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光和青春教育有效果吗?
1个回答2024-02-10 03:15

有效果,让学生明白青春要象光一样照亮大地,青春年华不能虚度,要珍惜,要发光

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效做法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16 15:45
学会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23:41

第一、读书要尽早开始。孩子6、7个月大的时候,能坐稳了,就可以开始读书给孩子听了。其实这个时候,不是为了让孩子听懂,而是要把书和愉悦的感觉联系起来。

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虽然孩子根本听不懂,但是却很愿意听,听的时候也会盯着书看。时间长了,提到“书”,孩子就会感觉很开心,自然就喜欢读书了。

第二、书的选择也很重要,家长一定要选那些符合孩子认知能力的书。有些育儿专家说,在孩子的眼里,书没有简单或者难的概念,给孩子读什么都行。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它只适用于机械记忆,比如背诵唐诗、三字经之类的。

无论背的是什么,孩子自己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读书是涉及到认知理解的,一定要选跟孩子理解能力相近的书。开始给孩子选书,一定要选那些故事性比较弱,句子比较短,容易理解的书。如果有洞洞书、立体书之类,需要孩子动手的书那就更好了,这样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三、要限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和内容。动画片的声光效果好,对孩子肯定有极强的吸引力。适当地看一些高质量的动画片,对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影响的不只是视力,更会减少孩子的词汇量,缩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造成他们长大后更富攻击性。

所以,3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而且家长可以给孩子多看英文的动画片,因为孩子本身在日常生活里,使用中文的比例已经很大了,多看英文动画片,也能让他们从中学到点英语的表达方式。

国学经典教育孩子最有效的办法
1个回答2024-03-08 01:44
学习国学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一、古时的经典、蒙书,包含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经典可以让孩子吸取修身、做人、治学之道。具体如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读经后变得“懂事”了。
二、古代经典及蒙书,有的富有文唤弊采,有姿册的语句精炼,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包罗宏富。学习经典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提高阅读、写作能力,锻炼记忆力,增强认识能力,扩大知识面,为孩子的一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三、学习经典的主要方式是诵读,学习过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进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同时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四、在少儿读经时,许多家长过问或直接参加迹链宏,不但孩子受到教育,家长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教益。
五、现代社会的很多弊端和问题,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学习经典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什么时间教育孩子最有效
1个回答2024-03-04 04:57
时机一:当孩子困惑时
  每个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惑,在这些时候,他们往往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长教育他们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时,家长抓住孩子渴望学习经验的心理,及时帮孩子进行必要的疏理,不失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为此刻,无论家长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孩子都会很容易地接受,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时机二: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在学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在某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当然,家长也不要忽视孩子因取得成绩而引发的骄傲自满情绪。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做家长的千万马虎不得。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关心班集体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做好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家长要善于把这种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时机三:当孩子犯错时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们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在犯错时,他们的父母在当时的情景下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一生的成长。
  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犯下错误的同时,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分析错误,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最终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时机四:做客时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听话,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来疯”,放任骄蛮,让大人很没面子。这时,如果家长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听,甚至会故意大哭大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就必须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对孩子做一些相应的指导,并且在做客后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此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时机五:待客时
  待客时,是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礼仪的最佳时机。
  时机六:孩子对某些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一事物特别有兴趣,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抓住孩子兴趣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这样做,说不定就会激发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导孩子沿着自己的兴趣走向成功。
  时机六:就餐时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几乎挤不出时间来教育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时机。如此一来,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家长便开始问功课、查成绩、讲孩子过错,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使就餐笼罩在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气氛中。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指出,“餐桌教育”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抑和情绪低落,使父母和孩子隔阂加深,从而导致孩子不亲父母的尴尬局面。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实,吃饭时,家长完全可以教孩子认一认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诉孩子这些菜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烧熟了后又是什么样子,并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名字。这样,一边吃东西一边学习,孩子会吃得更香。
  其实,餐桌虽小但意义重大。家长如果能够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就等于搭建了一个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桥梁。在愉快的环境当中,孩子有发表自己“高见”和“新闻”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进餐的心理气氛。
  时机七:当老师来家访时
  大多孩子最怕老师上门,因为,他的在校表现就会出来,同时,孩子更怕家长将他在家的所作所为告知老师。因此,家长应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师家访时,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提出希望的口气间接地说出孩子的缺点以让老师了解。
  时机八:生活中任何一个合适的时刻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有很多,当孩子有崇拜的对象时、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当孩子经历失败时、当孩子享受成功时……家长抓住这些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会成长得很快。
  教育孩子讲究时机,当然,这需要家长用心去发现时机、用耐心去等待时机、用宽容的心去创造时机……只要时机得当、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不会让家长失望!
记得一个教育人的故事,不是用打骂的教育,后来效果很好
1个回答2024-01-19 12:01

最严厉的惩罚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他讲述了自己教育子女的一个故事。

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处罚他们。第二天下班,克利夫发现一对儿女故技重演。克利夫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他不忍心处罚他们。

克利夫对我说:“鲍比和贝蒂都很小。我把他们叫进房间,然后我解下自己的皮带,脱下衬衫,光着脊梁跪在床前,让他们每人用皮带抽我10下。

“你想像不到他们哭得有多伤心,那是发自内心的、悔恨的眼泪。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我们有言在先,犯了错就要受惩罚。我告诉他们,处罚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他们承受。我坚持要他们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我,边痛哭,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时还难过。

“从那以后,我甚至再没打过鲍比和贝蒂,因为他们知道我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总是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和爱。” 

 

教育孩子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1个回答2024-03-02 03:36
第一可以根据国情。我国向来都是棍棒下出孝子,可以列举实例;我们的父母对爱的表达和西方不一样,特别是父爱,是一种内在的坚毅,可以举实例;再者,可以举反例子,来证明爱的方式。第二可以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从小到大的心理特点不一样,可以一一列举。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是非观,没有价值观也没有完善的个性,需要鞭策。第三可以从建立孩子的秩序感出发。秩序感的建立除了爱,还需要鞭策第三,从爱的角度出发。体罚也是一种爱,体罚的是事件,不是心灵!
你都运用过哪些心理学效应在孩子的教育上?
1个回答2024-01-22 00:02

条件反射:通过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例如奖励和赞扬,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共情:接纳和共情,通过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和情感共鸣,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并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自尊心和信任。

社会认知理论:作为顷局家长,通过正确友销的示范行为,以及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模仿新的行为和技能。

情感调节:教会孩子认知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和应对情绪,以促进情感健康和社交互动好乎游。

自我效能感:通过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如何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1-30 16:49
教育孩子是永恒的话题,特别是一个健康、聪明伶俐的孩子是每位家长的希望。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与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

首先家长要做好一身作则。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因为你的言行举止,自始至终都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给小孩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能要求太高,要求太高了,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兴趣,只要他们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就行,也就是他们“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就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了,以后不用我们家长说,他们都会主动地完成,并且会在家长的影响下任务完成地特别好。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我们家长平时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比如生活习惯,只要他们养成好了生活习惯,他们就能形成能力。如讲卫生的习惯,只要我们要求他们讲卫生,他们就会自觉的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好习惯一但养成,就会终生受益,那么我们家长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再次要培养孩子爱动脑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其实爱动脑筋只要我们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加以点拨就行,特别是孩子在三岁前,可以通过一些图画书,这个年龄阶段对画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买一些这样的书给他们看,慢慢地就会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我的孩子她在晚上睡觉之前,总要读一些书,慢慢地他就养成读书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他就会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一些问题给家长,让家长回答。也可以让他们多看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让他们读,并且慢慢地孩子会记住这些知识,平时他们也会自然的读起来,记住了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我的孩子,我们在平时就比较注重这些问题,他上高中后,自学能力很强,读高一的时候就能自学完高中的数学课程,特别是理科的学习,基本上都自学完成。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思维的条件,你就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你的家庭教育一定成功!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怎样对打架的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1个回答2024-01-21 01:02
(1)首先要让学生冷静
  当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时若你正好在现场,要及时喝止动武者,如认识动武学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要让学生冷静,老师先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牵动。然后严厉地要求两方学生分开。过一段时间,等打架的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教师再来处理也为时不晚。
(2)及时跟进,了解事件的原委
  在处理打架事件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为何打架,才能及时的对症下药。一般说来,以下两种类型容易诱发打架事件:一是嬉戏作弄型:青少年常模仿怪异行为、恶作剧、无知、好玩或表现与众不同心理,而发生破坏公物、欺负同学等动作。攻击行为较轻微,但发生的几率最大。二是主动报复型:因双方互相有过节而怀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满、不平,认为需讨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愤怒,故采取以牙还牙或另有图谋伤害之举动,这种最为可怕:所以等学生的情绪安全下来之后,就要着手调查打架事件的原委。此时学生已冷静了,可以较平和地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了。但是,尽管如此,学生在解释自己打架的原因时,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所说事实不一致,不再找目睹整个事件的同学来了解事实的真相,得出较一致的说法,以此为我处理打架事件作好公下的准备。
(3)疏导情绪,重建互信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因此该批评时就批评,绝不心软。当然,教师要善于批评教育架的学生,更要直面指出并批评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同时,我想教师应尊重学生,和颜悦色地指出学生错误。班主任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析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违反了校纪校规以及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恶劣性,并提醒学生以此为戒,不要再犯。
  (4)分清责任,适当惩戒
  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邀请双方家长到校沟通,共同处理学生过错行为。处理结果分成两大部份,首先是处理打架事件,不管打架的原因为什么,双方为对方花钱治伤,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其次处理打架事件的引起原因,错的一方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由学校或者年级组继续做相应处罚! 
  (5)进行团体辅导,澄清班级观念
  打架事件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如不给其它学生以警示,或许这一坏习惯会在班中蔓延开来,这极不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必须及时以此为例,利用晨会课或者班会课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全班学生分析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有话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