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难为

古代忠臣良臣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3:40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良臣和忠臣有什么区别
2个回答2023-06-10 02:45
不是,请阅资治通鉴 唐,魏征自称不愿为良臣,愿为忠臣。此一代名相自己语。可鉴。
俞良臣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00:36

明嘉靖时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学多才,乡试每试必高中,因为家贫,开班授徒,并与同好结文昌社,戒婬杀口过,还时常放生,但是后来应试却七次皆不中,生五子,四死一失踪,生四女三夭折,俞妻哭儿女,眼睛都哭瞎了。

俞良臣自认无大过,却贫苦潦倒,不明白老天为何待他以薄,在四十岁那年开始,每年岁终送灶日,他就写疏文,求灶神上天传达自己的怨尤,但是,一切困境都没有改变。四十七岁那年除夕,他和妻女困坐凄凉,忽然有一老人来访,表达慰问之意,俞良臣难逢知己,于是伤心痛陈自己的怨尤,认为自己读书行善多年,至今却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济,真是不甘心!

来访老人却说,俞良臣是「意恶」之人,专务虚名,还敢渎陈上帝,恐怕还要继续受罚。俞良臣听了大惊,不明白自己所为怎会是「恶」。

老人缓缓说道:「你的文昌社每月放生,是因人成事,并非真有慈悲之念;你逞口舌之利,伤风败德,触怒恩神;你见美女就生邪念意婬;看别人高于自己,就生忌妒之心;在独处私处之时,没有善念,只求外表虚名,繁此种种,不是恶意吗?」

俞良臣闻言激动不已,深切忏悔,并感谢老人指点,他当年的新春心愿就是洗心革面,绝不欺暗室,起心动念就是真和善,并且自号「净意道人」。在他五十岁时高中进士,受聘赴京,还找到走失的儿子,一家团圆。日后他天天行善,时时检点自己,并亲自写下遇灶神之事,传训子孙。俞良臣享寿八十八岁。

「净意道人」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汗颜,因为,生为凡人的我们,常常事外表伪善,内有恶意,如平日见行事举止不顺眼的人,我们一定会心生憎恶,但外在仍会和对方哈啦几句,看了俞良臣的故事,我们且从「不动心、不口过」开始吧!共勉之。

关于贤臣良将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9-18 03:00
将相和 廉颇和蔺相如
有关贤臣良将辅佐君臣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3 15:13
齐桓公不计射钩之仇,管仲因此把齐国治理的有条有理,齐桓公能垂拱而治,九和诸侯

刘邦登坛拜将,韩信因此辅佐刘邦打下大汉江山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策《隆中对》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王猛助苻坚统一北方,建立强大的后秦帝国

房玄龄、杜如晦助李世民开创大唐贞观之治
汉武帝时期名臣良将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5-06 10:02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良将很多,具体如下:

1、卫青

卫青是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自元光六年(前129)拜车骑将军始,曾先后七次率军出击匈奴。

2、周亚夫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内郡太守,后兄长周胜之因为犯法,被剥夺了爵位。汉文帝封周亚夫做条侯。

3、程不识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4、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一生先后担任七地郡守,征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入侵其镇守的边关,可谓是劳苦功高。

5、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最后将霍去病加官为大司马,但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霍去病善于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善于突袭,他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代战术观念的革新。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良将是谁?
1个回答2024-04-01 10:09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良将很多,具体如下:

1、卫青

卫青是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自元光六年(前129)拜车骑将军始,曾先后七次率军出击匈奴。

2、周亚夫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内郡太守,后兄长周胜之因为犯法,被剥夺了爵位。汉文帝封周亚夫做条侯。

3、程不识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4、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一生先后担任七地郡守,征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入侵其镇守的边关,可谓是劳苦功高。

5、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最后将霍去病加官为大司马,但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霍去病善于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善于突袭,他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代战术观念的革新。

不良丈夫臣服记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1 20:03
《不良丈夫驯服记》是一部2008年韩国上映的16集电视连续剧,由吴忠鹿导演,主要讲述了载成和佳英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谋士良臣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28 08:37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但商鞅在变法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打击旧贵族、迫害百姓,招致了普遍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报复,最终身亡。
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学派后人将商鞅的言行与思想及其后学著作汇编成《商君书》[注 3]。司马迁著《史记》时,为商鞅单独立《商君列传》。此外,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时,都将商鞅和其门客尸佼合立于《公孙鞅传》。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意,也就没有照做了。[1]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四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道四种君主之策。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强国之道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秦孝公后因卫鞅破魏有功,将卫鞅分封于商於(亦称“商邑”,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西汉的良臣名将有哪些人?都有哪些功绩?
1个回答2024-03-17 00:21
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另一位卫青(?-?)字明德,松江华亭人。是明代抗倭名将。其子卫子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