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王阳明和孔子,你说我听谁的?
1个回答2024-01-19 02:22

有人问,孔子和王阳明哪个更加伟大厉害啊?我无语。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两个原因:

第一、圣贤无法定义,无法量化,因此无法比较。

第二、比较谁更接近圣贤,违背孔子和阳明先生的本意。

《笑林广记》中一则小故事,很有意思。

一个寺庙里做了三尊像,中间是释迦牟尼像,两边是孔子和太上老君像。一个道士经过,把老君移到中间;一个和尚经过,又把释迦牟尼移到中间;最后一个读书人见了,把孔子移到中间。于是释迦牟尼、孔子、老君相视而笑,无奈地说:“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大家都喜欢比较,不是为了选择最后要信谁,读谁的书,跟随谁走谁的道,而仅仅是为了做了比较。

这是一种习惯和人性,就好像比较一下电影的票房,最后才决定去看哪部电影。可是电影最终还是去看了,对于圣贤却只是比较一下而已。

阳明先生一则意识到这种比较的危害,二则肯定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所以提出“以精金喻圣”的说法,想堵住这些人的口和好奇心,不要再为圣贤去争斤夺两,而要自己踏实去行动。


他认为,每个人都好比金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的成色足,纯度高。我们普通人而言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内心的纯度够纯即可,因为:

“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至于说到孔子、文王等圣贤的区别,那只不过是斤两上的不同。

为什么会有斤两的不同?只不过人的才力有大小,社会环境不同而已。

假如我们有一天也成了圣人,我们也许只是5-6两的圣人,而孔子是1万两,如此而已。

所以,阳明先生总结起来说就是:

“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

我们要关注的不应该是斤两,而应该是纯度。

所以,孔子和王阳明到底谁更接近圣贤,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答案,即使知道答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孔子最后发现了,为什么太阳会大小不一的问题吗?
1个回答2024-03-04 18:01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些,这是不是太阳早晨比中午离我们更近呢 如果我们用一架调好的照相机各拍一张早晨和中午的太阳,比较一下便会发现它们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并不一样呢 原来我们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感觉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另外还受距离远近,背景衬托以及物体本身亮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我们会产生错觉.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由于地平线离我们很远,远处背景中的树木,房屋小得使人看不清楚,太阳在这个背景下升起在地平线上,看起来就显得很大;而中午太阳高挂在广阔的天空,和大地上近处高大的树木和房屋比较,就显得很小.我们再来观察图1.图1中为两个等大的圆,但我们感觉却是白的更大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错觉呢 原来我们眼球中的晶状体虽然相当于一只凸透镜,它的成像也满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轮廓,却比不上调好的照相机在底片上所得到的像那样清晰.在视网膜上像的周围总有一圈光环绕着,这就使得物体的像的轮廓扩大了,感觉到比实物要大些.物体像的边缘上的那道光圈好像是从物体中渗透出来的,这种现象叫光渗现象.物体和背景的亮暗对比度越大,光渗现象就越显著.早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这时大地还处在比较昏暗的状态,明亮的太阳在暗淡的背景中就会显得特别大些,而中午高悬在天空中的太阳和周围明亮的天空相比亮度相差较小,光渗现象不显著,看起来就觉得小了.早晨所见太阳之所以比中午显得大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早晨太阳位置低,我们观察时眼睛是平视的,眼球中的晶状体保持正常的状态,凸起程度较小,焦距较大,太阳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也较大.而中午我们观察太阳需要抬头仰视,又由于受头颈弯曲程度的限制,太阳光不能直射进入人眼,我们看太阳是斜视的,为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晶状体便会不由自主地凸起来,使其焦距变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会变小些,所以仰视时会觉得太阳小些.平视和仰视时的成像对比原因图如图2所示.如果我们中午躺在地上戴着太阳镜看太阳,会觉得比站着时稍大些.由此可看出,我们之所以感觉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并不是由于太阳离我们距离的远近造成的(这个距离的影响实在太小了),其中主要原因是由我们的错觉造成的.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1-29 21:51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孔子知道太阳的原因那么两小儿辩日又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个回答2024-02-05 13:56
首先两个小孩说的都是错的 中午热,不是因为近(比如北半球在夏天时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反而比北半球冬天时距离太阳远)是因为直射。 晚上和早晨太阳比中午的大,是因为空气折射的原因。气温高,空气密度低,折射率就低。 实际上中午太阳离我们近一些,首先假设,地球的公转轨道是在24个小时内一个圆弧(实际上是椭圆型,由于24个小时相对与365天多一点要小很多,因此可以近似的看成一个圆弧)因此地球的中心和太阳的距离,在一天之内距离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当中午时地心、我们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在中心,因此一天之内,中午我们离太阳最近,而夜间12点我们离太阳最远,和中午相比多了地球的直径。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3-25 23:34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孔子和两小儿太阳一天中的大小究竟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4-03-04 18:03
孔子是当时的大学问家,连两小儿为太阳大小冷热争辩的事情都不懂。可见知识无限的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可见孔子为人诚实的一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太阳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大的,只是从视觉效果来看是不一样大的
谁知道太阳的资料和孔子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3-08 03:10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其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的内部结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3.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辐射区包在核心区外面.

这一层的气体也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但低于核心区),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区产生的能量经过很久(几百万年)才能穿过这一层到达对流区.



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

能量在对流区的传递要比辐射区快的多.这一层中的大量气体以对流的方式向外输送能量.(有点像烧开水,被加热的部分向上升,冷却了的部分向下降.)对流产生的气泡一样的结构就是我们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看到的"米粒组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浏阳孔氏名人?
1个回答2024-05-25 10:32

孔思迪,孔淑之子,孔子五十四代孙。生卒年月不详。 思迪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

在阳光下的猫的毛孔会变大吗?
1个回答2024-01-20 05:24
是的,在阳光下猫的毛孔会变大。
热胀冷缩的原理,毛孔变大,猫毛也变粗。
猫没有汗腺,所以并不会通过毛孔流汗。
德阳孔庙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31 02:38

德阳孔庙位于德阳市中心南街。是我国西部地区保持完整的孔庙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孔庙,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占地面积29700平方米(约五十亩)庙外有孔庙广场、庙内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门、万仞宫墙、棂星门、伴侨萍池、戟门、礼乐亭、大成殿、启圣殿等清代古建筑30余处。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明代、清代曾改建、增建多次。现存的孔庙是清道光三十年的格局。整座孔庙座北朝南,庙内红墙黄瓦,殿宇轩昂、布局严谨、宛如帝王宫殿。各类石刻、木雕莫不精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除宏伟的孔庙古建筑可供观览外,大成殿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陈列和祭孔礼乐器陈列、东西屋有孔门弟子七十二贤陈列,孔子生平陈列。常年对游人开放,并开展导游讲解、摄影、旅游纪念品出售等服务。还表演仿古祭孔乐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治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漫长的中国计建社会,奉为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他彼统治者尊为 “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最初的孔庙,是孔子居住过的“庙屋三间”。唐太宗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皆立孔庙,随着儒象思想的传播,孔庙还越出国界。岁月沧桑,人们始终对孔子保持一种特殊的尊崇,各地亦保留了不少孔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