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渌江书院简介

醴陵为什么不叫醴陵县 而是叫醴陵市
2个回答2022-12-25 18:15
因为人口达到了市的标准啊!所以由之前的县变为市!但级别还是跟县一样!也是就所谓的县级市!
醴陵的醴怎么读
4个回答2022-11-28 14:57
醴陵的醴读lǐ。
醴的本义是采用稻、麦、粟、黍等不同等级的谷子酿造的系列酒。它在康熙字典中有一个解释是县名
以上回复,仅供参考
渌江书院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1 02:50

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从福建到潭州访张栻,经醴陵归崇安,在渌江书院前学宫讲学。
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知潭州,再次到渌江书院前身学宫讲学。
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建学宫于按察司行署故址。
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城中朱子祠之右,以延续了宋、元、明三代的学宫故地为址,由知县管乐倡建,首任山长为陈梦元。
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杨鸾续修渌江书院。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田基吵罩彬完缮渌江书院,并将义学田租移渌江书院,复倡士民捐田十二硕三斗八升,作书院学产。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县秦克让为书院捐田九斗五升四合,岁收租谷十六硕二升,扩充学产。
乾隆四十年(1775年)余廷灿掌教渌江书院。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知县赵贵览及碰悉顾振声、教谕欧阳契相继修葺书院。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县樊寅捷继修渌江书院。
清嘉庆初年(1797年)张九钺在历官江西南丰、峡江、南昌及广东始兴、保昌、海阳短县后,到渌江书院主讲,写有《渌江桥望映水芙蓉》等词。
清道光九年(1829年)知县陈心炳移建渌江书院于西山宋淳祐年间的西山书院遗址处,旧院概作考棚,新院分三进六斋。
道光十二年(1832年)王继之来渌江书院主教席。
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任渌江书院山长,依朱子小学订学规八则。
清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崔斌捐钱四百串,并劝县绅捐田十九石一斗,为书院山长增薪,解决因修脯太薄而“搏闹讲席空悬”问题。并崔知县始详准,改“上宪荐引”山长为县官与书院首士聘请。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率军出江西援祁门,途经醴陵,与渌江书院诸生谈笑甚欢。
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文蔚起等主修,刘清荪等纂辑《渌江书院志》,共六卷。
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连华令设经课,置书藏兴贤堂,对生童加强训诂词章之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教谕陈寿伦倡建宋名臣祠(称三公祠),祀宋代醴陵名臣杨大异、吴猎、皮龙荣等。因肆业者增多,将靖兴寺增为“日新斋”,宋名臣祠内增改“又新斋”。
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1926年,山洪冲塌西边斋舍,中学移至状元洲。
1927年,在西边斋舍原址上新建教学楼,并办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48年,办中师班,更名为醴陵县立师范学校。
1951年,学校由广州军区接管。
1979年,渌江书院划归地方管理。
1980年,创办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经湖南省教委验收备案,定为湖南省重点教师进修学校。
2004年7月,渌江书院与宋名臣祠、靖兴寺交为醴陵市文物管理所管理。
2006年12月8日,醴陵市文物局成立。渌江书院由醴陵市文物局管理。

醴陵有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1-07 00:16
李畋,唐朝富里麻石人,张出尘,宁调元,又名宁太一,明朝正德年间邹谟之妻毛氏,120岁,程潜,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宋时轮、陈明仁、杨得志.李呈桂,罗学瓒.陈盛芳,左权、李立三、汤飞凡、蔡申熙
醴陵名人
1个回答2024-01-04 03:40
题主是否想询问“醴陵名人有哪些”有龙汉荣、凌琦、张泽明。
1、龙汉荣醴陵人,1996年起历任武警一二六师参谋长、副师长。1999年起任武警湖南总队参谋长、总队长。2007年3月任武警广东总队总队长。2009年12月任武警工程学院院长。2003年7月被授予武警少将。
2、凌琦(1907—1961),醴陵人。湖南衡阳军官讲习所、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曾任第十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第七十八军少将参谋长、军令部少将高参和军令部第三厅副厅长、国防部监察局中将监察官和国防部人力资源司司长、长沙绥靖公署高参。
3、张泽明醴陵石亭人,技术少将军衔。长期从事航天发射工程和核试验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并参加了多项重大国防工程项目,获多项国家、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醴陵有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3-29 11:06
李立三 左权 陈觉 蔡申锡 程潜 这些革命人士都是醴陵的
还有花炮祖师李畋
红拂女
还有当代著名在李铎将军
醴陵,醴 这个是什么字,怎么认?
1个回答2022-09-11 09:55
醴[li]三声。同 李 同声
醴陵的醴拼音怎么读
3个回答2022-09-11 10:08
lǐ 三声
醴 lǐ (1) 释义(1) 甜酒。 (2) 甜美的泉水:~泉。
醴陵是什么字啊?
1个回答2022-09-16 11:45
li ling 是一个小市呢,我就是那的。小时候不太会写字的时候我们都是写礼陵。同音的
醴陵有哪些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25 01:26
第一,鞭炮祖师--李畋 。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讳改名李畋。富里镇麻石人。唐贞观年间发明鞭炮,被唐太宗御封“鞭炮祖师”,是萍浏醴三市鞭炮产业的最初起源。



第二,南宋三名臣--皮龙荣 、杨大异和吴猎。皮龙荣(?~1265),南宋淳佑四年(1244)进士。景定元年(1260)拜端明殿学士,封醴陵伯。后得罪宰相贾似道,贬衡州,在途中自尽。文天祥评价他:“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之气节”。 杨大异,生卒年不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官至秘阁修撰大中大夫,封醴陵县开国男;吴猎(1142~1213),北乡擂鼓桥人,为湖湘学派巨子。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赐同进士出生,管至敷文阁学士。三人既是醴陵籍理学名家,又是朝廷重臣。同样不畏权贵,敢于直言陈谏。后人在西山建有宋三公祠,祭祀这三位名臣。



第三,西山四俊杰--宁太一、文斐、傅熊湘、陈盛芳。宁太一(1883-1913)醴陵东富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在狱中尚积极参加“南社”活动;文斐(1872-1943)醴陵东堡人。毕业于东京铁道学校。回国后,积极维护湖南路权,关心家乡建设,著有《醴陵瓷业考》;傅熊湘(1882-1930)醴陵八步桥人,职业报人,1906年加入“南社”,积极为革命鼓与呼;陈盛芳(1847-1946)白兔潭黄甲人。砌匠。在安源矿务局成功建筑20丈高烟窗致富,后回醴陵三次组织捐款修建渌江桥,几乎破产。四人均为民国时期醴陵才俊,死后归葬西山。



还有的,在下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