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长辈的礼仪

长辈对晚辈的礼仪
3个回答2023-01-18 03:15

在家庭礼仪中,对父母的礼仪是中心,父母给予我们挚真、炽热的爱,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要投入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里,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要问候父母;上学、放学进出家门时,要告知父母;需要外出,须说清出行目的,并且征得父母的同意。

我们应当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经常承担清扫房间、择菜洗菜、洗刷餐具等家务,掌握做饭、维修等劳动技能,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注重和父母的沟通、交谈,尊重理解父母,经常把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告诉父母,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喜悦,消除我们的烦恼。和父母谈话要心平气和,凝神亲热,学会倾听,善于吸收。

当父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绝不能当面顶撞、争吵。如果是父母错了,可寻找适当的机会,采取适当方式耐心分析、解释。

利用适当时机,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情。我们要想记住自己生日一样,记牢父母的生日,以令父母愉悦的方式向他们祝福。在父母生病时,我们也要照顾父母,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礼仪是什么?为什么要礼仪?都有哪些礼仪?
3个回答2022-07-25 22:02
礼仪是内涵,风度来自礼仪,礼仪未必风度,但风度一定需要礼仪,
礼仪故事、礼仪谚语、礼仪名言
1个回答2024-01-20 22:52
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来自《论语·颜渊》

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孔子的《论语》
卷六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非礼勿视
孔子的《论语》
卷六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幼儿尊敬长辈的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1个回答2024-02-22 15:44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中国人生儿育女不仅仅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更重要的是养儿防老、养老送终,为的是孩子孝顺,自己晚年衣食无忧、安享天伦之乐。但是,目前社会上很多子女不孝,虐待老人的事例频频曝光,而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长辈的事例屡见不鲜。“凡事以先为主”。家长只有加强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特别是尊敬长辈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孝子贤孙。那么,呢? 一、使用礼貌用语 家长教育幼儿要尊敬长辈,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您”或“您们”,回家和离家的时候要与长辈打招呼。 二、听从教导 家长教育幼儿要尊敬长辈,听从教导,要信任长辈,对长辈有安全感,相信长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为了自己好,不会害孩子,因此,孩子要听家长的话,不要顶嘴,不要数落长辈的不是。
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要学礼仪?
1个回答2022-12-18 17:30
礼商书院,线上学习平台。每天十分钟,气质大不同!
什么是礼仪?礼仪的作用?
1个回答2022-10-03 16:58
礼仪就是人与人相处时的用语及行为,礼仪作用是让人相处更得体,表现你好的一面给人留下好印象
学生礼仪的尊师礼仪
1个回答2024-02-17 00:03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六个礼仪的典故成语,从中得到哪些礼仪
1个回答2024-02-04 16:05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举案齐眉、
孔融让梨
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程门立雪。

黄香温席
是讲孝顺父母的。

卧冰求鲤
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伯俞泣杖
指孝顺父母
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2] 汉·刘向《说苑·建本》
乐经礼记礼仪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1-31 14:29
史记》中《礼书》的“礼”不完全指的是礼仪。
《礼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八书之一,专门探讨有关礼的若干理论。礼,就是维系世间万物等级、秩序的规定或制度。司马迁列为八书之首,反映了他对社会等级、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史记·礼书》的内容:
本篇以“礼由人起”为界,分为二部分,以前为序录,简述礼的特征、功能和沿革。以下是详说,是删截《荀子》“礼论”、“议兵”二篇文字而成。又可分为七个层次:序论二,详说五。前二个自然段为第一层,论“沿人情而制礼”。“沿人情”的意思包括“顺人情”、“节人欲”二个方面。第三、四、五自然段为第二层,述礼制沿革。第六、七、八自然段载自“礼论”,是第三层,内容是第一层的深化,惟把“顺人情”概括为“养”人情,“节人欲”概括为“礼之辨”。进而指出后者是儒、墨两家理论的分界线,即认为墨家主张“一之于情性”,儒者则主张人欲按等级加以节制。第四层包括九、十两个自然段,是“议兵”篇中文字,内容是以实例证明礼的重要性。以下至篇末均出自“礼论”,其中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为第五层,论礼的另一特征是“贵本亲用”。先述“礼有三本”:天地、先祖和君师。次以实例说明辨尊卑大小是“贵本”的具体表现。末述“贵本亲用”是礼的最高形式。第十四自然段为第六层,是以上内容的综述。余为第七层,是太史公评语(也是载取“礼论”中文字而成),重申了礼的重要性,提出“礼为人道之极”、礼贵适中的观点。 展开
形容礼节礼仪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8 18:54
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彬彬有礼;平易近人。诚信知理,程门立雪。相敬如宾,礼贤下士,来而不往非礼也。非礼无言,非礼无视,举案齐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