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事迹

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1个回答2024-04-10 23:04
姓曹名景休,宋徐卅人。据续文献通考云:“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钟离权吕洞宾辈,引入仙班”。一日吕祖同钟离权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亲见本来矣!遂授以还真秘旨,令其修炼,未几道成,二祖来引之去。
《三国演义》中曹丕一生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6-03 19:44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 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後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学文化。 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5,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 6,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曹沫的生平事迹
1个回答2024-02-29 03:16
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曹沫-其人考证

齐鲁会盟,曹沫劫桓公事,又见于《管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鹖冠子》诸书,可见此事在战国之世相当流行。《管子》作“曹刿”,《吕氏春秋》作“曹翙”,《战国策》、《鹖冠子》作“曹沫”。但于鲁庄公十二年,《左传》仅记“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谷梁传》记“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曹刿之盟也,信齐侯也”,皆未明记劫桓公事。《公羊传》明记此事,然称“曹子”,未著其名。且《管子》、《吕氏春秋》、《公羊传》及《史记》所记亦有与史实抵悟者,故学者颇疑其事。“刿”,音guì。 按照《曹刿论战》一文,曹刿似乎是个平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左传》庄公十年里有曹刿,《左传》的疏云,即《史记》之曹沫。



《史记》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以上,就提供这么些材料了。
《三国演义》中曹丕一生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04 09:12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 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学文化。 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5,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 6,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关于曹鼐有哪些生平事迹?
1个回答2024-06-22 13:37

曹鼐,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曹鼐幼有遐志,日诵千言。事奉继母,以孝闻名。宣德初年由乡举授代州训导,他自陈年轻学浅,不足以为人师表,愿得一繁难职务以报效国家,遂改为泰和典史。任上,他爱民如子,一有余暇便刻苦读书。知县讥笑他:“可作状元?”他说:“非如是不已也”。宣德八年举进士第一,以典史大魁天下,为前代所未有。宣宗下诏于礼部赐宴,明代进士赐宴礼部自曹鼐始。曹鼐为人内刚外和,能言善辩,临事果断,通达政体。正统五年(1440),由杨荣、杨士奇举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英宗因其贤德,进翰林学士。正统十年,进官为吏部左侍郎兼职如故。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举兵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曹鼐、于谦等谏阻无效。曹鼐等内阁重臣扈从,八月土木堡战役,英宗被俘,曹鼐等52名大臣皆遇难。代宗立,赠曹鼐为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子太傅,改谥文忠。

曹沫的生平事迹
1个回答2024-06-05 13:25
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曹沫-其人考证
齐鲁会盟,曹沫劫桓公事,又见于《管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鹖冠子》诸书,可见此事在战国之世相当流行。《管子》作“曹刿”,《吕氏春秋》作“曹翙”,《战国策》、《鹖冠子》作“曹沫”。但于鲁庄公十二年,《左传》仅记“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谷梁传》记“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曹刿之盟也,信齐侯也”,皆未明记劫桓公事。《公羊传》明记此事,然称“曹子”,未著其名。且《管子》、《吕氏春秋》、《公羊传》及《史记》所记亦有与史实抵悟者,故学者颇疑其事。“刿”,音guì。 按照《曹刿论战》一文,曹刿似乎是个平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左传》庄公十年里有曹刿,《左传》的疏云,即《史记》之曹沫。

《史记》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

以上,就提供这么些材料了。
曹振彦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2-07 10:47

时间顺序 1.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投降後金,为满洲包衣。
2. 天聪八年任旗鼓牛录章京。
3.崇祯十七年(1644年),随多尔衮入关,任佐领,平姜瓖之叛,参加大同屠城,镇压反 清斗争。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
4.世祖顺治九年至十三年(公元1652-1656年)曹雪芹高祖辽东曹振彦任大同知府。
顺治九年曹振彦转任大同知府。

曹灿章个人事迹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24 12:02
曹灿章(1913~)亳县(今亳州市)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宁都起义困如孝尺,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汪慎启五军团三十九师一一六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连长、营长、团参谋长,鲁南支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三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五一师师长。1949 年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军师长,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 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曹雪芹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27 21:22

1、公道老儿

樊志斌回忆,香山山顶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讲出了贾宝玉夸袭人是“公道老儿”的由来。“公道老儿”其实是一种植物,香山地区的人都喜欢种它。

不过种它不为收获,为的是划清地界。有些人喜欢贪便宜,每年耕地的时候都往别人家多刨一点,被发现的时候还不承认。

可有了“公道老儿”,一看便知道界限在哪,这块地应该是谁的。因为它的根很深,所以爱贪小便宜的人想刨走很不容易。所以当地人就称这种植物最“公道”。

“曹雪芹当年在山顶住过,所以他很可能是当时知道的‘公道老儿’。只可惜我们第二年想再去找这位老人,却得知他已经去世了。”

2、医德高尚

根据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给穷人看病不要钱。

起初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搬到桥西住。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

曹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孔老还说,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称赞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3、家遭萧索

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虚岁),十二月,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的叔父(一说父亲)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

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刚回北京时,尚有崇文门外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

家仆三对,聊以度日。可是为了偿还骚扰驿站案所欠银两,以及填补家用,不得已将地亩暂卖了数千金,有家奴趁此弄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

再后来,亏缺一日重似一日,难免典房卖地,更有贼寇入室盗窃,以至连日用的钱都没有,被迫拿房地文书出去抵押。终至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

数年来更比瓦砾犹残。曹雪芹为着家里的事不好,越发弄得话都没有了,“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

4、广交名流

雍正末期,曹雪芹一年长似一年,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渐渐地能够帮着曹頫料理些家务了。因曹頫致仕在家,懒于应酬,曹雪芹就出来代为接待,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

在他们的影响下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干谒朝中权贵。

5、燕市狂歌

乾隆十二年(1747),曹雪芹三十三岁,大约于是年移居北京西郊。此后数年内住过北京西单刑部街,崇文门外的卧佛寺,香山正白旗的四王府和峒峪村,镶黄旗营的北上坡。

白家疃(西直门外约50里)。此一时期,曹雪芹住草庵,赏野花,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领略北京市井文化。

一面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曹雪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那贫穷潦倒的境遇里,很觉得牢骚抑郁,故不免纵酒狂歌,自寻派遣”,其正邪两赋而来的真性情愈加鲜明。

曹汝霖有哪些事迹?
1个回答2023-01-10 21:55
他虽然犯错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但他也做了很多好事,他会用自己的钱接济没有棉衣穿的车夫,还和其他人一起做善事,建立医院,救助穷人,不收穷人一分钱,做这些是想挽回自己的颜面,弥补自己的过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