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碛中作》唐诗赏析

《碛中作》赏析
1个回答2024-06-10 00:40
碛中作
岑参——《碛中作》

【年代】:唐
【作者】:岑参——《碛中作》
【内容】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
唐代诗人岑参的“参”,怎么发音
1个回答2022-10-07 09:15
岑参 cēn cān
岑参的唐诗有那些?
2个回答2023-01-20 10:28
他的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余的还有《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等也是他的作品。
岑参《送崔子还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3-09-09 16:55

送崔子还京原文: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送崔子还京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芹凯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注释 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交河:指河的名字。争飞:争咐首慧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扬鞭只共鸟争飞:一句说明岑参想还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扬起马鞭拚命赶路像和鸟儿争先一样。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送崔子还京赏析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衡答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诗词作品: 送崔子还京 诗词作者:【 唐代 】 岑参 诗词归类: 【离别】

唐朝诗人岑“参”读什么
1个回答2022-11-09 04:45
岑参读“cén shēn”
岑参《早上五盘岭》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3-10-06 16:30

早上五盘岭原文: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洞扮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诗词作品: 早上五燃颤简盘岭 诗词作者:【皮裤 唐代 】 岑参 诗词归类: 【春天】、【写雪】

唐代岑参中的瀚海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3-01-19 10:06
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意思是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的字、号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03 15:39
岑参,字号不详
岑参的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9 18:52
cén shēn
求岑参简介
1个回答2024-05-18 09:30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2]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3-5]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