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为什么人却喜欢项羽而不是胜者刘邦?
2个回答2023-05-14 01:26
大家更喜欢项羽的性格,比较多一点吧,比较更能符合自己。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战败,本可渡过乌江,为何却在乌江前自刎?
3个回答2022-11-26 13:44
霸王不听范增言,围困乌江刎乌江;云长不听诸葛亮,败走麦城亦枉然!
你觉得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做法对麽? 假如你是项羽, 你是否过乌江?
2个回答2023-08-06 19:08
不是做法对不对
因为一己之错累死千万人,苟活何益。此乃霸王之举。所以项羽得声名,刘邦得天下。
生死一念,对于我,虞姬已去,霸王何存。
个人见解
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为什么人们却喜欢项羽胜过刘邦?
1个回答2022-12-25 01:01
因为很多人觉得项羽这种自刎的勇气非常值得称赞,同时项羽是西楚霸王,他的勇猛也让很多人喜欢
项羽乌江自刎使用的兵器
1个回答2023-01-19 16:17
楚霸王项羽的佩剑,名为青龙剑。坐骑名为乌稚马。身上的铠甲,名为精金甲。自刎时用的应该就是青龙剑。
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呢?
2个回答2022-11-19 02:05
我觉得项羽自刎的乌江在马鞍山和县,项羽逃至此处,奈何心中愧疚,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便在这里自刎了
项羽为什么要乌江自刎呢
3个回答2023-12-14 23:23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在这种说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据《史记》记载,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非常吃惊,便起身饮酒,此时“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据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当时怆然拔剑起舞,并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挥剑自刎。项羽是个争强好胜、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爱的侍妾被逼自杀,心中既伤心绝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再加上当时楚军伤亡惨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当项羽带着残兵败将逃至乌江畔时,顿觉羞耻难当,没有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选择一死了之。
项羽自刎乌江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07:27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无颜见江东父老



十面埋伏确实不是成语,你说的很对,我赞同
项羽自刎乌江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1-18 23:53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檥[yǐ,音倚]:整船靠岸.  (2)何渡为:还渡江干什么.  (3)被:遭受.  (4)故人:旧友.  (5)面之:面,侧面以对。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6)购:  (7)为若德:意思是送给你点儿好处.“德”,恩德.  (8)体:身体的部分,四肢加头合称五体.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