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36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是36计中的一则请谈谈你读完故事后的收获
1个回答2024-01-26 18:3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道对方的弱点一箭解围 敢于放弃 以攻为守
《孙子兵法》有36计?那么第一计是哪一计?
1个回答2022-05-29 18:51
恩,瞒天过海
像围魏救赵这样的计谋还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9-16 20:05
三十六计中的!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
孙子兵法36计都有那些
1个回答2023-04-19 22:20
三十六个成语
孙子兵法原文+译文 36计原文+译文
1个回答2022-05-13 13:58
市面上就有卖的
孙子兵法中有36计吗?
1个回答2024-05-24 19:20

《孙子兵法》中没有36计,只有孙子十二篇。

1、作战篇

2、谋攻篇

3、军形篇

4、兵势篇

5、虚实篇

6、军争篇

7、九变篇

8、行军篇

9、地形篇

10、九地篇

11、火攻篇

12、用间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书本评价:

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下仍是科学真理"。

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用了围魏救赵这个计策,他是谁他围了什么救了什么?
1个回答2022-11-17 21:38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第六十四回,关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蔡京立马据为己有。
《孙子兵法》中有36计,第一计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2 11:34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36计孙子兵法完整版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6:37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

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作者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孙子兵法是否有36计?
1个回答2024-05-27 19:23

《孙子兵法》中没有36计,只有孙子十二篇。

1、作战篇

2、谋攻篇

3、军形篇

4、兵势篇

5、虚实篇

6、军争篇

7、九变篇

8、行军篇

9、地形篇

10、九地篇

11、火攻篇

12、用间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书本评价:

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下仍是科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