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为何拜七岁小孩项橐为师?
1个回答2024-01-27 19:40

孔子有一句名言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对孔子来说,只要比他强的人可以说他都会低下头去拜别人当自己的老师,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我们成为大圣人,就是因为他这博大宽广的胸怀,所以说这就跟我们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个对比,觉得自己稍微有点能力谁都看不起。

而且当时的项橐是真的是一个神童,他们两个当时相遇的时候是在无意当中遇到的,当时孔子在周游列国,然后驾一个马车在路边遇到了玩耍的项橐,孔子就说你的建的土堡挡住我的去路了。然后项橐说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把孔子问的哽住了。

再然后孔子又问了项橐很多问题,他全部都回答了上来,但是项橐又反问孔子的一些问题,孔子可以说答得不怎么好,然后孔子并没有勃然大怒,或者说有更多的辩解输了就输了,果断的败了项橐为师。

从那以后项橐因为孔子的拜师,可以说名声变得很大,很多国家的人都慕名来请他去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传说项橐就被齐国请去了,但是因为项橐实在看不上齐国的国君。然后齐国的国君不想要把他让给别的国家,就想把他给杀死,但是派了很多人去杀都没有得逞。

然后就去威胁他的母亲,最后项橐的母亲因为胆子太小,把他的弱点告诉了齐国人,这才把项橐杀死。但是孔子拜项橐为师也从此成为了一段佳话,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项橐考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0:07
国学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

国学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橐,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国学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

国学项橐立起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国学孔夫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国学项橐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国学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你知道项橐说的是哪四物吗?

国学谜底: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2个回答2022-12-08 06:15
一天孔子坐车出行,路上有几个小孩用沙土堆了一座城,沙土挡住了孔子的路,孔子让小孩让路,其中一个小孩说:“只有人给城让路,哪有城给人让路的?”孔子觉得这个小孩很聪明,就拜他为师,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6 15:34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

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时,见前边大道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7岁的项橐(音tuó)。子路见状,停车呵斥,小孩还是不动。

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

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8 02:11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5 19:53

项橐,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宽族师。《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橘帆学。”后世慎伍弊尊项橐为圣公,山因而得其名。

谁能说出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20 02:21

春秋时期,有个聪明好问的孩子叫项橐。有一天,项橐在路边玩耍,看见了孔子和他的弟干们。项橐早就听说孔子的大名,便走上前恭敬地说:“我有问题向您请教:请问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

孔子说:“孩子,你是怎么看的呢?”项橐说:“我看好像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像车上的篷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是由于离我们远的看上去就小,而离我们近的看上去就大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可项橐又问:“先生,早晨的太阳看起来红彤形的,却一点儿不热,可中午的太阳烤得人满头大汗。我们知道,火离我们远就会感到冷,离我们近就会感到热。这是不是又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

孔子深思了一会儿说:“嗯,有道理。”项橐可不高兴了,对孔子说:“开始我说早晨大阳离我们近,您说对;现在又说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您也说对。到底哪一个对呢?”“这个…”孔子一时回答不上来。他的弟子也你看你我看你,无人能够解答。

项橐说:“您是有学问的圣人呀,怎么连这个也说不清楚呢?”

孔子说:“孩子,圣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呀!”

人物生平:

在这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的袁家庄村后,住着一户姓项的人家,妻魏氏。此家男耕女织,待人诚恳,邻里和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魏氏怀孕后,在家仍纺线织布,料理家务,出门拾草、捞柴、捡茹、挖药,样样都干。

这年的阴历四月初八日,与邻居姑嫂二人一块儿到幽儿崮挖药材。来到崮顶西北角,感到腹中阵阵坠痛,不一会儿,魏氏生了一个男孩,哇啦一声,响彻山谷。邻居姑嫂二人前来帮忙,想脱件上衣包孩子回家,但孩子脐带还未断,母婴仍相联,姑嫂二人就用随带的柴刀剁,铲子铲,忙活了一大会儿,汗流满面,脐带仍未截断。

这时魏氏想起平时经常被茅草叶子划破手指,劙破脚脖,就让姑嫂二人用茅草劙试试,果然奏效,一劙两断,嫂子抱着孩子,村姑搀扶着魏氏,一同往回走。丈夫听说妻子在山上生了孩子,就跑去迎。接过孩子一看,小孩子长的天格方圆,地格饱满,脱口而出说,像个小橐(口袋)就叫他橐吧!魏氏同意,因姓项,以后大名就叫项橐。

论语项橐考孔子讲的是什么 圣人孔子的故里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2-09 13:21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虽然孔子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那么大也无奇不有。尽管孔子被项橐的问题给为难,但他并没有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而是极具谦逊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拜项橐为师。此后,这段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既称赞项橐的智慧,有佩服孔子的勇气大度。学识不分你我,只要是对的,有道理的,都要虚心学习和接受。文圣人孔子的故里在曲阜,
孔子为何拜七岁小孩项橐为师?
3个回答2022-10-21 10:38
这个就恰恰说明了孔子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他觉得自己在某些行为上比不上项囊,所以他才拜他为师
孔子拜项橐为师故事告诉我们?
1个回答2024-01-14 16:06

告诉我们自古圣贤并非无法超越,有时也会被一个小孩击败,我们要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