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歌曲简谱

请教梅花三弄里面的减字谱问题哈
1个回答2023-01-06 02:07
问题在哪里?!
梅花三弄古琴谱和歌谱一样吗
1个回答2023-10-01 01:55
梅花三弄古琴谱和歌谱不一样。古琴曲谱和雹链歌谱是庆肆迹不同的。古琴曲谱是一种专门记录古琴曲目的记谱方式,它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和标记来表示音高、音符、音程、音符间的连结等等,与普通乐谱有所不同。而歌谱则是用来记录歌曲的记谱方式,通常使用五线谱或简谱誉并等方式表示音符和节奏。
谁有<梅花三弄>的古筝简谱?
2个回答2022-10-11 15:30
有个古筝网,可以找到
梅花三弄古琴谱哪个版本最好
5个回答2022-06-14 12:22
目前古琴曲《梅花三弄》有三个版本,楼主可以去找录音听,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

1、吴景略先生--《琴谱谐声》(清,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加花较多,风格潇洒,节奏规整。

2、傅雪斋先生演奏的《梅花三弄》,节奏规整,风格清丽,被称为“新梅花”。

3、广陵派张子谦先生演奏《蕉庵琴谱》(清晚期1868年刊本)中的《梅花三弄》,其节奏较跌宕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被称为 “老梅花”。
梅花三弄是哪三弄?梅花一弄是什么,还有梅花二弄三弄
2个回答2022-12-17 03:32
梅花三弄一共分三本: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合起来是梅花三弄,三个故事
古琴曲《梅花三弄》的简谱
2个回答2022-06-09 12:46
我有个笛谱~~要不要给你参考下?
《梅花三弄》 葫芦丝曲谱
1个回答2022-06-15 12:07
《梅花三弄》的葫芦丝曲谱应该跟古筝曲谱是差不多的吧……?
不过按那个来看,好像葫芦丝音域不够啊...
呃,葫芦丝我是新手,不是很清楚……
《梅花三弄》的三个故事有联系吗?
1个回答2024-01-23 00:21
有关系。第二部鬼丈夫中男女主角的定情之物是一只白狐,而第一部的最后就是男女主角化身白狐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第三部水云间中男女主角的定情之物是一枝梅花簪,这更是第一部中唯一能证明女主角身份之物。
《梅花三弄》的三个故事有联系吗?
1个回答2024-01-27 14:04
《梅花三弄》是因为这三个故事都与梅花有关,梅花的起源是硕亲王府的大福晋“偷龙转凤”换来了一个儿子,她为了给亲生女儿一个记号,在女儿肩上烙下了一个梅花烙印,作为日后相认的标记,这一烙印,就像是这个格格一生苦难的象征。这是第一个故事《梅花烙》。接着就是《水云间》中梅若鸿因为谐音梅若红,杜芊芊为了表示自己对他的爱慕,在胸前刺下了一朵红梅,这红梅情系一生,虽未与生俱来,却伴随终生。《鬼丈夫》中,女主人公袁乐梅出生在一片梅花林中,身上巧合的有一朵梅花胎记,这一胎记成了十八年后她和柯起轩再次相识相爱的引线。这梅花似乎是来世今生,生死轮回的暗示,从《梅花烙》中小格格的烙印开始一直串联下去,三个故事中每个女主人公的身上都有着梅花的记号,这不免有些“神化”,因为这“神化”,三部小说才被归为“一系列”。而他们是不是真的是同一个人的轮回呢?这是琼瑶小说的粉丝都想知道的吧,而琼瑶却没有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大概是出自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原因吧!
梅花三弄是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03:08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介绍,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的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摔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这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车骑将军桓冲手下的骑兵参军一职。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复幽默诙谐,但都有来处。西汉时丞相府曾设马曹,但东晋时军中并无马曹一职,王徽之为显示自己率性超脱,不理俗务,故意说成马曹。后来,宋代陆游曾有“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的诗句,说的就是王徽之这一段典故。上述对话中“不问马”,来自《论语·乡党》,原是说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了人没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则来自《论语·先进》,原文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问,令人捧腹,但句句有来历。其应变之妙,学问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桨声灯影里传来阵阵清笛声,为当时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