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朗诵训练

朗诵发音训练方法
1个回答2024-03-02 10:47

朗诵发音训练方法如下:

一、抓住实词和潜台词,感受表达的具体形象

实词在文章中是核心,不管是名词、动词还是其他实词,都具体表现着文章中的情、景、事、人等,朗诵中抓住实词,在内心营造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让它们在心里跳动、活跃起来,能更好地促进语言的表现。

在朗诵时,还要关注文字后更深层的意思,有的作品表面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的语句,隐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这些属于“潜台词”,要在朗诵时有所体悟,有所表现。

二、分清停顿类型,注意停顿时长

朗诵时,短句按标点停顿即可,如果句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即使没有标点符号,为了表达清楚,中途也可作短暂停顿。


三、突出语气重音强调,根据目的做选择

朗诵时为了强调某个章节、词语或短语,进行的语气强调,重音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和短语增加分量。重音突出的方法包括重读、轻读、高扬和拖长。

四、句调高低升降,表达不同语气语意

整句话的语音高低升降变化,称为句调或语调,其中,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朗诵时,要特别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让语音动听,表达出不同的语气和语意。

五、语速快慢营造氛围,增强表达效果

朗诵中,语速也十分重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快慢,可以营造文章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表达效果。语速的确定要根据朗诵内容和体裁来确定,同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的内容会有所变化。

重音训练的朗诵技巧
1个回答2023-11-11 21:09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根据语句目的和感情需要,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重音训练的朗诵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一、重音的分类

  重音主要分为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种。

  (一)、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

  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话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

  补语等连带成分。

  例: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

  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二)、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

  的音。目的在于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此,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这种情况下,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二、怎样确定重音

  1、突出语句目的的中心词;

  2、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

  3、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三、表现重音的方法

  表现重音的方法有三种:快慢法、强弱法、虚实法。

  就是通过语音的快慢、强弱、虚实对比的方法来体现出重音。快、强、实比起慢、弱、虚来就显得重。

  练习:

  一、读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语法重音。

  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

  二、读出下面语句中的强调重音。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三、朗读并注意感情重音。

怎样练朗诵声音才好听
1个回答2024-03-11 09:04

1、呼吸训练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正常情况下,说话是在呼气时而不是在吸气时间进行的,停顿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如果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讲话或朗诵,必然要求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

2、声带训练

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气清新处“吊嗓子”:吸足一口气,身体放松,张开或闭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发出“啊”或“咿”的连续声响。还可以做高低音连续变化起伏的练习。要有意识的少抽烟,喝酒,甚至,不抽烟,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

3、共鸣训练

放松喉头,用“哼哼”音唱歌。学鸭叫声。挺软腭,口腔张开成一圆筒,边发gaga音,边仔细体会,共鸣运用得好的gaga音好听,共鸣运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4、吐字训练

基本要领是:出字要准确有力,又叼住弹出之感:立字要拉开立起,明亮充实,圆润饱满:归音趋向要鲜明、迅速“到家”,干净利索。总之,就是要求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有头有尾,构成一个“枣核型”形式:声母、韵头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

5、读句训练

吐字归音训练与读句训练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读句训练,就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句、段落,进行奇迹训练。要求做到把音读准,不增减字、词,不重不断,停顿自然,有节奏,连贯流畅。

朗诵时被说声音小,要怎么练
1个回答2024-03-11 22:23
每天对这没人的地方大喊
戴耳机声音条调大点练习
去d厅绝对练声
ktv也可以
朗诵培训
1个回答2024-03-04 09:07


妙语语言艺术学校少儿语言表演艺术教育项目,1999年3月立项研发,近十年磨一剑,2008年投入市场运营,是中国最权威的少儿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研、教、学一体化的连锁教育机构。建校多年来,妙语语言艺术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诚信办学,“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满意,以管理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坚持“以兴趣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先后成为文化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指定的朗诵表演培训基地,中国教育学会评定为自主创新教育机构,中国艺术教育协会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共青团郑州市委“青少年艺术特长教育基地”,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少儿曲艺培训基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小主持人唯一指定培训机构,北京电视台“家有明星”特约艺术机构,河南电视台签约艺术团体,郑州电视台“宝贝报到”栏目战略合作伙伴。

学朗诵主持、曲艺表演、记者采访、艺术口才只选妙语语言艺术学校!

朗读训练的最好方法
1个回答2024-03-02 03:43

朗读训练的最好方法是:1、分层朗读,逐步达到朗读要求。2、录音反馈,促进自我改进。3、分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分层朗读,逐步达到朗读要求:

先要将较长的课文通读一遍,看它分为几个部分,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找出各部分中的生字 词和复杂句段,通过査工具书和问老师,将这些拦 路虎排除掉。

再将课文朗读一遍,体会哪些句子和段落更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将它们找出来,最 后再朗读一遍,全面完整地表现文章的主要情感和 内容。

录音反馈,促进自我改进:

可以利用录音机将我们的朗读先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听,找出朗读锗误或不够精彩,没能充分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地方加以改进。朗读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读错字词,漏掉字词,语调、重音和停顿不正确,形成唱读、误读或漏读,这些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朗读中要提高情感表达水平,一要认真弄懂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二要进行想像,体会作者真情实感;三要多做尝试,正确传达 这些思想情感。

分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朗读之前,要尽量通过多方面了解作者及其时代的情况,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图。在分角色扮演中将这些方面的意思体现出来。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批评和帮助,提高朗读质量。

练习朗诵有什么基本要求呀?
1个回答2024-03-17 09:42
额,有感情一点,大声的朗读,最好是对着镜子。
怎样训练朗诵中的哭腔?具体的方法。
1个回答2022-10-05 11:55
朗诵时想一些悲痛的事 越多越好
朗诵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吗?
2个回答2022-08-04 03:25
可以的
第一可以训练说话流畅度,长期朗读能够锻炼口舌肌肉,让说话更流畅,支持人每天练绕口令也是此目的。
第二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文稿中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自华,当你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时候,你才能出口成章,当你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你就能更好的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了。
第三,在别人面前朗读诗歌能够增加自己的胆量和当众演说的经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样当你向别人表达自己观念的时候会非常自信。
朗诵时调动感情的技巧及训练
1个回答2023-11-28 14:52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朗诵时调动感情的技巧及训练,希望能够帮到你。

  朗诵时调动感情的技一:理论基础

  文字作者用“妙笔”生花,我们是用声音“升华”文字。文字变成声音不是简单地念出声音,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感受、酝酿,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利用声音的多种表达方法,形成色彩丰富、变化自如的表达。如果内心的情感没有随着文字稿件充分感受,声音会显得“干巴巴”,或者呈现“读书腔”。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连续三讲谈谈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动起来”,先来讲“情景再现”。快,一起进入到了有声语言创作的美妙世界吧!

  情景再现定义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这种方法就像是在脑子

  “过电影”,让平面的文字变得立体了、活动了,让我们的感受很生动很具体!

  它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理清头绪,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的展开。开头是?出场的人物是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的变化?如何发展?结果怎么样?要把握结构,明确先后顺序,把握画面的主次详略及特点。

  第二步:设身处地,就是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缩短我们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使我们迅速地投入到稿件所规定的情景中,获得现场感,感到“我就在”。

  第三步: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播读中特别强调内心积极的反应,掌握两点要求:一是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二是以情为主,情景交融。做到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能引起具体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第四步:现身说法,内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想把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亲身所感”的情景再现给受众,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听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

  以上四步并非界限分明,而是联系紧密,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之,是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

  情景再现是调动情感的方法,准备阶段可以对文字内容很细致地展开想象,甚至浮想联翩。真正在播读时,景物已不清晰了,情感却更加饱满。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必再细致地展开想象,只需让情景稍加显露,重要的是快速唤起我们准备稿件时的具体感受和触动心灵的那一点。

  示例及分析:

  母爱《母爱》。

  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三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寂静中慢慢地往回走去。

  第一步:理清头绪。

  《母爱》写的是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强行拦住运水的军车,但它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文章有三个层次:分别从当地缺水极其严重;老牛挡住了送水车的路,主人寻来,发现那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在拦车索水,恼羞成怒,用长鞭恨恨地抽打;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小牛喝三个方面讲述一份浓浓的母爱。三个层次有情有景,尤其最后一个层次是文章的核心。理清头绪后,对文章的发生发展结尾就很清楚了。

  第二步:设身处地。

  设想自己生活在缺水干旱的西部,“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这么一点点水却有这么多用途,让人有点不可思议。3斤水,也就是才3斤瓶装矿泉水那么多,倒在脸盆里不过才半盆,联系自己日常的用水情况,可知缺水的严重程度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试着把文章演绎成为电影,在一步步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谁先出场?做了什么?谁又出场了?两者什么关系?出人意料的结尾中又出现了谁?你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现场,真切体验到了整个故事的气氛转换变化的节奏。

  文章虽然短小,内涵却丰富,情节一波三折:“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牛的主人来了。恼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基本上近似白描的写作方法,更容易用日常生活的体验把握老牛、小牛的心理活动。

  第三步:触景生情。

  不同的文章让我们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的文章让我们高兴,高兴到手舞足蹈;有的文章让我们感动,感动到热泪盈眶;有的文章让我们忧虑,忧虑到茶饭不思……这篇文章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读了之后,你高兴了吗?悲伤了吗?痛苦了吗?忧虑了吗?愤恨了吗?同情了吗?生气了吗?感动了吗?惊讶了吗?抑或其他?还是这些感情都有?决定播读水平高低的恰恰是体现在我们用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与态度将画面再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感受是:

  (1)西部缺水地区,干裂的土地,没有绿色,我们同情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不易,不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3斤水是人类对水的最低要求,是生命之水,只能维持生命。

  (2)老牛拦路索水,以死抗争的细节描写,体会老牛坚定的决心,衬托了它的爱子心切。牛的主人狠狠地抽打与运水战士的哭让人物定位清楚,主人的自律与战士的人文关怀色彩凸现。

  (3)老牛慈爱的望着小牛将所有的水喝尽,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第四步:现身说法。

  前三步的准备,让我们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歌颂老牛这种无私的爱;从情感升华的角度去说,感谢所有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小爱上升到大爱,情感呼之欲出,随着脑海中情节的不断反复,我们把“过电影”变成有声语言的表达,听众跟着你的播讲一起进入到情节当中。

  朗诵时调动感情的技二:实践练习

  (一)片断练习

  2暴风咆哮着,几次的,他都要被吹下深谷,大雨倾盆,险恶的岩石又光又滑,使他寸步难行,冰雹夹着细砂,无情地向他猛扑,他的头上脸上,已开始流血了,但他一点也不气馁,他匍匐前进,把普罗美秀斯拉上来。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朗诵时调动感情的技巧及训练”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