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诗词赏析

王安石《梅花》及赏析
1个回答2024-01-04 02:59
【 #诗词鉴赏# 导语】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王安石《梅花》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小石城山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1个回答2022-12-27 10:51
予未信之的予怎么解释
早梅赏析
2个回答2022-05-30 22:21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 “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赏析《摽有梅》
1个回答2022-09-27 19:15
也是刚刚读过才没几天《摽有梅》。
深深觉得《诗经》的质朴和魅力。那样朴实的字句,那样朴实的感情。
记得上学的时候读它倒是一直嫌它辞藻不够华丽。倒是现在越来越喜欢它了。
赏析:《早梅》
2个回答2022-08-06 16:38
、"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墨梅》的赏析
2个回答2023-03-10 16:20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王安石《梅花》的赏析,要短一点的
1个回答2022-12-27 20:00
梅花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迎着寒风独自开放

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为有花香飘过来

注释

.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梅花·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3-11-17 03:20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格高韵胜,古代诗人分外欣赏,吟咏它的诗篇极多。王安石这首《梅花》诗列入优秀之林,也绝不过分。咏物诗贵在体物工细,能摹其形,写其神,又不即不离,有所寄托。这首《梅花》诗便是如此。

梅花,从外在的主要特征来看,是其色之洁白,其味之芳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两句,正是抓住其洁白与芳香这两点特征来写的。这两句,后一句是主,前一句是宾,是衬托后一句的。梅花洁白颇似白雪,唐诗人戎昱对梅花有过“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的描写。而此诗却说梅花“不是雪”,因为它有暗香飘来,所以远远地就知道它是梅花而不是白雪了。“暗香”,幽香,有用以形容荷花、菊花和桐花之香气的,这里用以指梅花,很可能出自林逋咏梅名句: “暗香浮动月黄昏”。

此两句只是从外在的主要特征着眼来摹其形,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两句,便是把握了梅花的内在品格而写其神了。“墙角数枝”,意在表明其所处之地,既不是在画堂前,也不是在名园中,而是极不显眼之“墙角”,数量又不是满树,而是“数枝””。看似平凡,却正反衬下句“凌寒独自开”的不平凡,即梅花甘于孤独,敢于直犯严寒的高尚品格。这里充满了诗人对梅花这一品格的赞赏之情。梅花本是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而开放和凋谢的。“凌寒独自开”,实是诗人赋予它的性格,也可以说是诗人自己精神的表现。就这一点说,便是不即不离,有所寄托。僧惠洪《冷斋夜话》记载: “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云云。”如果可信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借梅以赞美那些乡居野处、德才过人、不附权贵,自甘寂寞之高士的了。

李璧《王荆文公诗笺注》说: “《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笺注举出前人诗以见这首诗的承袭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但说是“偶同也”,“略转换耳”,却不当,贬低了这首诗的独创性。无庸讳言,这首诗同前人诗的意象、章法和用韵等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是迥然有别的胜过前人的新诗。这首诗之新在于所写之梅不是受人青睐的“庭前”梅,而是被冷落的“墙角”梅;不是淹没在雪中,使人“未觉开”的无个性的梅,而是“凌寒独自开”的有傲骨、有个性的梅;不是使人觉不出“有香来”的梅,而是“暗香”飘散、使人远远就能嗅到的梅;不是纯客观存在、无所寄托的自然状态的梅,而是打入了主观精神、寄托着诗人“我之色彩”的梅;不是诗人重在写色所再现的梅,而是诗人重在写香所表现的梅。总之,这首诗虽然有前人诗的材料作基础,但翻新出奇,意境独创,这是这首诗之所以堪称优秀的缘故。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南朝苏子卿《梅》诗云: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介甫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述者不及作者。(杨万里《诚斋诗话》)

胡苕隐云: “南朝苏子卿有《梅花》诗云: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韩子苍《咏梅》云: ‘那知是花处,但觉暗香来。’介甫、子苍虽袭子卿之诗意,然思益精而语益工也。” (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二引)

《古乐府》: “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介甫又改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虽用其语,却全反其意,亦自可嘉。然细味之,则古人之意婉,介甫之气直。大抵介甫一生,不徒事事立异,性亦不耐含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王荆公“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亲切有雅气。(吴乔《围炉诗话》卷五)

《梅花》 王安石 解释,赏析
1个回答2023-02-23 01:26
解释.那墙几枝梅花,冒着凌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是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传来阵阵香气。
《梅花》 王安石 解释,赏析
3个回答2022-06-06 10:22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梅花
内容:

墙角数枝梅,[1]
凌寒独自开。[2]
遥知不是雪,[3]
为有暗香来。[4]

作品注释
注释:
[1]数:几枝。
意思:墙角有数枝梅花。
[2]凌,冒着。
意思: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
[3]遥,远。
意思:远远看去好像是雪。
[4]为,因为。 暗香,幽香。
意思:幽香飘来才知道那是梅花。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