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古文观止

看百家讲坛观后感
1个回答2022-08-19 17:21
孔子是学习学成的
《百家讲坛之武则天》观后感。
1个回答2022-08-28 18:40
是蒙曼讲的那个吗?
百家讲坛百家姓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4-14 01:12
像这种要自己完成的作业怎么能让别人帮你呢?如果别人帮了你,你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这不是为你的老师写,而是为你自己写!
百家讲坛百家姓观后感4篇,急求
1个回答2024-03-17 01:11
一个姓氏一部历史,百家讲坛开讲百家姓是好,但限定时间,太主观了、太轻率了。希望认真讲,好好讲。
历史这东西不能太随便了,应该对得起历史。
百家讲坛诗仙李白 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2-12 23:41
“旧时行乐,曾想草草了此生;磨针石上,成就诗仙万岁名。”历史似乎在偶然之间树立了一个几乎轰动了整个世界的盛唐诗人。“酒如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才华横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孤高自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志存高远,“欲有剖符丹书之丰功,望有封狼居胥之伟业”。
可上天总是喜欢给人开玩笑。“明月是他的依托,美酒是他的慰藉,上天给了他天赋,却没有给他舞台。”他,这个象征着时代缩影的伟大诗人,终究只能空怀一腔报国之情却无处施展。“欲上青天揽明月,诗仙怎能圆此梦;大鹏直上百余里,仍需凭借一阵风。”他,一代诗神,虽有昭昭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然终被玄宗放金赐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仕途之路的不顺达,使诗仙不得不被迫另辟一条逃避现实之路。“入五寻仙,怎顾劳苦倦极,去名山玩游,恰似反璞归真。独坐敬亭山,斜看众鸟高飞,孤立去远;梦中游天姥,倾听熊咆龙吟,列缺霹雳。”诗仙走出了一条李白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在无意之中帮助诗仙敲开了与仕途之路背道而驰的另外一扇大门,成就了诗仙万岁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最后诗仙的“欲有剖符丹书之丰功,望有封狼居胥之伟业”的梦想终归得到实现。 执着,只为心中那个遥不可及的梦;
奋斗,只为梦中的命题;
挣扎,只为昨天的悲剧不再重演。
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浩荡人生之路的目标也许只有一个,但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却可以有多种。
诗仙为我们走出了一条李白式的道路,值得我们去效仿。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单单只是为了写李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确目标,展望未来。
还不睡觉。。。李白的读后感没事写了很多
近期百家讲坛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3-03 00:07
<百家讲坛>观后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海瑞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3-07 17:25
[百家讲坛海瑞观后感]今天,我又看了百家讲坛,这次讲的不再是戚继光,而是里外一个人,这人很刚直,外号叫海笔架,屡次罢官,屡次做官,百家讲坛海瑞观后感。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海瑞。这一讲讲到海瑞任命某间学校的校长,巡视大人来检查参观海瑞所管理的学校。大人一进门,所有的人都跪下,而只有海瑞不跪下,大人火冒三丈,按官府的道理他是要跪下的,海瑞则说:这是书生之地,我是这里的管理人,我就不用给你跪下,而你才要给我跪下。这下,大人很愤怒,把他的职位给免了,但是,没过几天,他反而升官了,是一个叫朱衡的人帮了他,这个人是个高官,他对海瑞以后的影响很大。海瑞当上了淳安县的知县,破案,观后感《百家讲坛海瑞观后感》。这时候的海瑞,是带有同情心的人,他不想让一些案件一错在错,所以,就进行了细心的审查,结果,破了好几个案件,其中,有一个是十年的陈旧案件。我想,我们应该学学海瑞刚直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得到别人对你的刮目相看。在我们的社会也有这样的人,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的好朋友就是一个刚直的人,他的名字叫做黄元宁。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想骗他,让他帮那个同学顶罪,黄元宁思考一番后,便说:想的美。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处理,不要找别人去处理,这样,你就是一个大骗子。那个同学想和黄元宁顶嘴,黄元宁继续说道理,最后,那个同学终于自动自觉的去自首。看来,刚直刚烈的性格往往能够成为领头人,而且刚直会使你不容易上当受骗,我也要学学这种精神。
百家讲坛观后感500
1个回答2024-03-05 12:21
刚刚在央视四套看完《发现上官婉儿》,有以下观后看:

一、谁说女子不如男?上官婉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品评百官诗作,被淘汰的诗篇被雪花一样扔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字:帅!连名垂文学史的“沈宋”可能也是由于这次点评,才名扬天下的吧!上官婉儿岂不是名声更大?还有武则天,能够重用这样一个仇人之孙女,并且使之成为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续,武皇的胸襟、智慧是不是更让人佩服?

二、人不可贪恋权位!上官婉儿之所以最后在宫闱争斗中丧命,就是因为没能做到急流勇退。如果在中宗继位之后,她能够不再参与武、李之间的倾轧;或者能够持正立身,不贴近韦皇后一派,可能下场会好一点。当然面对李隆基这样的狠角色,还是早早急流勇退可能明智一点。

三、人的天赋真厉害!上官婉儿从小以罪人身份进入宫中,并未接受任何特殊的教养,而能成为“称量天下”的才女,只能说是天赋异秉了。当然这样有天赋的很多人没有她那样被赏识的殊遇,但是这样的天赋还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就像人们对当年的比尔·盖茨、如今的扎克伯格一样,小小年纪取得巨大成功都无法理解!
观《百家讲坛学习之道有感》
1个回答2024-03-15 16:03
观《百家讲坛》于丹 讲“学习之道”有感    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通俗一点就是灵活变通,自认为能灵活变通与学历的高低,经验的多少好像没有很大关系,权变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于教授在讲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兄弟两人装了满满一船精美的陶瓷制品,要过江出售,可是就在快要到达码头的时侯,突然起了风暴,一船的瓷器被风暴撞击的没有一件是完整的。于是哥哥就坐在船里嚎啕大哭,而弟弟看看破碎的瓷器后,上岸到附近的集市上转了一圈,他发现这个地区的人生活水平高,品位高,家家店铺装饰的都非常讲究、豪华,于是他就提着一把斧头回去了。哥哥见状,忙问,“你买吧斧头干什么?”弟弟抡起斧头把瓷器砸得更碎了,他说我们改卖马赛克了。因为瓷器做工精细,色泽艳丽,砸碎后的碎片又大小不一,但又是那么精美,于是他们卖了很好的价格,赚了不菲的一笔。这就是权变的重要性!做事需要权变,说话也是一样。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口苦利于病。”听了于教授的讲座以后,我对这句俗话有了不同的看法。忠言难道就只能逆耳?良药就必得苦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人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很多有功效的良药已不再苦口,而且口感也更佳,这样的药难道不如苦药受欢迎?于丹教授还举了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例子:说一家生了小孩,朋友都去祝贺,第一个朋友说,孩子长大了一定能当大官,另一个朋友说,孩子长的了一定能挣大钱,第三个人却说,孩子长大了一定得死。第三个人说的是实话,人都要生老病死,但是却令人难以接受。一样的话,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表达呢?不去变通一下呢?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又让人欣然接受,那样不好么?难道只有逆耳才能表达你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难道只有恶语中伤才能来表现你高雅的素质与人格魅力?俗话说,“声大并不代表理足。”讲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他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同样是忠言,为什么不让忠言变得美丽而动听呢?所以今后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让权变的思维来时时要求自己,让生活更加精彩,让工作更加卓越,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让家庭生活更加美满!
观《百家讲坛》有感 观《百家讲坛》有感
1个回答2022-05-08 10:47
百家讲坛我最喜欢讲武则天的那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