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的故事

航天女英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6 01:06
航天女英雄读后感



《航天女英雄》是一片感恩的文章,我应象最深的要属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了。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却被荣幸的选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普通人,如果是我的母亲被选上,我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母亲离开我,可是这个儿子的举动让我震惊,他对母亲说:“妈妈,只要你老想着赢,就一定能赢!妈妈,要加油喔!你宝贝儿子一定会为你而感到骄傲的。”难道这就是感恩吗?感恩就是理解吗?老师说:“感恩就是感谢别人的恩情。”但到底感恩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难道对人的理解,对人关心,就是一种感恩。现在回想起我的妈妈,想起以前那不懂事的我,心中。。。。。。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我却非常任性,总是在妈妈最忙的时候“火上浇油”。妈妈每次都没说什么,我却认为是妈妈不管我了,我就在一次考试中考得超烂,而妈妈只是长叹一口气,含着眼泪默默离开。。。。。。想到这我的心颤抖起来,想一想妈妈全都是为了我,我不但不知道感恩,还气她。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感恩,就像他一样理解妈妈,关心妈妈。

如果你现在问我感恩是,我会告诉你,感恩就是为别人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最小的事。感恩不需要做太伟大的事情,别人的一抹微笑就是你感恩成功的痕迹。
航天女英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6 05:09
航天女英雄读后感

《航天女英雄》是一片感恩的文章,我应象最深的要属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了。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却被荣幸的选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普通人,如果是我的母亲被选上,我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母亲离开我,可是这个儿子的举动让我震惊,他对母亲说:“妈妈,只要你老想着赢,就一定能赢!妈妈,要加油喔!你宝贝儿子一定会为你而感到骄傲的。”难道这就是感恩吗?感恩就是理解吗?老师说:“感恩就是感谢别人的恩情。”但到底感恩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难道对人的理解,对人关心,就是一种感恩。现在回想起我的妈妈,想起以前那不懂事的我,心中。。。。。。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我却非常任性,总是在妈妈最忙的时候“火上浇油”。妈妈每次都没说什么,我却认为是妈妈不管我了,我就在一次考试中考得超烂,而妈妈只是长叹一口气,含着眼泪默默离开。。。。。。想到这我的心颤抖起来,想一想妈妈全都是为了我,我不但不知道感恩,还气她。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感恩,就像他一样理解妈妈,关心妈妈。
如果你现在问我感恩是,我会告诉你,感恩就是为别人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最小的事。感恩不需要做太伟大的事情,别人的一抹微笑就是你感恩成功的痕迹。
航天女英雄
1个回答2023-08-16 08:06
急用,忘了带英才教材
航天女英雄 阅读
1个回答2024-02-28 13:25
麦考利夫以她自己的英勇献身为学生和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的内容就是教育孩子们要为人类的航天
航天员的英雄事迹
1个回答2024-02-07 23:15
航天英雄”: 突出强调的是被授予人是“英雄”!!,“航天”仅是修饰词,仅是区别于其他英雄的特征。 “英雄航天员”:首先说明被授予人是“航天员”,是从事航天事业的普通工作人员。“英雄”是修饰词,表明该航天员是具有一定“英雄”气质特征。 两者的具体区别是: 1.“航天英雄”不是普通人,是从事航天事业的英雄(特殊动物)。“航天英雄员”是普通人,是具有英雄特征的从事航天员。 2.“航天英雄” 授予对国家航天事业从事重要技术“第一次实践”的航天员,特指那些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吃螃蟹的且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员。如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第一个太空出仓行走的翟志刚。 3.“英雄航天员"授予为国家能够实践飞行并顺利太空活动以及特定的技术试验的航天员,相对“航天英雄”的试验活动在危险程度上有所减弱、并且具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如费俊龙,聂海胜,景海鹏和刘伯明。
神七航天英雄事迹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8 10:10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代表中国,向太空又一次挺进。在他们出发前,笔者倾听他们讲述了选拔和训练的珍贵内幕、个人成长的感人故事和5天6夜的太空生活。



当上飞行员



费俊龙: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可能是小时候挺喜欢看战争片,我感觉到军人特别伟大。我特别欣赏红五星,我小时候自己做过红五星,拿铁皮自己铰的,完了以后刷上红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来我姐夫是当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个帽徽,别在我的帽子上,那时候我都已经上初一了。因为从小就对军人有种特别的向往,所以当1982年我们学校进行招飞的宣传,我义无反顾地就报了名。



当时我是自作主张。飞行员最后一项检查眼睛,要检查眼底,必须散瞳以后才能检查。我检查完,戴了一个墨镜回家了,因为父母都知道,我平时不戴眼镜。母亲问我眼睛怎么了,我怕她着急,就我没什么事,就是检查眼睛,学校组织的。我的家在江南,江苏昆山。那里比较富裕的,也是个鱼米之乡。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南方有一种习惯,作为一个男孩又是老小,要当兵的话,父母可能有点顾虑。我想既成事实以后再跟父母说。后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亲给我一句话,他说既然你自己选择了,你以后不要后悔。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选择的事,你把它做好。



刚到空军的时候与想象中有些不一样,经过一年多的军训,终于从一个普通青年变成一个军人,并且是一个飞行学员,这个过程训练相对比较艰苦,但是我咬着牙过来了,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也相信我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当兵是我自己的选择。参加高考前,空军招收飞行员,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学校里,所有符合条件的男生都报名了。最终选了选了7个,最后飞行飞出来两个,我一个,还有一个在飞运输机。



所谓“飞出来”,就是身体检查合格了,到部队和航校经过几年的训练,最终成为飞行员。没飞出来,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比如不适合飞行。



飞行中遇到的危险



费俊龙:有一次,我在飞行过程当中,油耗灯提前亮了,我就判断油量有问题。这时候我就边报告,边往回走,当时(地面)指挥员判断是不是电路故障,让我按规定路线在正常空域里面下降,完了以后再下来。因为要经过内层空域,机场是内层空域,从外层空域回来的时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从内层空域下面通过,当时我想,如果这样下来,假如真是没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机常根据自己的判断,我立刻请示,按空滑迫降路线回来。



最后,我安全落地以后,机械师一检查,果真是没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来,如果中间我再加油门,到不了地面就没油了,后果不堪设想。



成为航天员



费俊龙:1996年6月,我那时候正好在新疆哈密下部队,机关训练处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招收预备航天员,问我报不报名。说实在话,当时我对航天员这个概念不是很明确,因为我以前看到过的加加林之类的人,国外的称呼都是叫宇航员。当时我只是认为这和飞行员的性质差不多,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飞行职业。作为一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去干什么的,但是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作为飞行员,对职业有一种追求,对未知领域喜欢去些探索。我想,既然有这种选拔,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意义,于是我坚决报名。



聂海胜:当时我参选航天员的时候,我妻子开始是不同意的,她反对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当时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两手”,一个是磨,第二个是多干活。我说,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了,实行载人航天,这是一个高尚的事业,而且机会难得。我自己喜欢这个事业,能赶到了这个机会真是幸运。经常这样说,她就理解了,也体谅了,同意了。



神五背后的故事



费俊龙:第一次选拔的时候,我当时没想到今后怎么样,只是想到好好准备,扎扎实实地当好我这个备份,没想更多。杨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我一直在指挥大厅值班,因为也有一种需要,就是地面支持。在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点火升空的那一刻,我不自觉地站起来了,我从心里真是感到无比光荣、自豪,因为他代表了我们航天员。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这是不自觉的,是一种喜悦的心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聂海胜:当宣布杨利伟首飞的时候,我在做我自己的准备,因为神五毕竟还没有发射,没有发射之前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作为对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的负责,一种责任心,它需要我们都做好准备。看到发射升空这个壮举,其实我心里也很激动,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当然更主要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载人航天,去实现千年飞天梦。杨利伟整个表现都非常好,这是大家都是公认的,所以是我替他感到高兴,他代表我们这个航天员队伍去执行了一项咱们国家的重大使命。他回来的时候,我还抱着他流眼泪了。



神六选拔过程



费俊龙:神六选拔的要求是重新洗牌、从零开始,也就是说,要根据14名航天员在新一轮的训练和考核中的表现来确定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人眩当时,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从零开始。先是十三进十,后来又是十进六。当时不敢说自己多大把握,但是我尽力,我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选拔,综合成绩前六名的航天员最终确定。由于此次神六飞行任务必须由两人配合完成,从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两方面考虑,六名航天员两两配对,形成三个飞行乘组。我和聂海胜搭档。



自己眼中的搭档



费俊龙:从1998年来了以后,海胜跟我平时也都在一块训练,生活相互很了解。两个人走在一起很自然,主要还是从工作上考虑,相互感觉到比较合适。海胜的性格比较稳,比较善于待人,诚实而且稳重,这是比较突出的。不管是训练也好,学理论也好,他都比较扎实。



聂海胜:俊龙比较严谨,特别是工作作风比较严谨,做事、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较细,比较周到。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他在生活上其实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很好交往,容易跟人接近。



5天6夜的太空生活



费俊龙:与神五相比,第一是人数不同;第二是飞行时间不同;第三,这一次要进轨道舱,要真正意义上地在太空生活、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吃、喝、睡觉包括个人卫生都要在轨道舱进行,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生活。在飞船上,我们有一种科学和合理的配制,饭、菜都很好吃,我们训练的时候一直在吃。睡觉和地面差不多,只是在失重的状态下。



聂海胜:空中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我上去也有很多任务需要去完成,手册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去重点一个是搞好试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个就是生活起居,刚才说的也是比较大的难题,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项目,首先把自己照顾好了,积累出经验了,为以后更长时间输一条路子。还可以通电话的,有五天时间,不到一个多小时都能通话,还可以做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我们上面带有影视节目,小品,还有音乐和小游戏,都可以的。闲的时候可以调整一下,但是工作是首要的,这是一个调节。



怎么看待风险



费俊龙:我们无论从心理上,训练上,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我相信通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系统的训练,包括对一些故障的处理训练,神六任务一定能够圆满顺利,包括今后载人航天事业一定会圆满胜利。



聂海胜:风险应该是有风险,但是首先是怎么对待这个风险,我们刚到这个单位的第一天,就面向国旗,向祖国和人民宣誓,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甘愿奉出自己的一切。对于风险,我也做好了准备。因为这个事业是一个伟大事业,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



链接:



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人,1982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曾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神七航天英雄事迹 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1 06:37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代表中国,向太空又一次挺进。在他们出发前,笔者倾听他们讲述了选拔和训练的珍贵内幕、个人成长的感人故事和5天6夜的太空生活。

当上飞行员

费俊龙: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可能是小时候挺喜欢看战争片,我感觉到军人特别伟大。我特别欣赏红五星,我小时候自己做过红五星,拿铁皮自己铰的,完了以后刷上红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来我姐夫是当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个帽徽,别在我的帽子上,那时候我都已经上初一了。因为从小就对军人有种特别的向往,所以当1982年我们学校进行招飞的宣传,我义无反顾地就报了名。

当时我是自作主张。飞行员最后一项检查眼睛,要检查眼底,必须散瞳以后才能检查。我检查完,戴了一个墨镜回家了,因为父母都知道,我平时不戴眼镜。母亲问我眼睛怎么了,我怕她着急,就我没什么事,就是检查眼睛,学校组织的。我的家在江南,江苏昆山。那里比较富裕的,也是个鱼米之乡。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南方有一种习惯,作为一个男孩又是老小,要当兵的话,父母可能有点顾虑。我想既成事实以后再跟父母说。后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亲给我一句话,他说既然你自己选择了,你以后不要后悔。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选择的事,你把它做好。

刚到空军的时候与想象中有些不一样,经过一年多的军训,终于从一个普通青年变成一个军人,并且是一个飞行学员,这个过程训练相对比较艰苦,但是我咬着牙过来了,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也相信我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当兵是我自己的选择。参加高考前,空军招收飞行员,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学校里,所有符合条件的男生都报名了。最终选了选了7个,最后飞行飞出来两个,我一个,还有一个在飞运输机。

所谓“飞出来”,就是身体检查合格了,到部队和航校经过几年的训练,最终成为飞行员。没飞出来,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比如不适合飞行。

飞行中遇到的危险

费俊龙:有一次,我在飞行过程当中,油耗灯提前亮了,我就判断油量有问题。这时候我就边报告,边往回走,当时(地面)指挥员判断是不是电路故障,让我按规定路线在正常空域里面下降,完了以后再下来。因为要经过内层空域,机场是内层空域,从外层空域回来的时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从内层空域下面通过,当时我想,如果这样下来,假如真是没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机常根据自己的判断,我立刻请示,按空滑迫降路线回来。

最后,我安全落地以后,机械师一检查,果真是没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来,如果中间我再加油门,到不了地面就没油了,后果不堪设想。

成为航天员

费俊龙:1996年6月,我那时候正好在新疆哈密下部队,机关训练处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招收预备航天员,问我报不报名。说实在话,当时我对航天员这个概念不是很明确,因为我以前看到过的加加林之类的人,国外的称呼都是叫宇航员。当时我只是认为这和飞行员的性质差不多,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飞行职业。作为一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去干什么的,但是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作为飞行员,对职业有一种追求,对未知领域喜欢去些探索。我想,既然有这种选拔,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意义,于是我坚决报名。

聂海胜:当时我参选航天员的时候,我妻子开始是不同意的,她反对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当时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两手”,一个是磨,第二个是多干活。我说,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了,实行载人航天,这是一个高尚的事业,而且机会难得。我自己喜欢这个事业,能赶到了这个机会真是幸运。经常这样说,她就理解了,也体谅了,同意了。

神五背后的故事

费俊龙:第一次选拔的时候,我当时没想到今后怎么样,只是想到好好准备,扎扎实实地当好我这个备份,没想更多。杨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我一直在指挥大厅值班,因为也有一种需要,就是地面支持。在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点火升空的那一刻,我不自觉地站起来了,我从心里真是感到无比光荣、自豪,因为他代表了我们航天员。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这是不自觉的,是一种喜悦的心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聂海胜:当宣布杨利伟首飞的时候,我在做我自己的准备,因为神五毕竟还没有发射,没有发射之前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作为对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的负责,一种责任心,它需要我们都做好准备。看到发射升空这个壮举,其实我心里也很激动,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当然更主要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载人航天,去实现千年飞天梦。杨利伟整个表现都非常好,这是大家都是公认的,所以是我替他感到高兴,他代表我们这个航天员队伍去执行了一项咱们国家的重大使命。他回来的时候,我还抱着他流眼泪了。

神六选拔过程

费俊龙:神六选拔的要求是重新洗牌、从零开始,也就是说,要根据14名航天员在新一轮的训练和考核中的表现来确定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人眩当时,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从零开始。先是十三进十,后来又是十进六。当时不敢说自己多大把握,但是我尽力,我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选拔,综合成绩前六名的航天员最终确定。由于此次神六飞行任务必须由两人配合完成,从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两方面考虑,六名航天员两两配对,形成三个飞行乘组。我和聂海胜搭档。

自己眼中的搭档

费俊龙:从1998年来了以后,海胜跟我平时也都在一块训练,生活相互很了解。两个人走在一起很自然,主要还是从工作上考虑,相互感觉到比较合适。海胜的性格比较稳,比较善于待人,诚实而且稳重,这是比较突出的。不管是训练也好,学理论也好,他都比较扎实。

聂海胜:俊龙比较严谨,特别是工作作风比较严谨,做事、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较细,比较周到。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他在生活上其实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很好交往,容易跟人接近。

5天6夜的太空生活

费俊龙:与神五相比,第一是人数不同;第二是飞行时间不同;第三,这一次要进轨道舱,要真正意义上地在太空生活、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吃、喝、睡觉包括个人卫生都要在轨道舱进行,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生活。在飞船上,我们有一种科学和合理的配制,饭、菜都很好吃,我们训练的时候一直在吃。睡觉和地面差不多,只是在失重的状态下。

聂海胜:空中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我上去也有很多任务需要去完成,手册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去重点一个是搞好试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个就是生活起居,刚才说的也是比较大的难题,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项目,首先把自己照顾好了,积累出经验了,为以后更长时间输一条路子。还可以通电话的,有五天时间,不到一个多小时都能通话,还可以做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我们上面带有影视节目,小品,还有音乐和小游戏,都可以的。闲的时候可以调整一下,但是工作是首要的,这是一个调节。

怎么看待风险

费俊龙:我们无论从心理上,训练上,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我相信通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系统的训练,包括对一些故障的处理训练,神六任务一定能够圆满顺利,包括今后载人航天事业一定会圆满胜利。

聂海胜:风险应该是有风险,但是首先是怎么对待这个风险,我们刚到这个单位的第一天,就面向国旗,向祖国和人民宣誓,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甘愿奉出自己的一切。对于风险,我也做好了准备。因为这个事业是一个伟大事业,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

链接:

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人,1982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曾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从1949到2009中国的航空英雄人物
1个回答2024-03-24 00:56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
航天女英雄麦考利夫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1 22:17
《航天女英雄》
是一片感恩的文章,我应象最深的要属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了。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却被荣幸的选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普通人,如果是我的母亲被选上,我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母亲离开我,可是这个儿子的举动让我震惊,他对母亲说:“妈妈,只要你老想着赢,就一定能赢!妈妈,要加油喔!你宝贝儿子一定会为你而感到骄傲的。”难道这就是感恩吗?感恩就是理解吗?老师说:“感恩就是感谢别人的恩情。”但到底感恩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难道对人的理解,对人关心,就是一种感恩。现在回想起我的妈妈,想起以前那不懂事的我,心中。。。。。。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我却非常任性,总是在妈妈最忙的时候“火上浇油”。妈妈每次都没说什么,我却认为是妈妈不管我了,我就在一次考试中考得超烂,而妈妈只是长叹一口气,含着眼泪默默离开。。。。。。想到这我的心颤抖起来,想一想妈妈全都是为了我,我不但不知道感恩,还气她。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感恩,就像他一样理解妈妈,关心妈妈。
如果你现在问我感恩是,我会告诉你,感恩就是为别人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最小的事。感恩不需要做太伟大的事情,别人的一抹微笑就是你感恩成功的痕迹。
中国航天英雄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3-11-28 15: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首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姓名: 杨利伟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学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编辑本段简历 1983年00月,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4年后毕业。 1996年00月,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0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在当时改为陆军。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00月,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0

29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