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其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君子慎处》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18 11:50
孔子家语·六本》。不知其子;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何谓也,则商也日益,视其父。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丹之所藏者赤,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孔子说:“商也好与贤已者处,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视其所使。”曾子曰;不知其君;与不善人居。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翻译,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即与之化矣,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久而不闻其臭;不知其人,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视其友,久而不闻其香;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赐也日损。不了解孩子如何,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了解本人!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
孔子说:为什么呢,亦与之化矣,(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漆之所藏者黑,不了解主子:“吾死之后;不识其地,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子曰:我死之后,如入芝兰之室;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君子慎其处
孔子曰
君慎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30 02:50
回答如下:
“为君慎燕息”。“为君慎燕息”出处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大名元复初郎中携示感遇五言八章次韵并陈东》。
《大名元复初郎中携示感遇五言八章次韵并陈东》
宋代戴表元
我登海山巅,群丘眇如芥。
客来谈九州,更诘谁小大。
神疲穆满驭,足茧神始载。
终然方寸心,扰扰躯壳外。
流光如急水,一去难得再。
归来坐虚室,始觉身安泰。
老马宁为驹,即且或甘带。
名迹吾不嫌,全生聊远害。
明有不见睫,智有不卫足。
学静三十年,晚始悟无欲。
履卑惧名高,居群忌行独。
不见歌钟家,白日卧金谷,不见带索生,行吟扣哀竹。
为君慎燕息,顾兔方在腹。
君子慎处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12 17:40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租让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兆掘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弊猜局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君子慎独,谨慎不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04 14:58
君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很慎重,就是说,人前人后都一样,
“君子慎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20:14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扩展资料

《中庸》认为,需持续培养行大道之人,行大道之人需修养仁义礼智勇。《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点就懂得了如何修身、修道了,那将自然会管理人、管理国家和谐天下了。一个管理国家、安定天下的人,修了道,要笃行,要事事处处系统而一贯地行道。

《中庸》为此提出了治国安天下均需持之以恒的九方面:修身(修养自身)、尊贤(尊重贤人)、亲亲(爱护亲族)、敬大臣(敬重大臣)、体群臣(体恤众臣)、子庶民(爱护百姓)、来百工(劝勉各种工匠)、柔远人(优待远方来的客人)、怀诸侯(安抚诸侯)。这些做到了才算笃行中庸。

“君子慎独”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5 09:47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君子慎独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4 12:30

君子慎独,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指的是在独处时要谨慎自律、不放纵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个词语源于《论语·卫灵公》一章中的一句话:“君子独立而不惧,独行而不迷。慎其独也。”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不怕孤单,可以独立行动,但是必须要慎重对待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以免做出不当的举动或者说出不当的话语。因此,“君子慎独”成为了一种提醒人们要有自律、自省、自强的名言。

东汉杨震“慎独”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严于律己的好例子。

杨震在荆州当荆州刺使时,发现秀才王密是个人才,便推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当他经过昌邑时,王密对他照应得无微不至。

晚上,王密悄悄地来到杨震的住处。见屋里没人,便拿出10斤黄金送予杨震。杨震连忙挥了挥手,拒绝地说:“之前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就是你太不了解我了!”

王密则小声说:“现在是黑夜,没人知道。”杨震正色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到这话后,羞愧地退了下去。

杨震为人诚实正直,从不接受私礼。他的后代也过着简朴蔬食步行的生活。曾经有一些老朋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点产业。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用这样的好名声作遗传,不是十分丰厚吗?”

可见,一个慎独的人,往往同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

君子必慎其独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0 10:28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出自《礼记·大学》第七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意思是:诚,就是不自欺。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不叫自诚。所以君子要注重自我。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是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主要措施、主要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简要概述。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2 20:10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扩展资料

《中庸》认为,需持续培养行大道之人,行大道之人需修养仁义礼智勇。《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点就懂得了如何修身、修道了,那将自然会管理人、管理国家和谐天下了。一个管理国家、安定天下的人,修了道,要笃行,要事事处处系统而一贯地行道。

《中庸》为此提出了治国安天下均需持之以恒的九方面:修身(修养自身)、尊贤(尊重贤人)、亲亲(爱护亲族)、敬大臣(敬重大臣)、体群臣(体恤众臣)、子庶民(爱护百姓)、来百工(劝勉各种工匠)、柔远人(优待远方来的客人)、怀诸侯(安抚诸侯)。这些做到了才算笃行中庸。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