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思维导图

安徽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4 12:53

安徽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高誉枣安徽大学首任主政(1928)刘文典之名为名,虚稿始称“文典阁”。一者,可令我辈后学铭记先贤创立之功德;再者,戚拆“文典”乃文献典藏之省称,与图书馆功能一致。图书馆称“阁”,复与古代四库之“文渊阁、文昌阁、文澜阁”等 相仿佛,以示学术流传,渊源有自。

革命英雄的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2-10 21:14
它只需要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就可以开始制作。而且他的制作步骤也极其简单,一幅思维导图的制作只需要一下几个步骤就可以制作完成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就一直应用着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的结构。例如我们的以汽车站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家庭、社会、工作的社会关系等等……,它们绘制出来都是一张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图。可以说这种结构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使用着。因此思维导图制作它不需要什幺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它是我们大脑思维的自然的表达方式。思维导图的使用也没有任何年龄、学历或专业的限制,可以这样说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之5岁的还在都可以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作为作为自己提高学习和思维技巧的工具。  谈到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也极其简单,它只需要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就可以开始制作。而且他的制作步骤也极其简单,一幅思维导图的制作只需要一下几个步骤就可以制作完成。
西工大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8 06:15

西工大,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简称。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1938年成立于陕西省汉中市,1946年迁至咸阳,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截至目前,西工大有友谊、长安及江苏太仓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亩。

方山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11:39

方山,桥搭亦称茄前方城山,古称龙山。清《禹州志》载:方山有“五龙壁”或“九龙壁”之称,故呼为“龙的故乡”。因地处中原人类始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庙、轩辕洞、八卦台、观月台、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启母洞、红庙、长寿山庄、敏纳拿溯源亭、纸坊水库等。

句容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13:51

句容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句容于西汉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句容,《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越,楚并越遂属楚;秦属鄣郡。

秦置江乘县(三国吴废,晋复置,隋开皇初废),句容境北部属之。

汉置句容县,隶丹阳郡。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王子党为句容侯,元朔元年(前128年)党死,复为县。

直至南北朝,均属丹阳郡。

东晋大兴三年(320年)句容琅琊乡、江乘金陵乡立为怀德县,安置琅琊国人。

咸康元年(335年)侨置琅琊郡有实土、桓温为太守,治所在金城(今县境宝华乡西部);南朝宋改为南琅琊郡,齐迁治于白下,陈废。

隋废郡置州,以州领县,句容属扬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以句容、延陵二县置茅州,七年茅州废,句容属蒋州。

武德九年(626年)句容划归润州。

天宝元年(742年),句容属丹阳郡。

乾元元年(758年),异州辖句容。

上元二年(761年)异州废,句容复归润州。

光启三年(887年),复置异州,句容重归其辖,直至唐末。

五代时期,升州先后改称金陵府、江宁府,均辖句容。

宋初复置升州,天禧二年(1018年),置江宁府,辖句容。

天禧四年改句容县为常宁县,寻复为句容。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江宁府改称建康府,句容属建康府。

元建省设路,建康府改为建康路,后又改名集庆路,句容归其领治。

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句容属应天府。

清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句容属江宁府。

太平天国时,句容直属天京。

民国元年(1912年),江宁府改称南京府,辖句容,民国3年(1914年),废府设道,句容属金陵道。

民国16年(1927年),道废,句容直属江苏省 *** 。

民国24年(1935年),江苏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句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句容属江南行署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1938年)新四军进入茅山地区,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了“抗敌总会”和“抗日民主 *** ”,此间根据地和抗日民主 *** 归苏南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后又曾与邻县地区建立过镇句、江句等县 *** )。

民国32年(1943年)后为苏南行政公署。

敌占区被日伪统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句容划归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句容解放,4月26日句容县人民 *** 正式成立,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员公署。

同年12月2日 *** 中央华东局决定将句容划归南京市所辖,1950年1月仍划归镇江专员公署。

1953年江苏建省后属镇江专区。

1958年镇江专区改为常州专区,后又改为镇江专区,句容属之。

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后,句容属镇江市。

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为句容市。

[4]

名称由来

一、以山取名。

明弘治《句容县志》、民国《今县释名》均注明:县内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已”,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

古代句勾二字相通。

因此逐渐写成句容。

二、以山、水取名。

清乾隆《句容县志》转载明万历(句容县志)称:“句容有句曲山,山形如‘已’字。

箕距三茅绛岭,襟带九曲秦淮,县治四面山水环抱,俨若城池。

”清《茅山志》载: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有一小泽(今赤山湖管委会),周时名其源泽,为曲水之穴。

泽东为句曲山,形如“已”字,故名句曲。

山源曲而有容,故其境为句容里。

观《赤山湖志》:县境北、东、南三面环山呈“勺”形,“勺”上之水注入赤山湖,湖为“口”,四岸有所容,所以叫句容。

还有一说,是以秦淮河取名的。

境内宝华山东南侧系秦淮河发源地之一,山水由县城之东北绕经城南流向西南进赤山湖而入秦淮河,弯曲成“勺”状,县城为“口”处于“勺”中,为“句”字;县城有高地,古之称为“容山”,因而县名为“句容”。

三、以语音取名。

近年,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研究人员认为,句容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古越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说着一种与华夏语完全不同的语言。

“句”、“勾”相通,在古越语中是“个”、“棵”的意思。

“容”在上古时读“定东切”,与壮侗语译音“岽”字相同。

而“岽”意为森林,壮侗语与古越语又密切相关。

因此,二字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森林”之意。

事实上,古代“句容”这块土地上树木确实是很多的,与周围各县有明显区别,所以以“句容”二字取名是合乎情理的。

西宁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3-08-12 10:33
好像找人才行。
南宁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0 09:57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瓯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
秦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
西汉王朝建立后。推行州郡县制。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平定赵兴的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南宁属郁林郡领方县辖地。
三国时,南宁属吴国辖地。吴把领方县改名临浦县。并从原属交州改属广州。这样,南宁便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一直延续到西晋。
东晋时,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下辖晋兴等4个县。南宁为广州晋兴郡晋兴县,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第一次成为既是县级又是郡级治所。是南宁建制的开始(一说为隋开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一说为西晋太康五、六年即284年、285年,下同)。
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先后更替,南宁隶属郡县均与东晋相同。隋统一南北朝后,开皇十八年(598年),将晋兴县改为宣化县,南宁为宣化县治所,归郁林郡统辖。
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县置南晋州,领宣化一县,州县并存。武德五年,宣化县析出宣化、晋兴等5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又将南晋州改为邕州,州治在南宁,这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永徽(650~655年)后,以广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宁)、容州(治今容县)及安南五州隶岭南五府经略使,名岭南五管,以广州刺史充经略使,驻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所设在广州;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统辖原属邕管(统管邕、横、贵、宾四州)、容管(今容县)、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这就是说,这就是说。南宁在唐朝时已成为省级治所。
五代十国时,南宁为南汉国地,仍属邕州,归楚。
宋朝统一全国后,邕州隶属广南西路,下辖宣化、武缘等7县,南宁仍为邕州和宣化县治所。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今南宁为路总管府治所,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并管左右两江溪峒。泰定元年(1324年)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得名,即始于此。
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今南宁为府治所。隶属广西布政使司。
清朝时,改广西布政使司为广西省,省会设在今桂林市。南宁府此时隶属于广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辖州、县基本沿袭明朝。南宁既为南宁府治又为左江道治和宣化县治。
清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南宁宣布独立。民国元年(1912年)废宣化县,以南宁府长理事,直属广西军政府,后改称广西省政府。三次迁省:第一次迁省:1912年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到南宁。第二次迁省: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回桂林。第三次迁省:1950年。1958年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民国31年4月(1943年),原第八、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南宁。建国前,南宁城分为兴宁、邕西、邕南、德邻、邕北、模范、宁武7镇(由原来的10个镇合并)。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16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2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21个自然村并设郊区工委(辖3个区)。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宣告成立,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1965年国务院决定改僮族为壮族。
1958年-2002年间。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和南宁(专区)地区并存。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辖原南宁地区南部凭祥市和崇左、扶绥、大新、宁明、龙州等县。原南宁地区邕宁、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划归南宁市。 名称来源 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 “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改为“南宁”,南宁由此而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设南宁为自治区首府;至此,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安国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6 13:45

安国 ,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氏,与康国王同族,字设力登。妻,康国王女也。都在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环以流水。宫殿皆为平头。王坐金驼座,高七八尺。每听政,与妻相对,大臣三人评理国事。风俗同于康国。唯妻其姊妹,及母子递相禽兽,此为异也。炀帝即位之后,遣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域,至其国,得五色盐而返。
国之西百余里有毕国,可千余家。其国无君长,安国统之。大业五年,遣使贡献,后遂绝焉。

东安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3 10:54

东安区是牡丹江市形成市区最早的地方。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东段建成通车设立牡丹江站,逐渐形成了部分街道。东北沦陷后,称“旧市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置牡丹江市后,相继建立中区、南区和工场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数碧山胜利后,始设新安区。但“新安”与“西安”发音接近,为避免发生混淆。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将新安区改为东安区。
1952年1月,由原工场区和东安区一部分改设第二区。
1956年9月,撤销区的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
1958年1月,撤销街道,复设东安区。
1960年8月,改称东安人民公社,并将兴隆、东村两个农村公社划入“实行城乡结合”。
1962年1月,又将两个农村公社划出,恢复原东安区行政区域,
1968年改称东风区。
1970年初,将东风区划出一部薯中慧余分区域与爱民区划出的一部分区域设立前进人民公社,并将东风区改称胜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将胜利公社改称东风区。
1980年6月,将东风区改为东安区。 1992年,东安区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
1992年末,东安区政府驻地东长安街中段路北。

分水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2 04:25

唐武德四年(621),析桐庐县西北7乡置分水县,属严州,县治即今分水镇。武德七年,废严州,分水并入桐庐,属睦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复置,改名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析分水县西部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复并入分水县,属睦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国元年 (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5月改省直辖,10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