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森物理网课怎么样

《鹿柴》是小学几年级的课文?
1个回答2024-02-08 20:14

小学三年级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几年级的课文
1个回答2024-01-29 16:18

卖兆悉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的课文。

它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以虚实结合的方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极度寒冷、饥饿、冷落的情况下,一次次划燃火柴,出现了不同的幻想,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从卖火柴到燃火柴,最后拿着燃后的火柴梗,带着美好的幻想幸福地死去。课文以美好的幻想和细节描写映衬出小女孩悲惨族早乎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文章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睁兆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什么感想? 课文
1个回答2024-02-02 01:17
世上有千千万万个穷苦的孩子,他们在我们幸福的时候挨饿,在我们开心的时候受冻,在我们不知足的时候知足了。
安徒生爷爷有一篇讲述一个穷苦孩子的童话,她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幸福的大年夜幻想着许多美好的事物,最后被冻死了。读了一遍,我为小女孩感到不公;读两遍,我觉得小女孩很可伶;读了三遍,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一定梦想自己可以不受冻、不挨饿,可以得到幸福与快乐,还渴望父母可以给自己一点点的关怀。
的确,现在的生活和好,很和平,很安定,充满着爱心与温暖,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想留下一块蛋糕,选出一件衣服,翻出一张唱片,挑出一篇故事,都选最美最好的,让小女孩不受冻、不挨饿、不孤独、不忧郁,让小女孩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每天都可以快快乐乐的。
真的希望有那么的一天,世上所有孤独、穷苦、可怜的孩子,都能去上学,都能得到父母的爱,都能与伙伴们打闹,这样,世上就会没有阴暗,只有充满这欢乐与温暖。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4题怎么做急急急现在要
1个回答2022-09-04 17:35
自己写,太简单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课思路?
1个回答2024-04-23 21:30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一位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最后被冻死的故事。因为是童话题材,所以课文内容自身就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想把这篇文章讲得精彩、透彻则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一、如何精彩导入 本文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一般需要用两节课才能讲完。第一课时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安徒生或《安徒生童话》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虽然使学生们积累了知识,但却有些枯燥乏味,不容易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 2、以同学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为话题谈话导入,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童话中主人公的大年夜与我们不同,通过这种师生的互动来引起学生们探索文章的兴趣。 3、以动画版小女孩的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孩子们去认识小女孩,这样导入对学生们有个视觉上的吸引,而且导入十分迅速,但是画面缺乏动感。 4、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短片导入新课。完整的动画短片有十几分钟,全都放在导入部分则过长,导入时可以裁剪一部分播放或者在本节课上课前就开始播放,初中生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这种视频的形式他们也更乐于接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后题 第四题
1个回答2022-09-23 09:14
额。。。点错了
《挑柴》课文
1个回答2024-03-16 21:59
是不是这个?
挑柴

唐洪象(教师) 2003-04-20

七十年代初那阵子,农闲时,村里人没事干就去挑柴卖。我姐常挑柴,听姐说每次可挣2、3元钱。看到姐挣钱,我心里痒痒的,也想去挑柴。
一天晚上,我对姐说:“姐,我跟你去挑柴好吗?”姐说:“路那么远,又是山路,你怎挑得动。”我信心十足地说:“不怕,我能挑得动。”姐说:“那你晚上把‘冲担’、‘棒拄’、‘柴钩绳’准备好,晚上早点睡,明早要很早上路的。” 我把挑柴的工具准备好就早早地睡下了。
凌晨3点钟时,姐把我叫醒了。我们吃了饭,带上挑柴的工具和“饭包”就出发了。
挑柴的人很多,有年纪大的,也有年纪轻的。我的年纪算最小的。
村里许多人家的灯都亮着,门也开着。大家相互呼唤着,陆陆续续地从家里出来,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一块,一批一批地出发了。
虽说是仲夏,下半夜的天气还是有点凉。淡淡的月色像奶油似地沐浴着空旷的山野,弯弯的山路一直向前盘旋着、延伸着……
村里的人习俗有些古朴,男女之间总是像隔着一层膜,挑柴族自然按性别划分为姑娘族和后生族。由于我年纪小,还进不了后生族,只能夹在姑娘族中。
一路上大伙儿说说笑笑往前走,走在前面的后生族不时地传来几声挑逗风骚的话,引得姑娘们一阵轻骂:“厚皮,不要脸。”
40里山路大约走了4个小时,到达挑柴地———塘坑村是早上8点钟左右。塘坑村是青田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高柴多,人们靠砍柴卖柴为业。
村里人三三两两地站在路口,招呼我们去他们家看柴。我和姐到了一户人家的院子,院子里堆满了柴。我们挑了一些干枯的柴过了秤。柴不贵,每百斤一元五角钱。姐挑了80斤,我挑了40斤。
挑柴族有个规定,不管谁先准备好,不能先走,都要等大伙儿到齐了才一起上路。那天挑柴的人可多了,我数了一下起码有40多人。只听到排在最前头的人吆喊了一声:“走罗!”一支长长的挑柴队伍就像一条龙开始蠕动起来。
我跟在姐的后面,头一阵子还跟得上,但挑了一段路后就有些跟不上了,可我还是咬着牙跟着。
别看挑柴很简单,能挑着走就行了。其实,挑柴也有许多技巧,比如说步子要迈得均匀,速度要适中,这样可以保持体力;又比如说换肩时,“棒拄”要拄在“冲担”的中心点,才能保持平衡,还有转身时身子要稳,“棒拄”才不能落地。这些技巧,对于常挑柴的人来说是非常熟练的。而我是个生手,换肩时“棒拄”不时落地,为捡“棒拄”费了不少的力。 大概挑了一个时辰左右,我的肩头开始发疼,两只脚也有些不听使唤了。我越来越跟不上姐了,不停地叫姐放慢速度,把停歇换肩的间距缩短些。
由于我挑得慢,跟不上挑柴的队伍,姐只得跟着我。空荡荡的山野中只剩下我和姐两人。
到了中午时,我确是挑不动了,我和姐就停在路旁的大松树下吃午饭。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当然是冷的。七十年代那阵子,大伙儿的家都很困难,我们带的“饭包”都是番薯干饭加咸菜。我和姐同吃一个“饭包”,或许是我过于疲劳,吃饭一点味都没有。我扒了几口就不想吃了。
中午的太阳特别烈,晒得树叶儿都蔫了,无数的知了也耐不住这如火般的酷热,嘶哑的声音像汇成一组大挽唱。
这时的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坐在这树荫底下享受那习习的凉风吹散一身的疲劳。
虽然歇了一会儿,身子也恢复了些,但磨肿了的肩头却火烧火燎般的疼。我挑得很慢,像蜗牛似地爬行,姐在后面不断地催促我。过了潘山弯,下了尖山岭,我实在挺不住了,带着哭声对姐说:“姐,我实在挑不动了,咱们停下来歇会儿吧。”姐哄着我说:“再坚持一下,过了这条沈降岭就快到家了。”我不管姐同意不同意,把柴往路旁一放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了。姐生气地埋怨我说:“我早就与你讲过,这柴不是好挑的,你就是不相信,这下可好了,叫姐怎么办?”姐说是这么说的,但她还是心疼我,叫我在这里等着,她先把自己的柴挑到山下再过来接我。
我孤独地坐在山坡上,尽管落日的余晖把山野映照得那么斑斓多彩,归巢的鸟雀唱的清音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可过度疲惫的我此刻却麻得一点感受也没有。
姐来了,她把我的柴挑到山下。我最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终于把柴挑回了家。
我连澡也没洗就躺下了,全身像散了架似的,每个关节都酸麻,特别是两个肩头肿得像两个馒头。
第二天,姐把我的柴挑到窑厂卖了,卖了2元钱。我计算了一下,除了本钱,挣了1元4角钱。这1元4角钱,我拿在手里是那么地沉、那么地重。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超急
1个回答2024-03-12 04:37
讲了一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她擦着5次火柴为自己取暖,最后还是冻死在大街上.
她5次擦着火柴
第一次看见火炉
第二次看见烤鹅
第三次看见圣诞树
第四次看见奶奶
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死了)
读了柴德森的《多彩的森林》,仿写深夜的森林是什么色彩?
1个回答2024-03-06 16:06

深夜的森林不一定是压抑忧郁,阴森的,可以是快乐,梦幻,叽叽喳喳的,我认为深夜的森林是散发淡蓝色光晕的梦幻紫色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讲课,评课,一条龙!
1个回答2024-01-26 14:55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 温暖
精致 慈爱
明亮 光明 快乐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