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背景

三七事件的主要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04 18:14

三七事件(又称小金门屠杀难民事件袜衡)发生于1987年3月7日,为一台湾军队屠杀越南难民的事件,事件中搭乘难民船的19位越南难民全部被杀死亡。

1987年3月7日,小金门的一五八师南塘营区(四七二旅)步一营步三连东岗"4"哨附近发现有不明渔船靠近,经回报后按战备程序实施警告射击,接着又实行驱离射击,但渔船仍然上岸。

渔船被火箭筒射击炸毁后,有三名男子先后企图跳下船,大声以华语沟闹好芹通却遭射杀。

三名男子遭射杀后,连长奉派率兵上船检查,发现全是手无寸铁的越南难民,船里伤亡狼藉液毕,其中还有四名妇女(含一位孕妇)及六名儿童,无论死活都被搬上岸集中,再搜索船舱,夹层里又有一人。

之后被集中在沙滩上的尸体与幸存者,次日由营部连卫生排的士兵奉令就地掩埋,奄奄一息被活埋的,挣扎哭喊的被命令以圆锹击杀,并焚毁船身后掩埋。

事发后,南塘守备区各单位军心浮动,为了防止哗变,旅部由旅部连派出部分军士官兵接管营部连,然后师旅部封锁现场,对金防部战情以例行驱离匪船结报。

事后一五八师及金防部隐瞒不报,金防部司令赵万富也佯装不知。

事件曝光后,经过郝柏村面报蒋经国,决定将金防部司令赵万富及政战部主任张明宏调职。

一五八师师长龚力、该师政战部主任及涉及滥杀之旅长、营长、连长等交送军法侦办。

蒋经国并问郝柏村外界对该事件的反应。

郝柏村在日记中记载,"...(该案)不会立即烟消云散,仍是处理棘手,且看半年后能否平息。"

现场的钟姓旅长被依教唆杀人罪判刑一年十个月、刘姓营长被依共同连续杀人罪判刑一年十个月,李姓连长与张姓连长则被依共同杀人罪判刑一年八个月,但都被缓刑三年,关几天再回役或退役,薪水照拿。

高层则全都没事。

有一本书是每天写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选取历史上当天发生的一件事,想知道书名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3-14 04:44
仙史

作者: 神帝

简介:

昏暗的静室,残破的却又带着古香古色的案牍之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一把年代已久的檀木椅摆放在案牍对面。案牍中间摆放着一本已经不知有多少年代的古书,散发出阵阵苍凉悠远的气息,好似经历了好久的时间一般。
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是一个意思吗?
3个回答2022-09-12 17:42
不是一个意思。
历史条件是指促成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历史背景是历史事件发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中国古代厚古薄今的历史事件有哪些,还有背景,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6 02:54
重視古代文化

請示當今文化
水浒传历史背景 水浒传历史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06:47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因为政治的黑暗和官僚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虽然宋江起义失败了,但是一百零八好汉的事迹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

  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

  《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魔戒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1 23:51
中古时代吧!
历史事件原因与背景的区别
2个回答2022-11-12 14:28
背景指事件发生前的大的时代情况,这个大的时代情况也许和事件发生并没有关系,或者是直接关系。而原因指的就是导致事情发生的情况。时代背景范围更大。
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01 21:25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三国至晋武帝司马炎重新统一这段历史为故事背景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隐宽州,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一说建安虞巧派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灶蔽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推荐好看的穿越小说,带有历史背景的,谢谢!
1个回答2023-05-08 14:31
独步天下,秀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