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唐韩愈

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
1个回答2022-12-08 15:21
《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首诗将草木拟人化了,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不同的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不同的意义。
《晚春》(唐 韩愈)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9-24 15:53
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面对即将离去的春天,无论是华丽的歌唱,还是朴实的表演都会令人感动,诵读时想一想,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层次的赞许呢?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求唐代诗人韩愈一生的经历!
1个回答2023-05-04 00:35
韩愈一生的经历
早春唐韩愈讲解?
1个回答2024-06-09 12:15

早春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长安街上,小雨如酥油一般滋润,小草的那一缕青色,朦朦胧胧,远看像近看无,正是一年春天最好的季节,远远胜过长安城里的柳绿如烟。

唐朝韩愈哪里人
1个回答2022-12-28 23:35
唐朝诗人李白和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是好友,“仲卿,南阳人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把韩愈养大的哥哥韩会是南阳人,有些专家就非要把韩愈变为“河阳孟州人”,为了把韩愈变成孟州人,这些专家就是这么任性。
《晚春》韩愈
3个回答2022-07-27 17:39
晚春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
1个回答2023-01-30 10:56
唐-韩愈-晚春
【作者】:韩愈
【题目】: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韩愈的晚春的意思
1个回答2022-09-28 04:44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韩愈《晚春》
2个回答2022-10-04 01:13
晚春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
春雪唐韩愈
1个回答2022-05-28 02:06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