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2-15 21:55


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2-20 04:00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3-12 16:21


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求几道发散思维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3-05 23:54
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都分别是什么时间?你怎样算出来的?

(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轴线或中线完全重合在一起不计形状大小)

1次



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狼,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女孩,一个男人带着两个小男孩,他们要渡船过河。

猎人离开狼,狼会把所有的人吃掉

女人离开两个小女孩,男孩会打死两个小女孩

男人离开两个小男孩,女人要把两个小男孩打死

注: ① 4小孩没有驾驶船的能力。

② 此船只能坐两个人,而且回来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要驾驶船回来。

问题:他们是怎样平安和平全部渡船过去的?



答:猎人带狼过去--猎人回来 猎人带个小男孩过去---猎人带狼回来

男人带小男孩过去---男人回来

男人女人一起过去--女人回来

猎人和狼过去---男人回来

女人和男人过去--女人回来

女人带小女孩去过---猎人和狼回来

猎人带小女孩过去---猎人回来

猎人带狼过去 --- 完毕



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



把金条分成1/7、2/7和4/7三份。这样,第1天我就可以给他1/7;第2天我给他2/7,让他找回我1/7;第3天我就再给他1/7,加上原先的2/7就是3/7;第4天我给他那块4/7,让他找回那两块1/7和2/7的金条;第5天,再给他1/7;第6天和第2天一样;第7天给他找回的那个1/7。



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
发散思维法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29 23:58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3-12 18:02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3-15 21:36
正确答案:
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3-18 08:40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解答.
发散思维
1个回答2024-06-15 16:48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个回答2024-01-24 15:33
中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生长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也是他们思维最活跃时期。如果老师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时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就可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局限学生思维的发散。对学生以后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弥补的损失。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怎样才能利用好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阶段开发他们的智力呢?敝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学生课前自学提高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让我们再也不能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用时间和作业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了,这样教出的学生无非是个做题的机器,使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正确方向发散,并能有效阻碍学生思维的多样化。现在的教学观念的正在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方向转变。课前自学就改变了以前教学思想,这样学生可以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发散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是有别于以前的课前自学,教师必须掌握以下4点:1、课前自学老师要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为学生学习的纲领,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目标必须用简练的数学语言去概括,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但还必须有开放式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2、其实上述学习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节的基础知识,二是开放性知识面,这两个方面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能让学生自已知道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少,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掌握好学生学习目标的时间安排,既能让学生充分的学知识,又必须提高他们的能力;但也不能浪费了他们保贵的时间。4、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在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和动脑来完成的,而不是在同桌的讨论下共同完成的,也不是他们的嗡嗡的读书中“吵”完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二、促进学生主动提出发散性问题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结束时,可能对于某个发散性问题还存在于模糊阶段,这时教师要利用学生求知的欲望和个别同学表现自己才华的欲望来激励他们讨论问题,使课堂活跃起来。但别忘不了你只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上帝派来讲经的”。对于某一个问题学生都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你只能去引导他们、去启发他们。这就是和以前的教育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怎样更有效的完成这个目的,还必须做到以下4点:1、提出于发散问题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能够正确的培养学生判断能力,让他们在你的问题下向着更具体、更多的问题方向发展。让学生能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学会正确的辩证关系。2、让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和发散思维的前提下;还要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本领。举一反三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默念三个相关问题,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堂课教学当中。让学生也学会“教”,让老师学会“学”。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模拟老师主动提出相关的问题给同桌出。老师可根据本节的基础知识与同学一起在探讨一部分学生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例:我在讲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练习课时,有一位同学设计出一道我从未见过和一道又非常特 殊三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该习题的同学自己知 道这道题的结果,但就是不能写出解题过程。当时我也被这道题的设计之巧妙所吸引,同时也被解的方法所难倒。这难道不是老师的学,学生的教吗?这时的就像是一个学生,认真的分析这道题:它用一般方法把“三元”→“二元”→“一元”进行“消元”,但是过程太让人无法忍受了。我想“消元”既然不行,等式右边的常数项是不是很特殊啊!这时我才“仿然大迷登”,我会解了。这一次我确实又做了一回学生,学生就是我的老师。从这一点足以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很能宽广的。如果老师一直学生宽广的思维锁在自己有限的河流中,惜不是在浪费学生的“资源”吗?3、让学生动起来。不要误解,不是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而是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思维如果能调动起来,他们能够创造很多新的知识。一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每次做完练习后都要检验,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客观的分析问题。另外还让同桌对改练习,让他们自己进行检漏补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很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动起来。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思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人数学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数学课堂上我向学生开放了计算工具,在不能口算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将学生从烦琐的笔算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去交流、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更浓了。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技能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学生用于计算的时间,让学生腾出时间来学习更为精彩、有趣、生动、有用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数学课堂是开放性的,是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课堂。教师怎样把自己主宰课堂的权利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里翱翔,是教师们值得去探索的问题。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