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释义

完璧归赵的解释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3-31 09:45
完璧赵归指原物完整无破坏的归还给本人 谢谢!
完璧归赵的意思和解释
1个回答2023-12-24 18:32
完璧归赵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意思: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

用法:作谓语或宾语;指物归原主。

结构:主谓式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翻译: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成语完璧归赵完璧归赵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03:19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彼此成为刎颈之交。
完璧归赵是什么故事 完璧归赵故事简述
1个回答2024-03-11 07:37
《完璧归赵》故事内容如下。

1、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用十五棚州棚座城给赵国,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众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不给吧,又怕秦兵打过来。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到秦国。

2、秦王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

3、蔺相如看出秦王并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他对秦王说:“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4、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5、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便婉言道歉,坚决请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链则并召唤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6、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都。

7、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没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因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便派人拿着璧,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8、秦王与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可奈何。侍从中有人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处治。秦王表示:“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与赵的友好关系。不如好好迹闷招待他,让他回赵都去。”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将他送回赵都去了。

9、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而不受辱,就任命他为上大夫。

10、于是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而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给秦国。
完璧归赵的意思是什么 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30 07:39

1、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2、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原文: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译文: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完璧归赵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3-12-05 08:08

【汉字书写】 :完璧归赵

【汉语注音】 :wán bì guī zhào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完璧归赵的意思】 :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玉器;赵:赵国。指蔺相如将和氏壁完好无损地自秦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无缺地归还原主。

【完璧归赵的近义词】 :物归原主、完壁奉赵;

【完璧归赵的反义词】 :有去无回、支离破碎、久假不归、巧取豪夺;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一块举世无双的绝世宝物和氏壁,秦昭王知道了以后写信派人送给赵惠文王,信中说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他的和氏壁。赵惠文王明白诡计多端的秦昭王换城用意是假,实际上是想把宝玉夺走,可是赵惠文王又怕秦昭王以这个为理由发兵来攻打赵国。就在举棋不定的时侯蔺相如表示愿意带和氏壁去出使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向秦昭王献上了和氏壁,秦昭王看了以后又给妃子和大臣们看,始终对美玉赞不绝口但就是不提换城池的事情。蔺相如这时说道:“美玉虽好但还是有一个小斑点,让我来拿给大王看看吧。”秦昭王信以为真,便把和氏壁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壁后开诚布公地说:“大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壁,可我看大王根本没有这个意思,现在玉在我这里,如果大王要强夺的话我就跟和氏壁一起撞到这柱子上。”秦昭王怕玉被破坏马上叫人画了十五座城池给蔺相如看,蔺相如又说:“大王如果是诚心诚意的换玉,那么请大王在五天以后用正规的仪式来换城割玉。”秦昭王当时答应了,蔺相如回到驿站后便与随从乔装打扮一番带着和氏壁悄无声息的.回到了赵国,因为他知道秦昭王是不会用城池来换和氏壁的。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完壁归赵。

【完璧归赵例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蔺)相如曰:‘大王必无其人,臣愿奉璧以往。若城入于赵,臣当以璧留秦;不然,臣请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造句】

因为家务缠身而且孩子又小,我终究又把废寝忘食学来的几个单词完璧归赵地还给老师了。

我朋友爱不释手的手机丢失两小时就完璧归赵,而且也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给拾金不昧的人。

完璧归赵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18 16:57
1、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2、以城求璧,奉璧使秦,殿叱秦王,完璧归赵

个人觉得都可以。
谁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5:20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臣请完璧归赵。”赵王点头同意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还答应过几日举行盛典,正式迎接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设骗局了。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完璧归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22:45
秦王说想拿15座城池换赵的和氏璧,蔺相如持和氏璧前往秦国,秦王并不想拿城池交换和氏璧,而且拿玉传给美人,臣子看,态度不佳,蔺相如假称璧有微瑕,他要指给秦王看,骗的秦王把和氏璧重新交到蔺相如手中,蔺相如又趁机说秦王不守承诺要毁了和氏璧,秦王爱宝玉,答应以高规格对代宝玉,蔺相如见秦王没有诚意,有暗地里叫人把玉带回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3:11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都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