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赞美扬州的诗句

杜牧赞扬州的诗
1个回答2023-02-09 05:06
jer6ir jjhf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1个回答2023-02-09 13:55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 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杜牧在扬州做的所有诗的题目
1个回答2022-09-22 06:56
还有:《赠别》(二首), 《遣怀》
牧竖 这首诗赞扬了
1个回答2024-03-11 08:34
牧竖 这首诗赞扬了两个牧童的机智、勇敢和坚韧的战斗精神。
赞美扬州的句子
1个回答2024-02-01 23:06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江都竹枝词 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 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 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 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 载花载酒木栏桡。
无题 韩日华
翠馆银台密似云, 落花流水日纷纷。而今廿四桥边月, 依旧清光是二分。
扬州画舫曲 魏源
二分烟水一分人, 廿四桥头四季春。 蒲苇有声疑雨至, 谁知湖雾是游尘?
红桥一首 顾嗣同
竹西歌吹视平芜, 廿四桥边有月无。 堤上青青数株柳, 半分犹得似西湖。
浣纱溪 丁炜
邗水无情日夜流, 隋家宫阙几经秋,繁华犹说古扬州。 三千殿脚翠蛾愁, 廿四桥头银管咽, 输他文选尚名楼.。
红桥 宋荤
最是扬州胜,红桥带绿杨。 著名带廿四,佳话自渔洋。 去住笙歌接,空蒙烟水长。 几回凭吊处,诗意寄斜阳。
广陵竹枝词 郝璧
周遭二十四桥是, 十六院中人已非, 隋帝不来殿脚冷, 曲池我亦醉忘归。
望江南 惺庵居士
扬州好,入画小金山。 亭榭高低风月胜, 柳桃错杂水波环。 此地即仙寰。 扬州好, 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镜, 头头空洞过云桡。 夜听玉人萧。
对扬州的赞美
1个回答2024-02-10 16:09

对扬州的赞美如下:

1、扬州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个园系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它坐落在扬州城的东北角,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重建而成。

如果取竹一枚单叶,倒过来,便是“个”字,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故名“个园”。个园之名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九州方园,天下独一个。  

2、我觉得扬州是用水做的,就像那位喜欢扬州女子的人说过: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我是生长在北方的泥,看惯了那里的混沌沧桑,难免觉得这江南水乡太过温柔,然而水虽柔弱,却又是最具有韧性的,这不得不让我叹服。  

3、我走在街头,夜晚的扬州是浪漫和安逸的。她并没有北上广的繁华喧嚣,却足矣让人恋恋不舍。随处走走,可以碰见街头卖唱的艺人,他们大多不是为了赚钱来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衬托这座城市的浪漫,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个她在聆听,哪怕是寂寞。  

4、漫步春柳长堤,眼前一道绿色的湖水,真的不是很宽,对岸几乎近在眼前。尽管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宏阔,却是一派画中景象。岸上人们来来往往,湖中游船箫鼓声声,远处楼台掩映,近处绿树成荫,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进园不大一会,一场小雨如约而至,细密的雨丝无声地洒落在湖面上,朦胧的景象让你不由地惊叹,不用打伞,就这样恣意地徜徉在瘦西湖畔,瘦西湖如一位清纯的江南女子款款而来。经春柳长堤,上春波桥,过徐园、小金山,一路景色让人目不暇接。

有关赞美扬州的词语?
1个回答2024-02-29 04:36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3、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二分明月一声箫, 半属扬州廿四桥。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翻译
2个回答2023-03-20 08:01

《题扬州禅智寺》的翻译如下文所示: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原文: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作品介绍:

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的特点。角度及分析:

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

题扬州禅智寺全诗 (杜牧)
3个回答2023-03-01 19:01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 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