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诗意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题目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17 22:20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故事
1个回答2024-04-15 21:22

庆历四年上元夜。雪将草色融化,梦被花灯点燃。星河璀璨,穿越而过;宝马香车,逐月而来。如果,这真是梦,如果千年之前的梦境不灭,那么会是谁,于千人万人中,蓦然回首?又是谁,于千树万树之下,一裘白衣独立,似梨花之雨,不染纤尘。初见时,你的笑容纯真,一如少年。


少年总会渐渐长大,轰然老去,如同繁花总是缓缓绽开,一夜凋谢。但高山流水琴音长,煮酒论诗青梅香。谁能说,这不是我们最美好的岁月?所以就让时间停留在此吧!就让我将铭刻在楼牌之上的千古传记抹去,不让你发现,永远不变的年份,一直凝固的年华。


但那一天,还是来了。你发现了一切。你说,没有改变,就会枯萎;不向前走,就没有未来。为了未来,你宁愿抛却凡身,化作那匹催动光阴的白马,掠过时光的缝隙,去追寻永恒的天地。


庆历四年,再逢上元夜。雪将草色融化,星河凝亮,飞鸟皆白。如果,这不再是梦,如果千年之前的梦境破灭,那么会是谁,独立于唐宋的水桥上,为你吹一曲送别的歌?我用往事裁的一身白衣,你要一直穿着;你不要频频回头,那更美的绮罗,与更好的世界,我也不再送了。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好在哪里?
2个回答2023-03-25 15:01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好在他的语言十分优美,同时给人一种暮然回首,寻得佳人的美好意境。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青玉案指什么元夕指什么
2个回答2023-01-15 22:34
青玉案是一个词牌名,是以此词牌为框架写的词,元夕是元宵节,实际上青玉案元夕就写了元宵节人们四处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6-25 19:42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1个回答2023-08-07 09:31

古代词人描写上元灯会节的词,浩如烟海,辛弃疾先生的这一首,却公认为不可或缺,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曾评此词,认为人之成大事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而辛弃疾此词的境界为第三重最高境界。此处即为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集,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甚纠葛。

从词调方面来说,《青玉案》十分有特点,它原本是双调,上下阕一样,只是上阕第二句变为了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起伏、顾盼生姿。下阕却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变幻,随词人的心意转换,但排句之势却是一气呵成之感,单单等排比结束,才逼出铿锵的警策句子。

类似于辛弃疾的 青玉案·元夕 的诗
1个回答2022-08-23 04:50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不知道你说的类似是哪方面的类似 。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哪座城市?
1个回答2023-03-11 08:42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的创作年代有不同的说法,关于其描写的城市,主流观点认为是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
辛弃疾青玉案案字怎么读
1个回答2022-12-03 06:05
读wǎn,与婉同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