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2个回答2022-12-15 16:20
如果开卷考试按年代整理大事件并且标上相应页数,作为一个目录考试查找方便。还有出现在教材中的人物,也列表制作目录,并且留意他们的照片。各类题目的答题模式列清单。考前几天早上晚上抽时间熟悉熟悉。
复习以来做的卷子上出现的课外知识稍稍积累一下。还有平时易错知识点。
在书上粘贴标签。方便查找知识点。
最后的时期,一定要统筹全局,做好规划,理清基础知识!
知识点应当自己总结归纳,这样才能熟悉教材!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1个回答2022-04-20 22:57
这些到初三老师会给你总结地很全面,打印出来让你带进考场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个回答2023-04-09 03:21
这里有最全面的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1个回答2022-06-03 23:41
问老师不就行啦
初二英语知识点归纳
1个回答2022-07-24 02:55
同意同意!!!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归纳
0个回答2022-09-14 03:12
史上最全的初中物理知识点
1个回答2024-06-10 16:50

初中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中考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科。那初中物理有什么知识点呢?我整理了一份非常全的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陵局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初中物理知识点(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圆汪虚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初中物理知识点(3)

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1) 称重法: F浮=G-F拉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初中物理知识点(4)

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W=FS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知识点(5)

功率的计算:

(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橘燃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历史知识如何归纳
1个回答2022-05-06 20:45
针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一般有两种办法,第一个是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另一个是按照时间的发生顺序进行归纳。如果有整理例题的话,可以用这种模式:题目——答案——分析——要点。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28 22:38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2个回答2022-04-25 22:32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