雨

商彝夏鼎、

夏裘冬葛、

郭公夏五、

严霜夏零、

三伏盛夏、

冬箑夏炉、

冬夏青青、

冬扇夏炉、

春去夏来、

小冠子夏、

霜凋夏緑、


夏至节气的含义
1个回答2024-04-09 01:24

夏至节气的含义内容如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的含义
1个回答2022-12-06 19:51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夏至的习俗有祭神祀祖、凉食避暑、食“麦粽”、吃馄饨、消夏避伏等。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夏至日,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用以避暑。另外,夏至南北要吃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包含夏字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11:40
霜凋夏绿、
夏裘冬葛、
冬裘夏葛、
夏阳酷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行夏令、
商彝夏鼎、
用夏变夷、
严霜夏零、
子夏悬鹑、
春诵夏弦、
郭公夏态笑亮五、
冬寒抱冰,夏热握帆宽火、
夏五郭公、
夏雨雨人、
三伏盛夏、
春去夏来、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行下春风望夏雨、
无间冬夏、
夏树苍翠、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炉冬扇、
夏鼎商升毁彝、
冬箑夏炉、
夏山如碧
夏始夏末夏不离的含义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6-26 10:07
按字面意思解释么?就是从夏天开始直到夏天结束,都不会离开。简单的说就是,整个夏天都不会离去。
夏至未至有哪些含义?
1个回答2023-04-16 09:10
夏至,一个节气,6月22,23日,未至,应该是还没有到的意思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