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音乐治疗

儿童孤独症怎么治疗
1个回答2024-05-13 05:08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唯一就是有效、可靠的途径就是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尤其是是早期干预非常关键。要尽早找一家专业的干预机构,尽早让孤独症儿童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教育服务。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心态调整,并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配合训练机构,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学习与泛化机会。主要的训练方法有ABA、TEACCH、DIR、RDI、图片交换、心智解读、社交故事等。
儿童孤独症如何治疗?
1个回答2022-09-14 09:11
去心理医生那里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1个回答2022-10-05 18:47
你好,现在无任何针对儿童孤独症的具体治疗方法,可早期发现综合治疗方法对儿童有一定的帮助,少数儿童可能仍有明显的改善,例如,心理疗法,主要是行为疗法,可以用来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鼓励孩子,教孩子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当孩子们长大后,也可以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孤独症的疾病治疗
2个回答2022-06-08 05:47

主动出击,不被动应对

在家庭进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时,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总是被动地跟在孩子后面处理各类行为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这样干预的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父母或老师在主导着每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主动设计各种社交游戏和经历,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准备完善的备选处理方案。

遵循孩子的兴趣

有的时候,孩子自己的活动也是有意义的,父母可以加入进去,顺着孩子的兴趣展开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哼曲、搭积木,在这个过程中把上述的社交成分融入进去。

儿童孤独症怎样治疗?
3个回答2022-09-01 00:38
你好,建议及时到专业医院做孤独症的确诊,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可以给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还要按时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并且要让孩子到专门的机构进行学习,能够帮助改善孩子的自闭症情况,大人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情绪积极的陪伴孩子,多给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孤独恐惧症如何治疗?
1个回答2023-06-04 17:30
不知道你多大了,孤独恐惧,那要问自己你怕什么呢?你怕的是实质性的东西还是内心的东西,追问下看看你的年龄再说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方法
1个回答2023-01-07 13:10
ABA长期干预训练
外向孤独症有什么办法治疗?
1个回答2023-01-10 00:48
你好,首先请问你的这个诊断是专业机构下的嘛?
外向孤独症,是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人缘也很好,给大家的印象是乐观,开朗,热情且自信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实际上很孤独,甚至多愁善感,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如果真的患了外向孤独症,首先你要意识到自我调养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专心干自己喜爱的事情;其次要训练自己的自信心,增加有自信;再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维生素类药物,进行调理治疗。此外。你也可以去专业心理机构接受心理辅导,祝你早日康复!
孤独症孩子的治疗案例
1个回答2023-11-04 12:52
本文的小明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3岁只会说单音字,走路不稳,不愿互动,每天晚上睡觉时必须抱着妈妈的鞋子,有别人拿他的东西时,他才会喊叫,攻击,父母为了能让他有反应,只有不停的拿他东西,进行互动。是一个心理营养非常缺乏的孩子。所以他的父母运用了心理营养的5个方法,把孩子从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慢慢改变了,真的特别伟大,是哪五大心理营养呢?

1.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也就是对孩子不讲任何条件,即使出了问题了,我也全身心的接纳你

2此时此刻,在我的生命中,你最重要

3.给足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4.在生活中,给孩子大量的肯定,赞美,认同

5.当孩子的模范,让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情绪,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以上5大心理营养的教育方式训练一年后,小明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还能简单的和父母交流,还有分享食物。心理营养运用到自闭症孩子身上,就是需要父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给足孩子的安全感,慢慢变得正常起来。
小孩子得了孤独症 具体的该怎么治疗?
1个回答2024-01-15 17:13
什么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自闭症(孤独症)应早期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单纯依靠大体力强化训练的做法是错误,它误导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