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告诉我们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11:38

成语道理: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典故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宜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宜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
3个回答2023-12-20 00:46
  1、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作为个人,不能不懂装懂,以次充好。那是不道德的行为。
  2、滥竽充数告诉组织者,为了整体利益和效果,救场如救火(好竽因故缺位,无法凑本该属于他的那个数),偶尔滥竽充数一下是必须的合理的。以不损害买单者利益为原则,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滥竽充数告诉买单者,纵然已经滥竽充数,眼不见心不烦,心不知不难过。滥竽打折的事就别提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4、滥竽充数告诉市场管理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随周瑜黄盖去了。就不跟着掺和节外生枝了。
滥竽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3-11-05 20:44
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早晚会露出本来面目
骗子冒充,可以蒙混在人群里,但单独考验就会露出本来面目,俗语说,蒙(骗)得了一时,蒙(骗)不了一世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的道理是什么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01 02:37
1、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应该算是骗子的祖师爷了,明明没有吹竽的本事,却敢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来混口饭吃,只不过是因为他掐准了齐宣王安排吹竽的漏洞,还果真让他成功混进了吹竽队伍中。由此可见,骗子并不是当今时代才有的产物,自古以来,骗子就无处不在。比如,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江湖术士,故意装神弄鬼,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汉文帝以为他果真有什么了不起的法术,封他为上大夫,赏赐黄金累计达到一千斤。新垣平尝到了甜头,就越发来劲了,继续坑蒙拐骗,想从汉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陆陆续续制造了一些骗人的事件。不料,最终被人识破并向汉文帝告发,文帝命令司法官员审查,最后,新垣平被诛灭三族。
2、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很显然,三百人一起吹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存在,更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做做样子的人。但因为人数太多,有人不吹也察觉不出来。就因为管理不精细,存在这样的漏洞,就让南郭处士钻了空子,成功混进了吹竽的队伍里来,在这三百人的队伍里混日子,和那些认认真真吹竽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这的确是够气人的了。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_王即位,他的习惯和齐宣王刚好相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这么一来,南郭处士知道再也没办法蒙混过关了,再也没法混日子了,吓得赶紧偷偷跑了。这个故事提醒所有的管理者:不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必须依赖于管理的精细,才能杜绝被钻空子的现象。
3、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还善意地提醒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有个较好的发展,不要寄希望于偷奸耍滑,钻制度的空子,而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诚实付出。因为偷奸耍滑只能一时得逞,不可能一直得逞,早晚会让人发现制度的漏洞而及时堵上;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才能赢得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就像《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这般,在齐宣王手里的时候,仗着自己的小聪明,钻了齐宣王的空子,混杂其间,装模作样地吹竽,一天天过得很滋润;但当形势发生变化,齐宣王的儿子齐_王即位后,要求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处士傻了眼了,自己没这本事啊,只好赶紧溜之大吉,否则脑袋搬家。
滥竽充数的道理是什么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10 12:01
1、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应该算是骗子的祖师爷了,明明没有吹竽的本事,却敢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来混口饭吃,只不过是因为他掐准了齐宣王安排吹竽的漏洞,还果真让他成功混进了吹竽队伍中。由此可见,骗子并不是当今时代才有的产物,自古以来,骗子就无处不在。比如,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江湖术士,故意装神弄鬼,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汉文帝以为他果真有什么了不起的法术,封他为上大夫,赏赐黄金累计达到一千斤。新垣平尝到了甜头,就越发来劲了,继续坑蒙拐骗,想从汉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陆陆续续制造了一些骗人的事件。不料,最终被人识破并向汉文帝告发,文帝命令司法官员审查,最后,新垣平被诛灭三族。

2、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很显然,三百人一起吹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存在,更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做做样子的人。但因为人数太多,有人不吹也察觉不出来。就因为管理不精细,存在这样的漏洞,就让南郭处士钻了空子,成功混进了吹竽的队伍里来,在这三百人的队伍里混日子,和那些认认真真吹竽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这的确是够气人的了。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他的习惯和齐宣王刚好相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这么一来,南郭处士知道再也没办法蒙混过关了,再也没法混日子了,吓得赶紧偷偷跑了。这个故事提醒所有的管理者:不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必须依赖于管理的精细,才能杜绝被钻空子的现象。

3、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还善意地提醒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有个较好的发展,不要寄希望于偷奸耍滑,钻制度的空子,而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诚实付出。因为偷奸耍滑只能一时得逞,不可能一直得逞,早晚会让人发现制度的漏洞而及时堵上;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才能赢得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就像《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这般,在齐宣王手里的时候,仗着自己的小聪明,钻了齐宣王的空子,混杂其间,装模作样地吹竽,一天天过得很滋润;但当形势发生变化,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即位后,要求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处士傻了眼了,自己没这本事啊,只好赶紧溜之大吉,否则脑袋搬家。
滥竽充数的道理是什么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02 22:13

1、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应该算是骗子的祖师爷了,明明没有吹竽的本事,却敢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来混口饭吃,只不过是因为他掐准了齐宣王安排吹竽的漏洞,还果真让他成功混进了吹竽队伍中。由此可见,骗子并不是当今时代才有的产物,自古以来,骗子就无处不在。比如,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江湖术士,故意装神弄鬼,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汉文帝以为他果真有什么了不起的法术,封他为上大夫,赏赐黄金累计达到一千斤。新垣平尝到了甜头,就越发来劲了,继续坑蒙拐骗,想从汉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陆陆续续制造了一些骗人的事件。不料,最终被人识破并向汉文帝告发,文帝命令司法官员审查,最后,新垣平被诛灭三族。

2、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很显然,三百人一起吹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存在,更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做做样子的人。但因为人数太多,有人不吹也察觉不出来。就因为管理不精细,存在这样的漏洞,就让南郭处士钻了空子,成功混进了吹竽的队伍里来,在这三百人的队伍里混日子,和那些认认真真吹竽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这的确是够气人的了。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他的习惯和齐宣王刚好相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这么一来,南郭处士知道再也没办法蒙混过关了,再也没法混日子了,吓得赶紧偷偷跑了。这个故事提醒所有的管理者:不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必须依赖于管理的精细,才能杜绝被钻空子的现象。

3、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还善意地提醒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有个较好的发展,不要寄希望于偷奸耍滑,钻制度的空子,而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诚实付出。因为偷奸耍滑只能一时得逞,不可能一直得逞,早晚会让人发现制度的漏洞而及时堵上;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才能赢得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就像《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这般,在齐宣王手里的时候,仗着自己的小聪明,钻了齐宣王的空子,混杂其间,装模作样地吹竽,一天天过得很滋润;但当形势发生变化,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即位后,要求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处士傻了眼了,自己没这本事啊,只好赶紧溜之大吉,否则脑袋搬家。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2-10-03 23:27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没有真材实学,混在大家里充数,总有一天会败露的。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1-30 07:30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

实的能力和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真实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依靠欺骗或假象来获得成功。只有真正拥有能力和价值,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成功。

诚实是道德的基石。南郭先生之所以最终逃走,是因为他并不诚实。在寓言中,诚实是一种必要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就无法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也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成员的贡献。在乐队中,每个成员都吹竽,但是如果没有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混杂其中,整个乐队的表演就会更加出色。但是,如果南郭先生也学会了吹竽,那么整个乐队的表演就会更加完美。这说明了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成员的真实能力和贡献。

寓言故事的特点:

1、虚构性: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通常是虚构的,它们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为了传达某种道理或教训而创造的。这些故事通常以动物或虚构的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行为和遭遇来启示读者。

2、象征性: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常常具有象征意义。例如,鱼可能代表欲望,而网可能代表束缚或限制。这种象征性使得故事更加深刻和具有启示性,使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3、教育性:寓言故事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和启示读者。这些故事通过讲述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结果,向读者传达某种道德、哲理或智慧。这些故事通常以小见大,让读者从简单的情节中领悟到更广泛的人生道理。

4、情节简单:寓言故事通常具有简单的情节,它们旨在突出核心信息或道理,而不是展示复杂的故事情节。这种简单性使得寓言故事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1个回答2023-11-30 09:34
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07 06:45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