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惊的意思解释

心惊胆颤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1个回答2024-01-24 10:55

心惊胆颤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出 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胆战心惊的意思解释
1个回答2023-12-22 20:05

胆战心惊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

一、典故

胆战心惊的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胆大妄为而犯下了罪行,最终被判刑。

当他听到判决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以至于他的心脏也跟着颤抖起来。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胆战心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极度的害怕或恐惧。

二、近义词

1、毛骨悚然: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极度恐惧的感觉,使人感到毛发竖立、寒战不已。它通常用于描述看到或听到某种令人惊恐的事情,

2、惶惶不安:这个词语形容一种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使人感到焦虑、担忧。它通常用于描述对未来或某种未知事物的担忧和不安。

3、如履薄冰:这个词语形容一种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失败或出错的境地。它通常用于描述在工作中、人际关系中或个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谨慎行事,避免摔倒或失败。

4、触目惊心:这个词语形容一种令人震惊、恐怖的情景或事件。它通常用于描述看到某种令人震惊、惨不忍睹的场景,例如灾难现场、恐怖袭击等。

5、惊心动魄:这个词语形容一种非常惊险、令人震惊的情景或经历。它通常用于描述在电影、小说或现实生活中经历的惊险刺激的情节,让人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关于胆战心惊的例句

1、他在考试前夜,因为紧张而胆战心惊,无法入睡。

2、看到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场景,她胆战心惊地紧紧抓住身边的人。

3、他的公司面临破产,他每天胆战心惊地度过,担心自己的未来。

4、他在黑暗的夜晚独自走在路上,胆战心惊地害怕遇到坏人。

5、每次站在高处,他都会胆战心惊,害怕自己会掉下去。

6、面对严格的面试官,他胆战心惊地回答问题,生怕失去这个工作机会。

7、在看到自己孩子从高处坠落的那一刻,他的心脏仿佛停止了跳动,感到胆战心惊。

8、在知道自己的成绩后,他胆战心惊地等待老师叫他的名字,生怕自己不及格。

9、面对未知的挑战,他总是感到胆战心惊,但这也激发了他去克服困难的勇气。

10、在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后,他每次回忆起那段经历都会感到胆战心惊。

心惊胆怕的解释
1个回答2023-12-12 16:33
内心惊吓 害怕 。同“心惊胆慑”。

成语例句: 吴强《红日》:“胜利的冲锋号,抖荡着使 敌人

心惊胆怕的近义词: 心惊胆慑 心惊胆丧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心惊胆怕的近义词: 心惊胆慑 心惊胆丧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心惊胆战还是心惊胆颤?
1个回答2024-03-02 05:12

两个都对,心惊胆战和心惊胆颤。

心惊胆战,拼音是xīn jīng dǎn zhàn,释义是形容十分害怕,出自元·佚名《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心惊胆颤,拼音是xīn jīng dǎn zhàn,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出自元·佚名《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翦见李牧归城不出,持兵克日攻城。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反义词

1、坦然自若

拼音是tǎn rán zì ruò,意思是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神情。

2、泰然处之

拼音是tài rán chǔ zhī,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老东山已松开孙若西,他平了平气,眼睛半闭,泰然处之,稳立不动。”

心惊胆战还是心惊胆颤?
1个回答2024-03-08 03:28

都对。

1、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汉语成语,拼音是 xīn jīng dǎn zhàn,释义是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一般用来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2、心惊胆颤

心惊胆颤,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jīng dǎn zhàn,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出自《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翦见李牧归城不出,持兵克日攻城。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一般用来作谓语、定语;形容胆怯。

心惊胆颤和心惊胆战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4:52

没区别。二者一样。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心惊胆战出自元代《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心惊胆颤出自元代《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翦见李牧归城不出,持兵克日攻城。城前发高含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逗念滚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成语造句

1、快乐的时光总是飞快滴,节后上班头天都是无奈滴,趴桌上睡觉那是心惊胆颤滴,朋友的鼓励定是不可缺少滴,祝你新的一天:马到成功,工作开心如意!

2、这一看,当真是心惊胆颤,一头十多丈大小的庞然大物,正如殒石般高速朝易庭头上砸下。

3、大伙抱成一团,但有的大胆,有的嬉笑戏谑,有几个却心惊胆颤。

4、想起刚才的举动,差一点就车毁人亡了,柳研玉后背顿时冷汗直冒,当然汪小凡的回答更加让她更加心惊胆颤,有些不自然地笑道:“呵呵,你,你看玩笑吧!”。

5、两个胆小的呼天叫山余地扭头跑,其它几个连连放了十数箭,是由于箭法本来不及,还是心惊胆颤盯不住目标,拿不稳弓,没一箭射中。

胆战心惊还是胆颤心惊哪个对?
1个回答2024-03-03 10:40

胆战心惊和胆颤心惊都是正确的。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近义词

人心惶惶 [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 

释义:惶惶:惊恐不安的样子。形容每个人都内心惊惶不安。

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例句:近时期连日大雨,闹得人心惶惶,惟恐发大水。

心惊胆怕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3-12-12 16:34
【成语原文】:心惊胆怕

【标准发音】:xīn jīng dǎn pà

【繁体写法】:心惊胆怕

【心惊胆怕是什么意思】:内心惊惧害怕

【心惊胆怕成语接龙】:口不应心 → 心惊胆怕 → 怕三怕四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xīn jīng dǎn pà】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对应近义词】:心惊胆慑、心惊胆丧

【心惊胆怕的造句示例】:

吴强《红日》:“胜利的'冲锋号,抖荡着使敌人心惊胆怕的嘹亮声音。”
类似胆战心惊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02:22
魂飞魄散
拼音: hún fēi pò sàn
解释: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肉跳心惊
拼音: ròu tiào xīn jīng
解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大惊失色
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解释: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示例: 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胆战心惊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2 19:08
  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