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意思

成语返璞归真原文?
1个回答2024-02-08 20:37

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指未加雕饰。真:本真、纯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用来形容事物褪去华丽,还原本真的状态。

【返璞归真典故】

《战国策·齐策四》:“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

课标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索溪峪的“野”》

返璞归真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啊?
1个回答2024-02-08 19:24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书籍提到过这个词语,不过我觉的这种解释还是最好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返璞归真”为道教的重要思想之一。意为学道者通过修炼性命,摒弃情欲和伪性,返归淳朴天真的本性,如同赤字,而与道同一。“返璞归真”原是先秦道教品行修养的原则。老子认为,大道无形无名,混沌未分,这种状态称为“扑”;但道“惟恍惟惚”,其中有精质,“其精甚真”,道的存在又是真实的;因此,学道之士要以“道”为法,绝圣弃智,心智情景,敦厚若扑,全性保真。“扑”是指简约朴素,是道之本,人之性,物之情。上古之世自然古朴,上古之人自然也是如此,所以道教崇尚古人之质朴无欲,便教人通过修炼,使自己的心性归返根本,以合于道性,达到“体和神清,虚夷忘身,乃至合精,返我之宗,复于道同”的境界。道教的庄子和列子都主张返扑而归真,以复归原是混沌淳厚朴实的自然状态。后世许多高道都以返璞归真作为修身的理想而追求之。
返璞归真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30 16:01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君子曰:“触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原文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知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不备具,而百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
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扑,则终身不辱也。
含义
这里的“朴”就是指本真,引申为“道”的质朴状态,是指真常之道的本来体性。然而,要返朴必需要抱朴,《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要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的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少一些私心和欲念。做人要淳厚,行事遵守公德,生活要俭朴,使本性漫漫返复到淳朴的状态,与道相合。而在生命修炼过程中,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气通过修炼进行修复,使身体健康。进而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内炼功夫,使生命回归到真道的状态,成仙得道。
在返朴归真的修行道路上,诸多高真大德的践行曾为后世学道修道者作出了榜样。汉末魏伯阳真人,“挟怀朴素,不乐权荣”而专心修炼。葛洪真人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终日默然,被邦人咸称为抱朴之士。并提出应“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晋代嵇康好道,亦以“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为修行宗旨。今天,学道修道之士又何以不能进一步发扬守朴全真的教义,留一份淳朴之真于后世。
返 璞归真,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

返璞归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1 22:44
返朴归真 [fǎn pǔ guī zhē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 处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例 句
当代青年喜欢把自己弄成奇特的样子,孰不知其~自然的形态才是美丽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回归自然 反朴还淳 归真反璞 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4-02-23 06:45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七姐现在~了,到处跟人学做菜。”
【反义词】:
【近义词】:返朴归真、反璞归真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
返璞归真"这个词语
1个回答2024-02-26 14:36
返璞归真 [fǎn pú guī zhē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出 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原文?
1个回答2024-04-25 14:23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君子曰:“触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原文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知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不备具,而百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

士之贱也亦甚矣!”

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1 02:48

提起返璞归真,我感慨万千呀,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说,大家要做真实的自己,不要矫揉造作,一定要返璞归真,做真实的自我,因此,返璞归真的意思: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接下来和大家具体聊一下返璞归真的全面知识哦~

返璞归真的拼音:[ fǎn pú guī zhēn ] 

基本解释: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

出自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齐策四》,君子曰:“触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这则成语意思指除去外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形容恢复淳朴的本性(璞: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含褒义。

"返璞归真"寓意深远: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凡事要看清它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蒙蔽。故事中的卞和明明乐祖连献上的是美玉,却被只注重外表的玉匠判定为石头。不但没有成功献玉,反而被砍去双脚。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并不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而总是首先看到事物的表象,因此常常给人以错觉。这就需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剥去事物外在的假象,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用法分享:

1、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2、简单生活引领时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3、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惑。

4、蜡染服装,返璞归真,展现传统服装的风貌。

5、表现的是种返璞归真的内涵,诠释着东西方的文化气息。

6、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已在逐渐返璞归真,抵制机器的干扰。



返璞归真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06:08
返璞归真,也作返朴归真,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道教称之为“返朴归真”。道教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返璞归真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07 07:14
返璞归真是成语: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释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