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郑燮是谁
2个回答2022-08-25 04:58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22:46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郑燮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03 01:44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大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使他能去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韩梦周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独子,因此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已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放图章已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依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已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以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回答者:njflsth - 门吏 二级 8-30 17:32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郑燮的诗
2个回答2022-05-27 08:08
《咏兴化》
一塘蒲过一塘菱,
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
鸡头米赛蚌珠圆。
郑燮的诗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14 19:10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的诗
1个回答2022-07-06 13:45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写竹子的诗
1个回答2024-02-19 10:12

1、《竹石》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

原文:咬岁丛仿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话文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新竹》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

原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白话文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乎纤诗》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

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白话文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题画竹》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

原文: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白话文释义:两个枝干让竹子生长得更高了,长出来很多新的叶子倒挂在枝梢上。枝干和叶子本来就是同根同气生长出来的,有什么高低尊卑之分呢?

5、《墨竹图》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

原文:秋风昨郑掘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白话文释义:昨晚秋风吹过湖南这一带,狂风大作,吹动着石头穿过树林。只有那竹子浑然不怕风吹,哪怕被风吹上一千次还能坚强地依然挺立。

郑燮简短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02:48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09 13:49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大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使他能去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韩梦周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独子,因此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已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放图章已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依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已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以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回答者:njflsth - 门吏 二级 8-30 17:32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郑燮的诗有什么
1个回答2022-12-22 15:35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