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七赏析

浪淘沙 秋江 赏析
1个回答2022-12-23 23:38
浪淘沙·秋江,是宋朝张炎写作的,是一首描写秋江景色的小令。整个画面显得有色有声,宛如一幅肃爽秋景图。
浪淘沙·望海赏析
1个回答2023-12-05 02:23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这首《浪淘沙·望海》,借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赋予“水气浮天天接水”的苍茫大海以浪漫色调,写得雄浑壮阔,豪迈奔放。

“蜃阙半模糊”,这是词人伫立岸边,游目骋怀临远望海所见海市蜃楼的壮观美景。因蜃楼是大气层折光形成的幻景,它飘浮在海面上空,云气迷蒙,无论是楼,还是山,似隐若现,虚无缥渺,远看并不真切清晰,所以,谓之“半模糊”。第二句。写自己望海的感受。大海一片蔚蓝,涛生浪卷,横无际涯,气象万千,再兼之海面上空迷离的蜃楼幻景,构成一帧绝妙的巨幅画作。怎能不令立于海边,任凭舔岸的海浪冲刷、打湿靴子和裤角的观海人惊呼赞叹不已呢!“踏浪惊呼”之余,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不尽:“任将蠡测笑江湖”,不论是那位想用贝壳来测量海深的人,还是那位望洋兴叹的河伯,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宽广无垠的大海面前,竟显得不仅见识浅薄,孤陋寡闻,可笑得很,而且又是多么渺小卑微,微不足道啊!接下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沐日光华还浴月’’,清晨,朝霞散彩,喷薄的红日,跃出海面,刚刚洗完海水浴,就带着湿漉漉的水雾缓缓爬上天空,把金灿灿的光辉洒向大海;月亮君I临的晚上,一贯以昼夜不歇卷浪示人的大海,幻化出另一幅别样的静谧图案,素月东升,银辉四泻,海水拓印下暗蓝色的天幕上闪烁的繁星和月亮的倒影,仿佛在给月儿冲个凉水澡,海浪轻轻地摇荡着水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好像镶嵌在大海上的一枚珍珠,颇富诗情画意。具有秀心慧思的词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不想只做一个立在岸边的观海者,他愿投入大海的怀抱里:“我欲乘桴”,我真想乘上木筏,出海去做个弄潮儿,探寻大海的秘密。“我欲乘桴”,化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乘桴浮于海”。到海上去探寻什么呢?换头处“钓得六鳌么?”词人豪情激荡,也欲效法龙伯国身长三十丈、能活一万八千岁的巨人,一下钩就把负载支撑加固海上五座仙山的十五只大鳌中的六只钓上来了。可是,词人虽被大海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但头脑毕竟还是十分清醒的。古代神话中的龙伯国那位巨人不是明明已钓走了六只,难道我这个俗世凡子还能一钩下去再钓得六只大鳌吗?问句问得谐趣横生,答句答得幽默风趣:“竿拂珊瑚”,恐怕只能是钓竿拂着珊瑚吧。倒有自我解嘲的韵味。“竿拂珊瑚’’,语出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和刘克庄的《木兰花慢·渔父词》:“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着珊瑚。”二人虽同用“竿拂珊瑚”一词,但寓意迥异。杜诗意在赞美孔巢父具有神仙风姿;而刘克庄则是戏用《列子·汤问》,寓庄于谐,言出邪气,剑瘫偏锋,挪借杜诗成句用作调笑之资。语带调侃,冷嘲热讽那位痴心妄想争做姜太公第二的海边钓叟,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钓翁之意不在鱼,想钓的分明是封建帝王这只巨鳌而已。钓叟象征着一心一意企盼奢望能被封建帝王提携见用的天下寒士。只怕这位先生坐在青苔覆盖的石矶上,一个劲儿死心眼地傻等,一旦瞌睡上来,甭说压根就钓不着巨鳌或大鱼,恐怕连手中的渔竿也拿不稳了,不小心拂扫着海里的珊瑚礁吧。钓鳌客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具有狂放胸襟,远大志向,伟岸举止的高士奇杰豪客。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谒见当朝宰相时,亦自称是“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的“钓鳌词客”。纳兰性德的“钓得六鳌么?竿拂珊瑚”,用意颇近杜诗,满腹诗情,锦心绣口,擅长骑射、文武兼备,具有雄心壮图、豪健英杰之气的词人,也像李白、孔巢文那样“诗卷长留天地间”,具有神仙般风神散朗、倜傥不羁、飘逸不群、清韵雅致的风采英姿。换头二句,写得陶然醉然,狂放疏宕。

眼望波涛汹涌的大海,词人豪兴横生,逸兴遄飞,向仙女麻姑发问:“桑田清浅问麻姑”。前一段时间曾到蓬莱山,今又重来,发现海水又清浅了许多,于是疑窦顿生,禁不住请问三见大海变桑田的麻姑女神,难道大海又要变成桑田了吗?举目遥望,只见“水气浮天天接水,哪是蓬壶?’’大海一碧万顷,水汽蒸腾,渺渺茫茫,浪拍苍穹,远接天宇,哪里有海上仙山蓬莱、方壶的踪影呢?“水气浮天天接水”一句,首尾均是“水”字,中间镶嵌“天天”叠用,音韵回环往复,悠长谐美,恰到好处地绘出大海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雄阔旷远的壮丽画卷如在眼前。

这阕《浪淘沙》,在纳兰性德词集中,当属于雄浑豪放之作。词人模海范水,紧扣一个“望”字。不仅绘出海市蜃楼若隐若现、迷离不定的朦胧美景,和红日跳海,金光四射,热烈奔放的海上日出图,以及皎月映波,银辉倾泻,清丽素雅的月海静谧画。“沐日光华还浴月”仅七个字,便把两幅色彩殊异,风格迥别的画卷并排呈挂在读者面前。既有霞飞云走般地放纵,又有禅意深藏般的宁静;于华美瑰丽的色泽里,淡出空灵与隽秀。体现出纳兰性德词豪气干云的狂放和如歌行板的娴雅。而且文笔洗炼简淡,言约意丰,文采灿然,真是一字挪易不得。而“水气浮天天接水",更是泼墨酣畅淋漓,大写意般纵笔挥洒出一帧海天相连。浪涛拂云拍天,水天难分界限,浩浩荡荡,容纳乾坤浑成一切之大气的巨幅立体画面。有撼人魂魄、荡涤胸襟、净化心灵、催人向上的力量。

站在虚怀博袤、如一部大自然奇书般的大海边,词人思绪的狂飚从海涛浪峰上挟势飞腾,巧妙地融入“以蠡测海”、“望洋兴叹”,、“龙伯钓鳌”、“竿拂珊瑚”、“沧海桑田”;等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撷来《汉书》、《庄子》、《列子》、《论语》、《神仙传》以及前贤诗句,融汇贯通,古为今用,不见斧凿之痕,没有掉书袋之嫌。借此引领读者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隔断,透过历史的尘沙,去求索亘古存在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以及“沧海桑田”这一自然现象等所包孕的弦外之音,进一步颔首领悟大海所袒示的美。

参考资料:

欧阳修.浪淘沙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3-15 18:32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写自己独游
洛阳城
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融别情于赏花,
借喻
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
洛城
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的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求辛弃疾《浪淘沙》的思想感情和赏析
1个回答2024-01-21 00:07
  辛弃疾的花儿

  浪淘沙 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虞美人 赋虞美人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不妨说虞美人是辛弃疾的花儿。

  虞美人是罂粟科。罂粟向来美得令人侧目:逸出温柔敦厚的规范,常易惹出是非。虞美人如罂粟一般的美,倒没有毁誉交加的命运。那另一半原因大概在她是虞姬的精魂。虞姬深情。是英雄美人里那个深情的美人。何况那个英雄是我们仰视的英雄,不是刘二一般的小人。末路的英雄、后世的英雄、准英雄、埋没的英雄们都怜他。女人亦怜他。他们为这血性的女子扼腕击节。她们也不禁向往这铁血柔情。咏虞姬的诗词便不胜数。霸王别姬演绎了一幕又一幕,都是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只有当年一个刚出道的女人写姬别霸王:当日逃是可以逃的,也不是没有胜算。但胜了呢,虞姬明白自己将是众多姬妾中的一个。红颜与恩爱,便横刀自向,是张爱玲成名前所写。虞姬好歹有了另一种想法的可能,尽管都可疑,更可能是张自己的个性镜像。

  怎样的想法都无损于见到虞美人草时的加意留心,或者那正是让人更留心的原因。

  茎纤长,单单独独的花便离叶子很远。这样才能跳舞的。刍绢般的单瓣,自然是舞衣。文人怜她,说若不胜衣。据说听着音乐便会起舞。另一种说法是,只有听见垓下曲才舞的。看辛弃疾的《浪淘沙》,那多半后一种说法是有理的。自然有人好奇,难免试她一试。大约总有各式各样的垓下曲罢。虞美人草不能不舞。早已是命定的牵引,于是一番番回到当日的垓下。泪血都罢,人是不知道草木的。没人说过舞的苦痛,都是优美,只有霭理士《生命之舞》最后在《道德之舞》里说,一个社会里的道德先锋也如跳高难的舞蹈,众人只见优美,不知道舞者的鞋子里灌满鲜血,一曲终了,他们将倒地如同死去。虞姬的选择不见得和道德有什么关系,相通的是优美与苦痛。

  人说草木有自己单纯的美丽,何必将人情强加与它们。但虞美人本来不是草,是美人。不明白的是女子都未免有轮回,缅怀千年。虞美人草,湘妃竹。英雄的故事都斩截,他们的故事都完了,她们才走到舞台中心。一生的爱是不够的,生命,来生,永世。斩截的辛弃疾写这两首温柔的词,并不是气质不类。为他识得了这精诚苦,这花何妨说是他的花?

  【品评】

  咏叹一种草,赞美一个美人,这是英雄气短,还是儿女情长?细品,其中隐约流露出辛弃疾理想落空的失落和谁能解我心懂我意的隐衷。虞美人是辛弃疾自我形象的投射,带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憾与无人能解的生命慨叹。这类词作是和他的爱国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词人爱国之情的另一种表现。
浪淘沙(其七)
3个回答2023-01-16 21:00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震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弹回。
片刻之间便退回大海方向,它所卷起的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浪淘沙 赏析急急急急急 最好的
2个回答2023-07-05 04:35
(手唯唐)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族薯肆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浪淘沙 宋 吴潜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今日关山千里兆轿外,此恨谁知。 想见绿窗低,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浪淘沙其七雨浪淘沙其一的那首有什么体会?
1个回答2023-12-17 01:25
浪淘沙其七雨浪淘沙其一的那首有大浪淘沙的体会。汇率大起大落,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借贷活动。
《浪淘沙九首》 其七?
2个回答2023-01-26 21:47
《浪淘沙》其七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诗意:
本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浪沙淘金,成语浪里淘金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1 20:31

沙里淘金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 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拼音] shā lǐ táo jīn [出处] 唐·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 [例句] 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搜集地震的资料,有如沙里淘金,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近义]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披沙拣金 [反义]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易如反掌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04 12:31
意思:八月,波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地下发出的。浪头高达数丈,撞击着两岸的山崖。顷刻间,浪涛便入海而去,在岸边卷起像雪堆一样的沙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