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姜汤

桂枝汤的用法
1个回答2023-01-11 23:23
桂枝汤有五味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桂枝汤是治疗营卫不和汗出的主方,此类型出汗属于“自汗”,自汗的特点是多在白天出汗,一活动就汗出,安静时汗出较少。由于汗出频繁,汗孔经常开着,就很容易感冒,所以反复感冒的人,就表明他的免疫力低下,中医叫卫气不足,常使用桂枝汤调理。
桂枝汤怎么做?
2个回答2022-10-30 22:37
桂枝汤关键是桂枝和芍药的用量比例要一致,临床上一般选用各15克,另外大枣煎服的时候中间要切开(《伤寒论》原书记载:大枣擘,意思类似),方药如下: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炙甘草。水煎服,大火烧开,小火再煎10分钟,三碗水煎成一碗即可。
对花枪姜桂枝原型
1个回答2024-03-05 18:59
对花枪姜桂枝原型就是姜桂枝本人。对花枪剧情是根据姜桂芝的故事真实的改编的。讲述了隋朝末年,罗艺进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两人同练花枪,彼此爱慕,结为夫妻。
桂枝汤喝法
1个回答2023-01-14 22:02
桂枝汤喝吧,这种的合法要看它如何制作过程,看看它的制作。偏方是什么样的,而且喝法应如何使用?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相比,有何不同
1个回答2022-12-12 20:11
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一般来说用桂枝汤治疗外感虚证,即外感表虚,有头项强痛,汗出,恶风如果是内证,桂枝调和营卫,解肌发表,通阳化气,芍药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甘草生姜大枣都是调和之用。小健中汤主要是用来温中补虚,组成是芍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饴糖。两个方子不同就是小建中里的饴糖,温中补虚。桂枝汤是调和营卫
郝万山:柴胡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1个回答2023-11-18 14:52
和法,对于和法,我们通常用“和解”这个词,对于“和解”的理解,有的人说是调和,实际上我的理解它不是调和,因为和解的方法主要治疗枢机不利的证候。人体的枢机有两个,一个是少阳半表半里这个枢机,一个是中焦半上半下这个枢机。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是调气的升降出入的,而中焦半上半下这个枢机,主要是调气的升和降。人活着全凭一口气,人体的气一定是流畅的,一定是畅通无阻,一定是条达的。许多疾病都是气不和所造成的。我们遇到气不和的这种证候,抓哪个环节,抓哪个关键来调节,就可以抓少阳半表半里这个枢机,也可以抓中焦半上半下的枢机。因此,对于“和解”的理解,我们把他解释为“和枢机,解郁结”。因为枢机如果不利,气机必然郁结,气机郁结以后,就造成了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和解”应当理解为“和枢机,解郁结”。把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和解”。和法代表方是柴胡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枢机的。还有一组代表方,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是和解半表半里之枢机的,它的药的煮服方法也要求煮后去滓再煎,再把药汁加热浓缩。这样做的目的,因为这些方剂都属于和解剂,它们在用药的特征上,都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煮后去掉药渣子把药汁再加热浓缩,它就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协调,攻补并行,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而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这样做,可以提高整个方子的疗效。

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这儿一个学生摆着一个凳子,一个病人来了,说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那么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它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这不是脾阳不足吗,然后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这个学生就在那儿开方了。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这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 历史 了,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你口干吗,口干;经常拉肚子吗?经常拉肚子;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 ,这不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证呀。

好,这个病人一看,中间这个病人看完了,马上说,大夫,我糖尿病,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唉,陴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心情怎么样?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所以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所以“抓主证,对证用方”,也是我们一种治疗思路。

还可以兼太阴脾虚,像柴胡桂枝干姜汤,它就是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又兼有津液不足。

我们现在学了少阳病,谈到了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那必然应当有一个方子,涉及到了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这是哪一外方子呢?就是下面我们要提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看原文 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一个外感病五六天的时候,又用了发汗的方法,又用了泻下的方法,这就有了一个伤脾阳的过程,他很可能就出现了便溏,所以底下脾阳虚便溏的症状,他不再说了,又汗又下它不伤脾阳吗,下面的症状,“胸胁满微结”这是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经有邪,少阳经气不利,“小便不利”这是三焦气机失调,也是少阳气郁的表现吧,三焦气机失调。“渴而不呕”口渴是津液耗伤的结果,有津伤;“不呕”说明这个少阳的热邪没有犯胃,“但头汗出”这是三焦热郁。由于热郁三焦,热不得外越,所以身上没有汗。阳热上蒸而见到头部出汗,这是我们又遇到一个但头汗出的证候。

我们就此回忆一下,我们已经所学过得,但头汗出,身无汗的症状,在哪些证候中可以出现呢?无形热邪蕴郁心胸留扰胸膈的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在阳明病篇的开头,湿热发黄证,热邪内郁,不能外越。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太阳病篇最后谈到的火邪伤阴内热证,里有热要逼迫津

液外越,结果呢,津液不足,汗出无源。身上没有汗,火邪伤阴内热证。我们现在提到的是少阳三焦热郁证。

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要遇到一个病人,他主诉“大夫,我就是头上冒汗,身上没有汗”的时候,那你学过《伤寒论》了,你就用《伤寒论》中所学过的这些证候,对头对照他看他属于哪一类型,然后选择《伤寒论》中的方子来治疗。

“往来寒热”是邪在少阳经,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所以见到寒来热往,热来寒往。“心烦”是胆热循经上扰心神,同样体现了少阳受邪,经腑同病的临床表现。“为未解也”这是病没有好。这样的话,我们归纳一下它的基本病机是少阳不和,三焦失畅。实际上“三焦失畅”这句话严格的说是多余的,为什么?少阳不和就包括了三焦失畅,只不过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少阳不和,三焦失畅,津液不足,中阳受伤。中阳受伤在这个原文中,没有具体的症状表现。我们是根据又汗、又下来推测出来的,也根据在柴胡桂枝干姜中,它用了甘草干姜汤温补脾阳,以药测证,推测出来的。如果要补充临床症状的话,它应当有便溏。所以我们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张方子,这里头有柴胡和黄芩,它是清解少阳的。

看讲义的 148页,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的两个最主要得药物,清解少阳、解经邪、清腑热、畅气机、清郁火,针对了少阳病的两大主要特征。第二组是干姜二两,甘草二两,这不就是甘草干姜汤吗,它是温补脾阳的,和解少阳,温补脾阳。它用了桂枝来畅达三焦。桂枝有通阳化气的作用。我们在黄连汤中,黄连汤的适应证是什么?大家可能性忘记了吧,上有热而下有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他用了清上温下的药,中间加了个桂枝,来协调上下阴阳,协调上下寒热。实际上就是畅达三焦。而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的这个桂枝,就是通阳化气,调畅、畅达三焦的。用了天花粉来生津止渴;用了牡蛎,牡蛎是软坚散结的。软什么坚,散什么结?在这个证候中是散气机之凝结,治疗胁痛的。胁痛这一条这个症状没有提出来,实际上他有胁痛。气滞于少阳经脉。少阳经脉布两胁,还有两胁的胀满,疼痛,所以用牡蛎来散气机之凝结。就这样一个方剂,寒温并用,温补同施,补是补津液,治疗少阳不和,太阴脾虚,津液不足,

我们现代怎么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临床用的时候就抓住三个症状,或者说抓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抓肝胆有湿热,肝胆有气郁。象胁痛,要抓症状的话就抓胁痛,胸胁胀满。第二个抓脾阳不足、脾气虚。那就是有便溏,大便溏薄。第三个就抓津液不足的口渴,有口干,口渴。抓这三个就可以用这张方子。

你看,我们遇到肝病的病人,特别是慢性肝炎的病人,病程长久,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常常用苦寒的药,来清解肝经的毒热。用着用着,肝经湿热未退,脾阳脾气已伤,病人大便溏薄,一天三次,四次,肝功能还不正常,所以这个时候又有口干口渴,那你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张方子,有很好的疗效。

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小柴胡汤的加减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在临床上常常用得到。

我们北京中医大学国医堂有个肝胆病会诊中心。我们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用柴胡剂治疗肝胆病,特别是乙肝,就有丰富的经验。刘老去世以后,我们肝胆病会诊中心,每天病人还是很多。我们所用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沿用刘渡舟老师在临床上多年摸索出来的,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是来的,治疗肝病的方子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病的思路。

如果兼有脾虚便溏,当然这个脾虚便溏是轻度的,肝胆湿热未退,兼有轻度的脾虚便溏,那就在前面的基础方上,加茯苓 15克,白术 10克。如果兼有脾寒泄泻,一天拉二次,三次,四次,这叫脾寒泄泻了。拉肚子轻一些的,基础方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交替服用。如果拉得比较重的,那就过渡到我们刚刚讲过的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就直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治疗。

我们又回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上了,他治疗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未退,脾慢脾气已伤,经常有轻度的慢性腹泻,这个问题方子不寒不热。肝病的病程又比较长,用它比较稳妥,而且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我记得三十年前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老医生遇到肝炎的病人,开肝炎二号,我很奇怪、很好奇。肝炎二号是什么东西,我就到药房看,我以为是做成的一个制剂,做成了一个什么时候药呢,一看肝炎二号呢,药房师傅居然就拿协定处方来抓汤药,抓草药。我再一查它的处方组成,原来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治疗慢性肝炎,甲肝也罢,乙肝也罢,兼有脾虚的,肝胆湿热未退,津液已经有不足,又兼有脾虚的。

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治疗肝热脾虚的,这种类型的肝炎过程中,应当是有比较好的疗效的。

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我们就说这么些多。

那么些柴胡桂枝干姜汤,除了治疗肝病以外,还可以治疗什么证候呢?治疗糖尿病。它不是有一个主证是口干、口渴、津液不足吗,而糖尿病有一部分病人,他得临床表现就是:口干,口渴,多饮,津液不足,所以当糖尿病的病人主证见到口渴,见到便溏,见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要加味,加什么?增强养阴生津药的份量,加生地,玉竹,麦冬,甚至可以养肾阴,加山萸肉,养肺阴加沙参,五味子等等,也可以加人参,气阴双补,这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可以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以腹泻为主要特征,伴有口干,津液不足的这种临床表现,又可以伴有胸脘痞闷,腹痛。腹痛是脾虚,脾络不和,胸脘脾闷是少阳气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白术加山药。如果这种慢性结肠炎有过敏现象,甚至把它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或者叫做结肠炎过激综合证,有这个词吗?结肠过激综合证,我们用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痛泻要方,就是陈皮、白芍,防风白术,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痛泻要方吗,再加乌梅,或者加藁本,藁本这个药不是个解表药治头痛的吗,其实藁本可以头目的风邪,也可以治肠道的风邪,所以痛泻要方里头用防风,防风不是个解表药吗,它可以治外在的风邪,也可以治肠道的说拉就拉,说痛就痛的肠道的风邪,所以防风和藁本都可以用于结肠过激综合证,过敏性结肠炎等等,但是药量不要大,药量一大就走表,顶多用 6克。

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肋软骨炎,我们不是说临床用它的时候抓三大主证吗,胁痛、口干、便溏。我们前面讲的是肝炎有胁痛,糖尿病有口干,结肠炎有便溏。现在所说的乳腺增生,肋软骨炎,都有胸胁的疼痛,这不是内脏的病,而是胸壁之外的病,同样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乳腺增生,肋软骨炎胸胁的疼痛,伴有口干,便溏的,你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要加软坚散结的药物,比方说夏枯草、昆布、海藻,还要加重牡蛎的用量。

除此之外,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本来是治疗少慢不和兼的太阴脾虚又有津液不足的,少阳病本来就有热,发热,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治疗热病。比方说治疗疟疾,寒多热少的。因为它有甘草干姜汤在里头,治疗疟疾,疟疾不是寒热交作,发有定时吗?那个寒多热少的这种情况下,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黄岑的量不重要,甚至可以取掉黄岑。治疗疟疾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加重干姜的量,斟酌去掉黄岑。

也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关于热入血室证,我们在少慢病篇的最后会具体的讲,它本来是应当用小柴胡汤来治疗的。对于有些热入血室证的病人,它在寒热交作的基础上又胖有太阴脾虚的,我们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治疗。

还可以治疗胸膜炎,胆囊炎,有发热但要伴有便溏,伴有口干。

对于发热性的疾病,感冒是最常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治疗感冒,感冒发热,什么时候情况用它呢?感冒发热兼心脾慢虚的,为什么在这里加了心?因为它有桂枝和甘草是补心慢的,而甘草和干姜是补脾阳的。所以感冒发热兼有心脾慢虚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疗效很好。
柴胡桂枝汤的配方是什么?
4个回答2023-02-04 13:00
柴胡桂枝汤的原始处方取材于“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结合”。根据“外卖蜜瑶”的说法,柴胡桂枝汤的配方为桂枝(4.5g),黄cut(4.5g),人参(4.5g),甘草(3g),半夏(4.5g),牡丹(4.5g)) ,大枣(6片),姜(4.5克),柴胡(12克);用水煮沸以除去炉渣,然后在汤中食用。通过观察处方的组成,不难发现他的一些别名:如柴胡加贵汤,桂枝柴胡汤……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已将它们变成of吟的形式。
桂枝汤,有哪些食材组成
1个回答2022-11-01 00:31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歌诀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组成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桂枝汤歌诀顺口溜
1个回答2023-10-13 01:35
桂枝汤的歌诀顺口溜可以记岩山忆为:桂枝汤方歌,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消枣闷。拿弯
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
1个回答2023-12-23 09:46

消炎药、退烧剂、打点滴、抗生素都属于下法,会让身体虚寒,邪气侵入更深的经脉,种下不好的病根。如果邪气入了厥阴,体质就会受到改变。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阳气跑掉了,抓不回来叫“亡阳”,一个人表面阳气没有了,通常会汗流不止。如果水的能量太稀薄,身体视其为异类,就会汗流不止。

(汗是从营分到卫分再通过汽化排出来的,所以出汗会损伤到心阳。)

大量出汗,全身水分不够——身体从血里夺水分,然后血干干的——血虚易抽筋,手脚有绷紧感,难以屈伸。

此条的重点在于: 恶风、汗不止 。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受风寒邪气可以用附子。

“寒湿痿痹,拘挛膝痛”:由于寒湿造成脚抽筋。

“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附子可以破阴实;刀伤要防破伤风,附子可以把风邪逼出去(脓疮是用黄芪)。

附子跟乌头、天雄是一家的。乌头是母株,旁边牵丝一坨圆圆的东西是附子,很像胎元之气,很补先天。

附子可以决定将来是当乌头还是天雄,所以还没有决定这个情况就是未分化的特质。

当附子长大后不变成乌头,而是一条往下长,不再分出能量去长下一代,把能量都锁住,这个就是天雄,可以固精。3年为附子,4年为乌头,5年为天雄。

    生附子——破阴实

    熟附子——补阳气

用姜汁炮制,补阳气效果不会受损,毒性也最低。

用甘草炮制,毒性降低了,但是补阳气效果也降低了。(黄颜色的附子片就是甘草炮制的)

吃附子一开始会发燥,吃到嘴里更有口水了,就表示命门火已经可以把水运化到头顶下来,这是比较健康的征兆。

附子通行十二经,桂枝汤里加附子,附子的阳气会随着桂枝汤的路径走一遍,从营分通到卫分,表阳够了就不流汗了。如果脉浮不紧,非常怕冷,有汗,就是桂枝加附子汤。

“下之后”:经常打点滴、吃消炎药、退烧药,身体里的元气就虚了,感冒会随着元气向下坠。于是卫分的邪气会往里拉,太阳病本来是在体表的战场会向里。

“脉促”:跳的比平时快,但会偶尔停一下。(数脉是单纯跳的快,注意区分)

“胸满”:元气内泄,气压胸口,胸口感到闷。

芍药是将药性勾勒在只能用在某个轮廓里,所以去掉芍药,解除封印,把邪气撑出去,重新做回桂枝汤要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脉促、胸闷又怕冷,可以加附子补阳气。

郝万山说过,一般冠心病半夜因为天气寒冷发作心绞痛,有胸闷或憋气的感觉,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输出心阳、打通营卫。

黄芪汤加生姜(小阴旦汤):黄芪+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芍药把肠子松开,黄芪消炎,生姜排水——治热性肠炎下痢

(与桂枝汤小阳旦汤程式不同)

桂枝 去芍 加苓术汤——苓 桂 术甘汤:(脾胃区块)

    茯苓——清通心脏区块水气,让肠胃的水渗掉,增加小肠的吸水机能——间接补心药

    白术——让脾胃机能旺盛,把水从脾胃吸走

    桂枝——通心阳,化痰饮,气就通了

(看似太阴病,实则并在太阳)

桂枝 去桂 加苓术汤——苓 芍 术甘汤:(泌尿结构)

    芍药——抽水泵功能,把水放到膀胱,利尿

(看似太阳病,实则病在太阴)

【结论】

1.芍桂的张合,可以决定这个是作用于太阴还是太阳,是作用在脾胃还是营卫。

2.注意伤寒论的陷阱题。

一个人脾胃虚,没有办法把喝的水吸到脾里(脾阳虚,心阳虚不能运化水)。而命门火要借这个水汽引导运化,现在这个水下不来,命门火干烧,没有水汽上去,头就会僵硬,人会燥热,汗肯定也没有。

“心下”指的胃部,胃有一团水在,就会胀满闷痛。水不通,小便肯定也不利。

∴此条为假的桂枝汤证,注意鉴别。

加了白术或茯苓,会让小肠吸水力增强。芍药会让脾区块(胃+小肠)松开,把水引下来。

(甘遂半夏汤证也是用到了这个程式)


太阴病脉沉,但一个人脉浮、把起来不通畅,表示里面主要的不是太阴病,而是有内泄到脾胃的太阳病。需要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还给太阳病解决。这是一个假扮太阴的太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