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什么样的?
1个回答2022-07-22 07:10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一样,因为人都不一样,所以心态也不一样
思维模型1:成长型思维
1个回答2023-12-14 19:22
一头成年大象大约有4-6吨重,但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的场景是,驯象人只用一截细细的链子就能把一头成年大象拴住,为什么?

因为早在大象幼年时期,驯象人就用一条结实的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于是,小象被“驯化”了,它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我永远也无法挣脱铁链,所以干脆就不用挣扎了。

与大象一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老黄牛和吃香蕉实验中的猴子们身上。

驯养人员或实验人员通过不断地重复让这些动物的思维固定下来,让他们知道规则是不能破坏的,那跟细细的木棍和铁链是无法挣脱的。

更可怕的是,有很多人也跟大象、老黄牛、猴子一样,持有这种“固定思维”,他们不敢突破、不愿尝试,终其一生死守着别人给他制定的规则。

1  固定型思维VS成长型思维

这两种思维模型来源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终身成长》。

固定型思维:人的特质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成长型思维:人的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

固定型思维:成功来源于事情的结果,成功能够证明自己有天赋和能力。失败则证明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如一次考试失利、输掉一场比赛、被拒绝等等,证明自己不具有这方面天赋,为了不再失败,为了维护自尊,失败一次后便不愿意再次面对挑战。

成长型思维: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他们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遇到挫折和挑战,会视其为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和进步。

有个关于爱迪生的故事,说他曾用过头发、竹丝等99件物品作为灯丝来实验,全都失败了,在旁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的回答却是“你错了,我不是经历了失败,而是成功,因为我已经成功验证了99种东西不能做灯丝。”

故事的真假我不知道,但这故事中爱迪生的回答却是最典型的成长型思维:单次的失败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尝试的基础。

2  如何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思维模型这个东西,讲出来是有理论、有依据、条理清晰的,可它在现实生活中是细碎的,渗透在每一个想法、意识、认知里的。

语言习惯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模式,在培养成长型思维最经典的几个场景中,改变语言习惯,就能改变思维。

01 当犯错的时候

我犯错误了。

→换个说法: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搞砸了,我是个失败者。

→变成:这次错了,以后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学一招!

02 当遇到挑战的时候

我不擅长这个。

→换个说法:我正在提高。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做不好这些。

→变成: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

03当遇到困难的时候

这太难了。

→换个说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

→变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04 感到困惑的时候

我不明白。

→换个说法:我忽略了什么吗?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这对我来说太难理解了。

→变成:只要把漏掉的信息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05 当我们想放弃的时候

我放弃了。

→换个说法:我得试试学过的其他方法。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

→变成: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06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时候

我阅读不太好。

→换个说法: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没有读书的天赋。

→变成: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

07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时

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

→换个说法: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别人比我聪明,我就是不如她。

→变成:学习她的方法,并且认真做,我可以变得更聪明。

08 当我们觉得已经足够的时候

已经挺好了。

→换个说法:这真的是我最好的表现吗?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做得已经足够好了,就这样吧。

→变成:也许再努力一点,我就能再提高一些。

09 当我们觉得已经做的很完美时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换个说法: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

→变成: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

写在最后

这些语言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只要你认真执行,就会发现它们像咒语一样强大。

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下的瞬时想法,日积月累,这些语言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就会形成成长型思维习惯。

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会发现,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前更加积极乐观。

公号【凡铭】后台回复“超级个体”,获取超级个体大课。回复“认知”,获取认知方法论大课。

我是本文作者凡铭,我对个体的进化非常着迷,一直在收集“超级个体”的成功之法,希望这些思维模型和方法论也会给你带来启发。
《查理·芒格传》:芒格的生活
1个回答2024-02-20 05:43
1924年 1月1日,查理·芒格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而奥马哈也是巴菲特的故乡。

芒格从小学习成绩出色,他热爱数学,后来又痴迷于物理。

因为他很喜欢理科的逻辑和推理,1941年,十七岁的芒格高中毕业后,在密歇根大学读数学专业。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芒格的大学生活。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卷入二战。当时美国年轻人几乎都要应征入伍,芒格也没能避免。

1942年,芒格中断了自己的大学学业,加入了美国空军。

1945年,仍在服役的芒格结婚了,新娘叫南希·哈金斯。八年后,1953年芒格和南希离婚了。

芒格30岁那年,他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儿子,也失去了金钱。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脆弱的时刻。

芒格很欣赏斯多葛学派先贤们的哲学思想,这个学派认为,痛苦和不幸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在精神上随时准备好,理性并勇敢迎接命运不期而至的挑战。

经历了生活的狂风暴雨,芒格的人生迎来了雨过天晴。1956年芒格再次结婚,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婚姻。

很巧合的是第二任妻子也叫南希,夫妻俩人有很多共同爱好和相同的价值观,南希成为了芒格的贤内助。

结婚时,两人各自带来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婚后又再生了四个儿女。一直到2010年妻子南希去世,他们两人携手走过了54年的人生岁月。

芒格遭遇了许多不幸,但是在生活中,他始终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怎么赚取人生第一个100万,查理·芒格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4-13 15:03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被巴菲特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并且说,如果没查理·芒格,自己将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成就。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直上涨的,加上各种税收等,房地产企业不好过。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说里,曾经说过房地产是负债,很多人不理解。这是因为美国的情况特殊,拥有房子,每年要交很多税,去世之后,孩子继承也要叫一大笔遗产税,所以,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在美国持有房产不是一个好选择。这几年中国也将退出房产税,到那天,持有房子也会成为负债。但是查理·芒格在起步阶段并不是靠炒股,二十做房地产,想不到吧。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是通过做房地产生意赚取到的。后来遇到巴菲特开始专职炒股之后,他再也没有买过房地产股。按常理,他应该很熟悉房地产业,他炒股的新年也是不熟不做,却在后来长达四十多年的炒股生涯中,没碰过房地产股,这是为什么呢?

说回来,查理·芒格在那样一个环境当中,又是怎么通过房地产赚到钱的呢。

20世纪60年代,美国搞西部大开放,大量人的从东部到西部去,到了西部的加州。查理·芒格看到了商机,他认为加州会人口大爆发,而当时土地很便宜。于是他和人合伙买下了加州理工学院对面的土地,开发成高档公寓。结果遇上经济危机,房子卖得很不顺利,直到1967年,房子才卖完。算下来投入10万美元,收回了50万美元,足足赚了4倍。

接着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在市中心开发了新的公寓楼,很快全部卖掉了。这个时候查理·芒格发现了自己建筑师的天分,他马上在自己的主张设计下,开发了市郊区的一个别墅项目。市政府突然改变了政策,把地皮卖给了业主联盟。这没有吓到查理·芒格,他马上做出了调整。做完这个项目之后,见好就收,盘算了下,从整个房地产市场上赚到了140万美元,然后用这些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直到遇见巴菲特,成就了伯克希尔的传奇成就。巴菲特封神,而巴菲特则把查理·芒格封神。

查理·芒格的发家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在交易市场之外赚取人生的第一笔资金,而不是在交易市场中。只有有了足够的筹码,你才能心中不慌,坚持价值价格。
最近听很多人在讨论思维模型,请问什么是思维模型?
2个回答2022-07-26 12:27
思维模型是指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大致的分类有:偏于感性,偏于理性,平衡,矛盾,这几种。
如何设计一个思维模型?
1个回答2024-03-21 09:56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

受众真正需求的是什么?还可以增加哪些附加值?

从对手的角度出发

了解对手的实力,找出对手的弱点,从而打败对手

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成功打造市场个性化引领,充分发挥对手不具备的优势,订制专属产品

查理.芒格出过书么?
1个回答2022-05-12 08:56
出过还是没出过
跃层思维有哪几个思考模型
1个回答2023-04-11 06:35
①一维思维方式即直线型思维,习惯于纵向或横向思考。(“纵比”或“横比”)


②二维思维方式即平面型思维,有人把它叫做十字型思维方式,能纵横思考,但缺乏深度。


③三维思维方式即立体型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④四维思维方式即时空统一型思维,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是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如爱因斯坦。
模型思维这本书怎么也读不懂
1个回答2023-03-21 20:27
看一些别人的读书心得。
这本《模型思维》,是模型类书籍。这大概是所有种类的书中,包容性最强的一类了。因为它不分学科。只要你有一套观察世界的方法,只要你有关于某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它就是一个精彩的模型。换句话说,模型不是观念世界的理论产物。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跟现实绑定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