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课件

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主题班会课件
1个回答2024-01-20 16:28
一、时间:2011年11月28日
二、地点:初三(14)班
三:班会主题: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班会背景:
针对上周初三学生校外打群架,本班学生围观事件,可以看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矛盾。中学生年轻气盛、行事鲁莽,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五、班会目的:
通过“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理解至上”、理解“善待他人”,能够更好地相处,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懂得以“宽容”来维护自己的友谊,巧妙地避免矛盾冲突,提高自己的性格修养 ,养成良好品质与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调节能力, 从而懂得尊重,学会欣赏,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从容化解矛盾,珍惜同学友谊。
六、班会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宽容”的文章。
2.网上收集几则发生在中学生中真实的血案事例。
3.安排每一大组要做的事情。
4、练习歌曲《朋友》,准备合唱。
有关“矛与盾”的问题~1.什么是寓言?1.“矛”指什么?“盾”指什么?3.课文讲...
1个回答2024-01-20 02:08
1.什么是寓言:1、由来:「寓言」一词,最早见於《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2、异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寓言」一词并未成为此种文体的共同名称.如《韩非子》称「储说」,刘向《别录》称「偶言」,魏晋南北朝称「譬喻」;个别作者借其他文体形式创作寓言,则有「戒」(如柳宗元〈三戒〉)、「传」(如〈中山狼传〉)、「说」(如《艾子杂说》)等别称.
3、定义:寓言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4、发展: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2)"矛”指的是古代的兵器
“盾”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防御的东西
(3)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的可笑之举.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4)鬻:卖的意思,其他可以自己查字典
(5)我先卖完矛,等过了几天之后再来卖盾.
(6)比如:(网上有很多啊)
(7)小孩子,中年人,老年人,商人,卖矛与盾的人
作文一件矛盾的事
1个回答2024-02-20 02:58
冲突,是经常会发生的。有时是你犯了错误不承认时会发生冲突。你没有犯错,被别人冤枉了,也会发生冲突。有一次我就被妈妈平白无故地冤枉了。

2005年的夏天,妈妈在花鸟市场买回来一个精美的花瓶和几枝竹子,从此它们就在我家的客厅安了家。一天下午我的朋友李晨来找我玩,我妈正好出去了,我们俩就玩电脑。我们玩到最激烈得时候,就听见“啪――”的声音。我马上到客厅看看怎么回事,原来那个花瓶打了。我们很着急也没办法。

妈妈回来说:“怎么回事啊?”

“花瓶自己倒了,碎了”。

“它能自己倒了?一定是你打碎的”,妈妈不讲理地说。

“就是自己倒的”,我和妈妈吵起来了,‘自己倒的,关我什么事’。

“难道是它自己长腿会跑”妈妈说 。我气得回到自己的房间。

就这么了结了?我不甘心。看过很多侦探小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小侦探。拿过碎了的花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来这个花瓶是斜的,再加上竹子长高了,压偏了,所以倒了。

“我找到证据了……”。妈妈听我解释后笑着说:“儿子,冤枉你了。
矛和盾的集合讲了一件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2-22 17:54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写一件矛盾的事作文
1个回答2024-03-04 03:08
冲突,是经常会发生的。有时是你犯了错误不承认时会发生冲突。你没有犯错,被别人冤枉了,也会发生冲突。有一次我就被妈妈平白无故地冤枉了。



2005年的夏天,妈妈在花鸟市场买回来一个精美的花瓶和几枝竹子,从此它们就在我家的客厅安了家。一天下午我的朋友李晨来找我玩,我妈正好出去了,我们俩就玩电脑。我们玩到最激烈得时候,就听见“啪――”的声音。我马上到客厅看看怎么回事,原来那个花瓶打了。我们很着急也没办法。



妈妈回来说:“怎么回事啊?”



“花瓶自己倒了,碎了”。



“它能自己倒了?一定是你打碎的”,妈妈不讲理地说。



“就是自己倒的”,我和妈妈吵起来了,‘自己倒的,关我什么事’。



“难道是它自己长腿会跑”妈妈说 。我气得回到自己的房间。



就这么了结了?我不甘心。看过很多侦探小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小侦探。拿过碎了的花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来这个花瓶是斜的,再加上竹子长高了,压偏了,所以倒了。



“我找到证据了……”。妈妈听我解释后笑着说:“儿子,冤枉你了。
名人如何处理矛盾的事件
1个回答2024-05-17 13:26
竞争不忘合作",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因为,现代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观念。本项目由以下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第一层次“感谢对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竞争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



识,学会在合作中竞争。



(1)呈现了反映学校日常生活竞争现象的四幅照片,包括知识竞赛、足球比赛、拔河比赛和考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列举生活中的竞争现象,以此切人本层次内容。



(2)总结概述指出:竞争与合作相伴相随,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3)列举了一个发生在北方某大城市里王、赵两商家竞争的事例,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既然市场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那么王经理为什么还要帮助对手、感谢对手呢?在此基础上,教材正文指出:我们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4)概述了竞争的积极作用:



A.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促使人的潜力得到充



分发挥,使人们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B.二是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5)设置了小栏目“名人名言,引用列宁的话进一步说明竞争还有其他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6)设置了小栏目“相关链接”,借用动物界的事物说明: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7)通过漫画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反思的问题:“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又是怎样看待竞争对手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生活中应如何处理与对手的关系,从而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层次的学习。



第二层次“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本层次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之竞争不忘合作,合作竞争求双赢。



(1) 列举了某保温瓶厂利用虚假广告宣传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实例,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



A.说一说:你赞成该厂的竞争手段吗?是怎样认识该厂的竞争目的的?



B.议一议: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问题一是针对某保温 厂的做法提出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就如何进行竞争展开讨论。



(2)总结:一是没有合作的竞争只能造成协作双方的两败俱伤,特别是那种置道德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教育学生要反对不正当竞争,:竞争意识。二是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教育学生竞争不忘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合作不能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合作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竞争不能没有合作,没有合作作竞争是孤单的无力的竞争,是“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



(3) 举了一家百货公司友好竞争的事例,该公司不是挤压对手而是主动向对手伸出友谊之手,结果是赢得了许多竞争者的支持。以这个案例为切入点设置了思考的问题:



A. 该百货公司是怎样处理与竞争对手关系的?



B. 在今后生活中,打算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引导学生感悟优秀的竞争者总是把竞争看成是乐事。



C.阐述了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理念,指出了“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我们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这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最后倡导学生既要树立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既是本层次的结束语,也是“竞争不忘合作"这一项目的落脚点。



(4)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是合作重要,还是竞争重点。



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合作、竞争重要性的理解认识。其实合作与竞争都重要



,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自相矛盾一篇课文总得说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3:09
自相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
主要是讲了自相矛盾的道理,就是说话有漏洞,前后矛盾。
课文《自相矛盾》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1-22 03:31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课文意思翻译
1个回答2024-01-23 15:53

自相矛盾课文意思翻译介绍如下:

《自相矛盾》的译文:

有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圆团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埋闹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橘液橘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自相矛盾新编课本剧 [自相矛盾新编]
1个回答2024-01-27 08:10
  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常用的两种作战武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御的。话说战国时的赵国由于朝廷兵工厂生产能力有限,赵王颁发圣旨,允许民间生产矛和盾。  有一个叫虎父的人抓住商机,筹措银两,开起了第一家家庭兵工厂,专门生产矛和盾。开始的时候矛和盾还很畅销,可是,随着家庭兵工厂的增多,供求市场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兵工厂生产的矛和盾积压在家卖不出去。
  虎父的家庭兵工厂也受到了冲击,矛和盾的销量锐减,最后也大量库存。虎父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做好广告宣传,让买家知道自己家的矛和盾是质量最好的。虎父在销售的摊位前扯起横幅,上写:“我家生产的矛和盾质量上乘,天下第一”,并且声嘶力竭地高喊:“没有我家的矛戳不穿的盾,没有我家的盾挡不住的矛。”
  很快虎父家的摊位前就围满了想买矛和盾的人。这时刚好本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尹寻访到此,县尹来了兴致,县尹问:“你说的可是事实?”
  虎父斩钉截铁地回答:“绝对是事实!”
  县尹拿起了虎父家的矛和盾,把盾递给虎父,自己拿着矛,似笑非笑地说:“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你的话是否正确,我用你家的矛来戳你家的盾试试。”
  虎父一听,突然意识到这是试不得的事,因为试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矛戳穿了盾,要么盾抵挡住了矛。虎父赶紧放下了手里的盾,红着脸尴尬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围观的买主们哄堂大笑。县尹冷着脸呵斥道:“如此大言不惭,当街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还不快快滚回家去。”
  县尹的话谁敢不听。虎父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一把扯下横幅灰溜溜地收摊回家了。
  从此,虎父再也不敢上街销售矛和盾了,虎父家中的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矛和盾。虎父的儿子问他:“老爸,你怎么不再去街上摆摊出售矛和盾啊?”
  虎父神情落寞地说:“不好意思再去了,一上街就会有人拿‘自相矛盾’的故事嘲笑我。”
  虎父家的家庭兵工厂停工了。虎父没再让儿子在家跟着他学做矛和盾了,而是让他外出闯荡世界去了。
  虎父家的矛和盾就那样积压着。
  市场真是难以预测,谁也没有想到五年后的一天,虎父家积压了五年的矛和盾竟然成了畅销货。
  那天,虎父正在屋外的山墙根下晒太阳,突然来了一拨人,手里拿着矛,虎父吓了一大跳,不知他们要干什么,这拨人来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老伯,我们是来买你家的盾的。”
  虎父说:“我家的盾质量不过硬呀。”
  “不要紧的,我们带着矛来检验了,只要我们的矛戳不穿你家的盾,我们就买下。”
  虎父在他们的帮助下,搬出了仓库里的盾,他们用自己带来的矛去戳虎父家的盾,奇怪的是竟然都没戳穿。
  第二天,又来了一拨人,手里拿着盾,要买虎父家的矛,虎父说着同样的话:“我家的矛质量不过硬呀。”
  来人说:“不要紧的,我们带着盾来检验了,只要你家的矛戳穿了我们的盾,我们就买下。”
  结果虎父家的矛无一例外地都戳穿了他们带来的盾。
  随后几天又来了很多人,既有买矛的又有买盾的。不到一个周的时间虎父家的矛和盾就销售一空。可是仍有很多人上门求购。
  虎父不得不重抄旧业又开起了家庭兵工厂。在别人家的矛和盾销不动的时候,虎父家连粗制滥造的矛和盾也畅销无比。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虎父就赚了个盆满罐满。可是,虎父的心里却充满了问号:为什么突然天降财运?为什么那些人带来的矛都戳不穿我家的盾?为什么那些人带来的盾都被我家的矛戳穿了?是我家的矛和盾的质量真的是天下第一吗?
  直至年终儿子回家来看望他时,虎父才恍然大悟。
  儿子是坐着八抬大轿,被人前呼后拥着进门的。原来儿子早已是本县县尹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