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什么是哲学的五大范畴五大范畴和三大规律
1个回答2024-03-08 03:52

五大范畴:指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腊州团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迹空本质、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二、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三、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可能性和现实性: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五、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轮橘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 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大规律:是指唯物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扩展资料:

三大规律的基本内容:

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什么是哲学的五大范畴五大范畴和三大规律
3个回答2023-02-06 09:05
三大规律指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指: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偶然性和必然性.
哲学里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30 14:08
三大规律指的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指的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
哲学里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各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2-18 04:34
三大规律是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
五大范畴是: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哲学里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9 14:51
三大规律指的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指的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
哲学里的三大规律 五大范畴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10-12 04:00
三大规律是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
五大范畴是: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0 09:36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哲学的五大范畴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2:24

哲学的五大范畴有:原因与结果或裤李、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二、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衫迟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纯棚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三、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可能性和现实性: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五、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 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在哲学范畴中自由是怎么解释的
1个回答2024-02-18 11:29
哲学家萨特认为,自由并不是人的存在的某种性质,而是人所必然具有的;自由也不是追求和选择得来的,追求和选择行为本身就意味着自由;既然选择是个人的自由行动,不受他人影响,那么个人就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萨特的自由哲学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核心内容。
1)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生而有之,而不是争取得来的。
为什么人投身到世间就有自由呢,萨特认为,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的本质乃是“虚无性”。
什么是意识的“虚无”?意识的虚无是指精神对外部世界不断否定的精神,它总是把“是”变成“不是”,然后又把“不是”变成“是”。这种意识的虚无性,正是人的自由的表现,可见,萨特的自由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思想、精神领域的自由。以萨特看来,人在监狱里,也是自由的,因为它可以在观念中设想如何越狱逃跑。
2) 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
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活动就是选择活动。所以,人的自由就是选择自由。萨特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我要永远的选择自己。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所作所为。连不自由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3)自由选择具有排他性
萨特讲的存在是个体人的存在,因此,自我选择的自由就是个人自由,这种自由是排他性的。他说:“个人只有在反对他人时才是绝对自由的。”“我的存在为他人的选择设定了界限。”他人即地狱。
在哲学范畴中自由是怎么解释的
1个回答2022-09-08 18:10
哲学家萨特认为,自由并不是人的存在的某种性质,而是人所必然具有的;自由也不是追求和选择得来的,追求和选择行为本身就意味着自由;既然选择是个人的自由行动,不受他人影响,那么个人就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萨特的自由哲学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核心内容。
1)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生而有之,而不是争取得来的。
为什么人投身到世间就有自由呢,萨特认为,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的本质乃是“虚无性”。
什么是意识的“虚无”?意识的虚无是指精神对外部世界不断否定的精神,它总是把“是”变成“不是”,然后又把“不是”变成“是”。这种意识的虚无性,正是人的自由的表现,可见,萨特的自由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思想、精神领域的自由。以萨特看来,人在监狱里,也是自由的,因为它可以在观念中设想如何越狱逃跑。
2) 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
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活动就是选择活动。所以,人的自由就是选择自由。萨特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我要永远的选择自己。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所作所为。连不自由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3)自由选择具有排他性
萨特讲的存在是个体人的存在,因此,自我选择的自由就是个人自由,这种自由是排他性的。他说:“个人只有在反对他人时才是绝对自由的。”“我的存在为他人的选择设定了界限。”他人即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