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献之小楷

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关系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9 09:48

王羲之是王献之和王徽之的父亲。

1、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2、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五子。门荫入仕,历任徐州骑曹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伏羲文化的文化贡献
1个回答2024-02-08 21:24

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在讨论民族始祖的确认过程时,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所载甚多,这些贡献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 首先,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时代的社会状况。《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所以,可以说,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汉族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汉族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炎帝和黄帝相比,炎帝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其次,从民族血缘的凝聚上说,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伏羲的生平相关介绍和主要贡献
1个回答2024-03-17 21:34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王羲之与王献之
3个回答2023-01-20 05:40
王羲之与王献之在书法上各有千秋..但真要比起来王羲之的成就和手法比王献之更高一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0个不同的[之]字向来为世人经典.他的王者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伏羲的生平相关介绍和主要贡献
1个回答2024-03-13 15:09
伏羲(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
  他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另外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是始画八卦。
王羲之楷书书法有哪些
3个回答2022-08-01 01:53
王羲之楷书以小楷为主,主要作品为 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有《玉版十三行》,可以视为继承王羲之小楷书法的经典。
建议学《玉版十三行》,要按原大临写。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3-04-19 09:45
这爷俩一脉相承,类似之处太多,不好说。
王羲之王献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7 06:10

王曦之和王献之的故事

一次,王羲之吃饭时,用筷子在桌上划字,把酒杯撞翻了。他就用手指头蘸(站Zhàn)着酒写字,饭都忘了吃啦。他的第七个小儿子王献之见到哈哈大笑,说爸是个“字疯子”。他妈听见了,说道:

“儿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顶,高不过脚面儿’。你爸苦苦下功夫,书法一定会胜过古人的呵。”

这时,王献之认为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他快活地问道:

“我的字再写三年也够好了吧?”

王羲之听了没作声。

妈听了,摇摇头说:“远哩!”

王献之又问道:“五年行了吧?”

妈还摇摇头说:“远哩!”

王献之气得跳了起来,问道:“究竟写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听到这里,站起来,走到窗口,用手指着院心的大水缸说道:“你呀,能写完这十八大缸水,字儿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

王献之听了心里不服,下决心显点本领给爸看。他跑进书房,拿起笔来,决心打头重来,先练基本功。就天天照着爸爸的字练笔划,只练些横、竖(述shù)、点、撇(piě)、捺(纳nà)。这样足足写有两年,捧来给他爸看。他爸望望又没作声。给妈看,妈说道:“唔,有点象铁划了。”

王献之这番回到书房,天天光练钩。又足足写了两年,捧来给爸看,爸望望没声响。给妈看,妈点点头说道:“有点象银钩呐。”

第五年,王献之这才开始天天练字,足足写了一两年,把字都捧出来给爸看。王羲之拿过来翻了一翻,仍然摇头叹气没声响。只是见到字里面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了。

王献之又把所写的字捧给妈看。他妈把字放在桌子上,一张一张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口气道:

“我儿写字两千日,只这一点象羲之。”

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啦,原来妈妈指的那一点,就是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呵!

王献之这才感到自己的字不行呵。于是烦闷闷地走出门外,在路上低着头走,心里有点不舒坦!不觉来到城门口,见到有位老婆婆在烙单饼卖。哈,怪呵!只见她烙好一张饼,就用竹筷挑起,从肩头往后面撂,一下子就撂进背后的竹匾里去了。匾里一张张单饼叠得齐齐整整,有尺把高哩!王献之看得惊讶(亚yà)极啦,问道:

“老婆婆老婆婆,你连头都没回过去望一望,这饼儿,怎么撂得这样准呵?”

老婆婆笑笑道:“没什么,也不过象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

王献之一想,对呀,可不是这样吗?于是急忙忙跑回家,一头栽(灾zāi)进书房里,天天安心下苦功练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书房,悄悄走到王献之身后,猛然间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拔动。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献之写字有了手劲啦,于是悉(希xī)心教导他习字,写了一本《乐毅论》让他临摩。

到后来,王献之完完全全写光了十八大缸水,也成为我国一个着名的书法家啦。人们把他与王羲之合称为“双王”,称王羲之为“大王”,叫王献之为“小王”。不过“大王”和“小王”写的字,功夫还是有差距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几个字。王献之等爸走了以后,连忙把墙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样写了几个字在原来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认为很不错了,象得很呢。等到王羲之从京城回来,又经过这儿,见到墙上的字,反复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叹道:“咳,我临走的时候,真喝得太醉了,竟然写出这样的字来!”

王献之在一旁听到,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才不敢骄傲,更加努力地老老实实练字了。

根据汉语古文献来看,女娲伏羲是什么样的神
1个回答2023-07-15 10:10
应该是创世神
王羲之和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3个回答2023-12-28 23:11
王羲之在湖边练字(死水),天长日久,湖水变成墨色,曾题字与他人,后来发现,竟然深入木头三分深,就是我们所说的"入木三分"
王献之因练字多,手劲过人,练字是王羲之从背后突然拔笔,竟没拔动,且有许多笔的漆被磨掉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