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论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2-19 08:42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君子喻于义
1个回答2024-06-22 19:37
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钱财,一切有利于己者,皆必为之。君子小人,一言难辨,此以公义私利说其总则而已。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比喻老人与小孩的论语句子?
1个回答2024-01-28 10:41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处:论语为政第二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比喻事情最后以有结论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7 14:32
水落石出
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语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出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或“lào”。
[辨形] 落;不能写作“摞”。
[近义] 真相大白 原形毕露
[反义] 匿影藏形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指某个被歪曲或掩盖的事情真相搞清楚了;有时也可表示事情一清二楚。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比喻事情最后有结论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9 09:33

水落石出 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语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出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或“lào”。[辨形] 落;不能写作“摞”。[近义] 真相大白 原形毕露 [反义] 匿影藏形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指某个被歪曲或掩盖的事情真相搞清楚了;有时也可表示事情一清二楚。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急求论语里“君子喻于义”的后一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8 11:3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就是一个人心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但是他没有一种骄矜之气.那小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张扬,一个人表现出来处处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关于这种骄傲,我们要分清一个人一生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风骨.
关于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13:52
以前我看过一个故事,大概可以解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说的是作者在酒吧里遇到一个人,喝水的样子很奇怪.他不是像别人一样把嘴对着杯沿喝,而是对着杯子有把柄的部位喝.作者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喝水,不是很难受吗?那个人说,店里的杯子被多少人喝过啊,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病菌.
第二天作者在同一家酒吧,看到另外一个人用和昨天那个人一样的方法喝水,便走上前揶揄道:“你这么喝水,也是怕有传染病病菌么?”那人笑笑说“不是,我身上有传染病,怕传染给别人.”
凭记忆写的,可能不太准确,请海涵.
论语里东君一词的出处,东君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04:29
东君是《九歌》中的人物,出自《九歌·东君》
兰花为何喻君子?
1个回答2024-03-03 05:40
兰花通常生长在深山老林,青石空谷之中,而这些地方又是古代高人雅士的隐逸之所,因性情相投,故而也被人称作君子了。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8 17:22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是:

1、论证中的主体称呼不同

(1)比喻论证的两者为:本体和喻体。

(2)类比论证的两者为:本体和客体(类体)。

2、论证方式不同

(1)比喻论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论点、道理,重点在“喻”,使说理更加形象易懂。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抱薪救火”的愚蠢,“薪不尽,火不灭”的后果,来说明“以地事秦”的不智,最终走向国灭的结局。

(2)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较主体与客体的相似点,有客体某一属性,推出出体也该有这一属性,有一个比较推论的过程。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邹忌有相似点,同为上位者,那么邹忌有受蒙蔽的经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与臣,所以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可以推出齐王也可能受到蒙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境莫不有求于王,得到“王之弊甚亦”的结论。

常用论证方法:

1、道理论证,主要是运用了有关于所论证论题的一些中外的名言警句,还有一些经典著作当中的经典见解,从而证明相应的论点。道理论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讲道理的方法,来进行相关论点的论证,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对比论证,主要是从所要论证事物的反面或者是和事物相异的属性的比较来进行论证,对比论证是一种新颖的思维论证方法,所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进行论证的事物有很多,对于一些论点有很大差异的论题,可以进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3、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主要是通过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通常会把比喻者的理论去论证论题,在比喻论证当中,比喻者和被比喻者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是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所以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推理关系。

4、举例论证主要是通过列举出来一些和论点论题相关的材料来进行论证,这些材料必须要具有充分性,有着确凿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举例论证的作用是根据自己所举出来的例子来更有说服力的论证自己的论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