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培养哪些能力

幼儿园中班对幼儿生活活动应培养那些
1个回答2024-02-27 05:21
幼儿时期应该培养那些习惯呢?
  
  一、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的习惯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生活习惯是最基本的习惯,她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要求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安静入睡并有正确睡觉姿势,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班孩子在生活卫生习惯方面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能讲卫生,自己洗手,起床后嗽口,但也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1、 遇到自己喜欢的,就吃的很多,自己不要吃的,放到别人碗里,或者悄悄的扔到地上,桌子上。
  
  2、个别幼儿吃饭速度很慢,本来自己可以吃完,如果老师不强调的话,就悄悄的把饭倒掉。
  
  3、个别幼儿中午不睡觉,或者入睡速度比较慢,没有良好的休息很难保证下午活动时有精神,到了上初中后这种差别就看出来了。
  
  二、文明礼貌习惯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但实际上他反映了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文明礼貌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文明礼貌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地打招呼,大人问话要认真听,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姿,遵守公共场合秩序,不随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产,遵守交通规则。
  
  三、劳动习惯(自理能力)
  
  幼儿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要求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助家长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爱惜粮食,不浪费等。
  
  四、学习习惯
  
  到了中班,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耐心倾听的习惯,这样还是上小学了,他们上课能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上课的效率就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课外时间经常玩,而学习成绩非常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认真,效果却不佳,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没有好好把握上课的有效时间。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认真思考的习惯,有的孩子比较听话,从不给老师添麻烦,而在活动时表现不够积极,不管什么好象和他都没什么关系,思想上比较懒惰,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而有的孩子上课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等,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2、焦虑过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
3、注意分散。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惜花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4、厌倦、冷漠的情绪。
  
  5、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6、学习无目标无计划。
  
  怎样注重对这些习惯的培养呢?
  
  一、立规矩: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立规矩。例如自己的玩具、小书架、抽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的。从小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立下规矩然后一直坚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了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方法对头:好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立规矩需要坚持也需要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赞赏来激发幼儿恒久实践的意志。比如培养孩子玩好玩具收回原处的习惯,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咱们帮他送回家吧,找一找他的家在哪里呢!”用这种方法帮助玩具找家的游戏方法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之后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之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重复练习的机会。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良好稳定性倾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不要求就听之任之。当前对家长来说,最难的也就是严格要求,将爱和严格结合起来。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里是常见的情况。例如说好了不买零食的,但是只要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心软了,常常迁就,退让,直到败下阵来,以至发展为有求必答应,养成了吃零食的坏习惯,也有家长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取得成效的,这就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爱和严格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训练的结果。所以,所有的常规一经提出之后,必须履行,并引导孩子努力地去遵照,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四、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特别需要教育者的一致。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反馈孩子在家表现好与不好的事情,老师再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鼓励和表扬指正,对孩子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强化,并督促孩子改掉拖拉等不良习惯,这样家庭与幼儿园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就能取得好成绩。
幼儿园小班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个回答2024-01-18 10:49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般都是在三、四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上幼儿园是很困难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着,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到哪里玩玩都可以,随随便便的,但是上了幼儿园,孩子们被关在教室里,老师和别人小朋友还不熟悉,有的孩子哭闹不停,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睡觉,返就需要老师们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她们自己吃饭、睡觉、穿衣服、上厕所等等,只有小班的自理能力培养好,以后上中班、大班,就越来越省心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1个回答2024-01-24 11:20
第一,让孩子学会接纳别人。
要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长处,不能因别人有缺点或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的加以赞美和接受。
古语说得好: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做一个延伸:看人之长,天下无难交之人;看人之短,天下无可交之人。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教孩子什么样的人都去交往,而是要告诉孩子,当我们把焦点放在别人长处的时候,就更容易接纳他人,更容易与他人进行愉快的合作。
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当然,要让孩子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善于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懂得去接纳孩子,欣赏孩子,能从一些司空见惯的行为里面看到闪光灯,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就在影响孩子。
第二,教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
要使孩子感到分享对他不是权力的剥夺,而是增添乐趣的机会。
一定要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比如说可以经常跟孩子讲一些关于分享的经典故事。
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带孩子看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其实要想培养孩子的分享习惯,最主要的是大人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都是素材。
第三,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性活动。
可引导孩子参加一些需要协作的活动,如共同搭积木、拼图、踢足球、打篮球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作与合作,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小班点数培养幼儿什么能力
1个回答2024-01-24 14:09
通过小班这个学习可以慢慢的提升小孩子的分析能力,还有他们的判断能力。
这些对他们个人的发展有比较大的意义,可以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1个回答2024-02-12 20:07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 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的交往是一种语言社会活动,任何语言交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环境中展开的,离开语言环境孤立地发展语言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氛围其实就是一种熏陶,结合《纲要》语言领域目标“听懂学说普通话”这点我们首先努力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带领幼儿走进良好的普通话语言氛围。 我班大多数幼儿刚入园时,常听到孩子们用方言进行交流,为了尽快扭转这种现象,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1)根据现状,着手制订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施计划。(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述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共同做到和孩子交流时讲普通话;(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无论是与幼儿,还是与家长、同事交流都要讲普通话。同事之间还约定要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整个班级形成了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孩子们能用普通话与家长、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家长也能用普通话和孩子进行交流。 现在我们仍坚持天天讲普通话,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让这种无形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得以延续下去,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2、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机和必要条件。 刚入园时,很多孩子对新环境、新生活都不熟悉,对周围人和事感到陌生,以致情绪不稳定,不愿意说话。出现你问他话,要么点头,要么摇头,要么就是一言不发。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就主动亲近他们,尽力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快乐的谈话氛围。如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聊聊,聊聊喜羊羊与灰太狼,聊聊奥特曼,聊聊金甲战士 慢慢孩子们敢于讲话了,我们就及时给予表扬,如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大拇指,一个五角星 于是,孩子们在赞扬和鼓励声中逐渐消除了陌生感,都愿意开口讲话了。

同样我们注重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改变最明显的是以前往往出于“教育”目的,打断幼儿的话要求他们“说完整”、“说对”,俗不知幼儿的交往愿望在这样“打断”过程中受到挫伤,慢慢幼儿就不敢说了。而现在我们允许幼儿说得不对,说得不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我们在于的是幼儿敢说,爱说。当很多幼儿争着说时,以前是等待老师点名发言,成为被动的“交往者”,而现在我们会采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的语言交流愿望得到满足,孩子们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得到了语言的发展。 3、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1)创设所见所闻的话题。我们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常常带幼儿外出参观,比如带幼儿观看一些民间活动,带幼儿去外面放风筝采风 让幼儿边看边说或者是回来组织谈话再说。 (2)创设生活经历的话题。我们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谈天说地。如午饭后幼儿喜欢与同伴聊天,那就让他们自由地聊,只要是他们文明交谈,我们就不加以干涉。平时,我们也会和孩子们聊,如聊聊动画片、聊聊爸爸妈妈的喜好 那次我们在一起聊妈妈喜欢什么?有的孩子说“我妈妈喜欢打扮 ”有的孩子说:“我最喜欢妈妈带我出去玩,去吃肯德基,我也喜欢吃妈妈也喜欢吃 ”“我妈妈还喜欢吃小白兔爱吃的青菜和蘑菇 ”“我妈妈也喜欢吃青菜 ”孩子们开心地说着。他们在与同伴和大人的交流中得到了快乐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更乐于交流,更乐于表达。 (二)运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互相交流,而传达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 语言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3—4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我们采取了看、听、说、练四大秘诀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
1个回答2024-02-14 21:31
一、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加强合作行为的练习。
  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必须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只有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幼儿愉快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幼儿从内心接受这些道德认识,并迹薯愿意将它转化为指导自己合作行为的准则。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差,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为,不能过多蠢瞎地依赖说理教育。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各种教育形式,如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游戏等等,让幼儿从形象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懂得哪些事该做,应该怎样去做。同时,在各类竞赛、游戏、表演、庆祝等活动中进行合作行为的练习,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合作行为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幼儿是在相互接触、联系、碰撞变化中获得新的认识和经验。生活环境越丰富,幼儿的体验越深刻,教育的作用就更大。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如:合作绘画、合作建构、合作游戏、合作布置环境等,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与同伴合作的愿望和需要,并愉快地付诸现实,体会合作的乐趣。同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给幼儿适当的自由度、信任度,并有意把性格不同或性格相同的幼儿安排在一起,一旦活动中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不要急于处理,应引导幼儿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逐步学会谦让,克制自己,尊重他人,改变独占心理,使之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
  三、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幼儿良好品质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极带州空为密切关系。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园必须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调动家庭的积极因素,如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幼儿活动开放日、家访日常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既要满足幼儿正当的要求,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关心人、同情人和尊重人的情感倾向,又要帮助他们抑制不正当的合作行为。同时,家长也应处理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园大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有哪些内容?
1个回答2024-02-04 15:27

一、 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二、明确责任,养成整齐归放的习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三、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

有没有关于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书
1个回答2024-01-20 08:27
有很多呀
那些绘本呀
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
什么帮爸爸妈妈的忙一类的
全是讲自理的
如何培养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个回答2024-02-03 04:45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纲要》精神,依据我国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特制定自理能力计划如下:
  1、会独立迅速的穿衣服和鞋袜,并穿得整齐。
  2、独立盥洗,并学习洗头、洗澡、洗脖子。
  3、会独立进餐,正确使用餐具。
  4、会整理床铺(叠被子、叠毛巾被、扫床、套枕套)。
  5、会做一般服务性劳动(扫地、擦凉席、学擦地、擦玩具柜、洗袜子、刷凉鞋)。
  6、知道一般的生活卫生常识(保护眼睛、保护牙齿、保持公共场所卫生及个人卫生、会看日历、会看钟表)。
  7、会整理文具和书包。
  8、知道一般的交通规则。
  大班分月培养项目
  九月份 会提鞋子 , 能分清左右脚 ,会正确使用餐具 , 不吃手指,不抠鼻子, 将餐具摆放整齐 , 饭后主动擦嘴 , 饭后主动漱口 , 会摆餐具。
  十月份 会洗胳膊, 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知道怎么样保护牙齿 , 坐姿基本正确, 基本不挑食 , 会叠被子、会整理床铺, 会卷衣袖 ,会用手绢。
  十一月份 把鞋子脱放整齐 , 会干净进餐不弄脏衣服, 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 会独立进餐 , 能保持手清洁 , 会翻衣领 , 知道怎么样刷牙 , 知道简单交通规则。
  十二月份 知道大便后怎样冲便池 , 会擦玩具柜、会擦床, 不带玩具上床 , 安静入睡不蒙头, 饭前便后主动洗手 , 认识钟表, 认识日历。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1个回答2024-02-13 14:19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大班幼儿,家长需要放手让幼儿去做。家长无条件地包办代替,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帮忙穿衣服……大班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大班的幼儿,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个别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