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6至8段

白杨礼赞段意简短
2个回答2022-12-13 17:3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白杨礼赞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
1个回答2024-02-15 10:29

《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生长环境的外在形象如枝、干、叶、皮、力争上游;内在气质不折不饶;内在精神北方军民,精神意志。

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五段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

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扩展资料: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不平凡”,但却不紧接着描绘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笔宕开,去描写高原的景色。这就使文章有了曲折。当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

在具体描写了白杨树“不平凡”之后,作者又先抑一笔,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使文章的情绪又沉下来。接着用“但是”一转,称赞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它的象征意义,文章的思想开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高峰。最后斥责那些鄙视白杨树的人,使感情又来了一个回旋。结尾照应开头,再一次“高声赞美白杨树”,感情炽烈,又使全文意境完整。

读白杨礼赞有什么感想
1个回答2024-01-28 09:55
白杨礼赞读后感



这篇课文是我们很早以前就学过的,今天偶尔翻起再仔细读这篇课文,真的我有很大的感触。



白杨树它只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一种树。



它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它是一种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虽然只有碗来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从中我感觉我们就应该向白杨树一样,学习它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就像汶川、玉树地震时,英勇的战士,美丽的白衣天使,还有那些自愿参加救援的人和全国上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人;他们就像白杨树一样,为了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1个回答2022-11-12 05:25
矛盾的方法哟
《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3-04-30 02:33
额额额?,不知道
关于《白杨礼赞》
1个回答2022-06-23 11:08
vravrv
《白杨礼赞》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2-12-13 02:17
脏没了白羊的品质
白杨礼赞原文
1个回答2022-10-05 06:20
这么懒,伸手党
白杨礼赞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个回答2023-01-18 18:37
360问答
白杨礼赞
首先是增强文章结构的严密性。 本文开头便以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独自成段,以“实在”一词作强调,以感叹号作结,开门见山,直抒胸意。这种排空而来的强烈感情气势恢弘磅礴,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促使读者急于了解个中原委。在娓娓描述黄土高原景色中,作者一波三折地让读者经历着始而扬继而抑终于扬的情感变化。完成了对黄土高原景色的描绘,也就引出了对生长在不平凡的环境中的白杨树的礼赞:“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个抒情段使文章由描绘白杨树生长环境向描绘白杨树本身外部形态过渡来得非常巧妙、自然。而在完成了对白杨树外部形态的描述之后所产生的崇敬之情:“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自然地引出了对白杨树内在精神的挖掘,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揭示。这又使得文章前后衔接紧密,浑然无隙。在由远及近观赏其外部形态,由表及里洞悉其内在精神并将主旨加以升华之后,以对白杨树的“高声赞美”结束全文,回应开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