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有立

立夏的由来是什么,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1:47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节气起源: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的由来是什么 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3-07 09:04
立夏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立夏这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在许多地方,这一天人们会用新收获的粮食蔬果祭祀神灵和祖先。据史书记载,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周代时每逢这一天,周王都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都城的南郊迎夏,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礼仪。后来这种迎夏礼更是为历代统治者所传承。迎夏之时皇帝要穿朱衣,同时以生肉、鲜果、五谷与茗茶等祭祀古帝。后此俗流传至民间,便有了立夏尝新之举。因为此时地里蔬菜繁茂,林间鲜果初熟,确是尝新的大好时节。如今江浙一带仍有“立夏见三新”之说,所谓“三新”就是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立夏还有烹制新茶的习俗,实际上是传统尝新习俗的一种演变。如在明代即有家家户户在立夏这天烹煮新茶的习俗,再配上各色水果点心,亲戚邻居间相互馈送,称为七家茶。到后来,烹制新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茶艺比赛。这天家家选用好茶,调配好各种辅料,然后汲来活水,烧开之后用以冲茶。茶中还要掺上茉莉、桂芯、蔷薇、丁香、苏杏等,再搭配些时令水果,在邻里间互相赠送,互相品尝。一些豪富之家则借此机会争奇斗富,用名窑所出的精细瓷具作为茶具,将水果雕刻成各种形状,并用金箔进行装饰,放在茶盘里奉献给客人或邻人。文人墨客们则要举办“斗茶会”,品评名茶,吟诗作赋,以示庆贺。
夏季为冰雹多发季节,易成灾害,从而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立夏日为夏季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日渐炎热,容易有冰雹。而在北方地区,立夏之后正是小麦灌浆、饱满颗粒的日子。如果风调雨顺,小麦长势好,那么一个月后,必将迎来小麦的大丰收。可如果遇到雹灾天气,则必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所以人们就在立夏这天祭祀雹神,请求他保佑庄稼丰收。祭祀雹神通常在郊外进行,因为雨雹主要落于田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祭祀时,祭品中一定要有黑鱼与面饼等物。之所以用黑鱼,是由于夏季的冰雹多与雷阵雨并行,此时乌云密布,因此老百姓认为雹神喜欢黑色。至于面饼,老百姓认为它是雹神最喜欢吃的食品,所以一定要供奉。
夏季溽热,人多身体不适,或消瘦,或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或整天头脑昏昏欲睡,感觉四肢乏力。这些现象,在民间统称为“苦夏”,或“疰夏”、“蛀夏”。
老百姓相信在立夏这天进行一些习俗活动就可避免此种现象。比如吃李子,认为吃了后就不会苦夏。再如试穿葛衣或纱衣,此时天气尚未太热,还不需穿这样薄,因此只是象征性地穿一下,表示防暑在前,暑气不侵,也就不会再苦夏了。还有就是饮七家茶,向左邻右舍要一些茶叶,煮好后饮用。按习俗规定,煮七家茶时必须要用木炭,用陶器或瓷器做炊具,绝不可用铁器。这天,全家老老少少都要喝,邻居间还相互赠送。
今日立夏,为啥叫立夏,立夏吃什么
2个回答2023-04-27 11:37
立夏是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了,就进入夏季了。立夏那天要吃凉水捞米饭,预示凉凉爽爽过夏天。
不过最后我提醒你:你看错日历了,今年的立夏是5月5号,现在已经是8月10号了,连立秋都过去3天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的立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10-31 21:26

立:建始也,表示春、夏、秋、冬自此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干支历的岁首,建寅月之始日 。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立夏立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1 23:16

立夏立蛋是一种习俗。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意指随着气温上升,炎夏步步逼近,小孩子特别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的现象,这便是腔陪“疰夏”症状。据称只要在立夏那天吃蛋,就可预防此病。

立夏伍宏蠢这日,人们煮好鸡蛋,有的地方还特地用红茶或核桃壳煮蛋,称“立夏蛋”。将蛋放入用彩线编织的蛋套中,相互馈送。或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

立夏立蛋的寓意

立夏立蛋的寓意是避免“疰夏”,祈祷夏日平安,能够经受住“疰夏”的考验。相传从立夏的这一天起,天气晴朗并且渐渐的炎热了起来,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在立夏的时候会有身体疲劳四肢乏力的感觉,并且会渐渐消瘦,称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的立夏之日,在小孩子的绝镇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就可以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立蛋寓意着避免疰夏。

除此之外,古人认为,鸡蛋圆溜溜,象征着幸福生活的圆满,在立夏日吃鸡蛋能够祈祷夏日平安,人们可以经受住疰夏的考验。

立夏立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7 07:03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而“立蛋”也叫“立夏蛋”,是立夏这天最经典的美食,同时也是孩子们的玩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立夏蛋”,以及相关的有趣的风俗和传说吧!

一、立夏蛋

立夏蛋是一颗“德艺双馨”的好蛋。“德”体现在它是一道美食,完美地体现了食物的价值;“艺”体现在它可以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展现各种“才艺”。

美食: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鸡蛋圆圆溜溜,寓意生活圆满,祈祷夏日平安。这样的美味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可能有朋友发现了,立夏蛋长得和茶叶蛋相似度极高,其实立夏蛋就是茶叶蛋的前身。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玩具: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顺口溜,“立夏蛋,满街甩”。没听过也很正常,毕竟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虽然立夏蛋是我们汉族的传统习俗,但很多风俗在传承的过程已经变成一代人的回忆了。

立夏蛋的一个玩法叫做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

二、习俗的由来

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立夏胸挂蛋,小人疰(zhù )夏难”。 (疰,中医指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一种传染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小人不是说人品不好的人,而是指小孩。整句话的意思是:立夏那天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立夏蛋,那么小孩子就很难疰,这种夏日疾病。

三、传说故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和我们的始祖女娲娘娘有关。

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直到每年的立夏节,才苏醒过来,带上一只瘟疫的口袋,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   

于是,孩子的母亲们哭哭啼啼,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说理。

娘娘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你去伤害他们。”瘟神知道女娲娘娘法力无边,不敢跟她作对,说:“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童在下界?”娘娘笑道:“这样吧,我立夏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谁记号,干万不得胡来。 (女娲娘娘的这种方法挺有意思的。)

这年立夏那天,瘟神醒来,背起疫袋,又急冲冲来到下界,但是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气呼呼地累死在路上。  瘟神死后,孩子们也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

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个人感受:现在鸡蛋并不昂贵,也不是什么珍贵的食材,而立夏蛋和茶叶蛋吃起来没啥区别,但个人感觉立夏那天吃的立夏蛋,一定要比平时吃茶叶蛋好吃。可能是心理作用吧,毕竟前面说过茶叶蛋是由立夏蛋改良的,因此味道差不多,甚至更美味。突然间有点羡慕古时的普通人家了,虽然物质生活上可能没有现代人丰富,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可能会很富裕,毕竟有趣的传统习俗很多。

立夏的风俗活动玩什么 立夏风俗活动介绍
1个回答2024-01-19 10:44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要 “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疰夏绳

旧时,用五色丝线于立夏日系于孩童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不得疰夏病,丝线被称为“疰夏绳”亦称“长命缕”。

3、吃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4、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5、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4 09:45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在阳历十一月七或八日,农历十月初。习惯以为冬之始。
立春、立夏中的“立”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立”而不是“始”呢?
2个回答2022-12-18 10:57
立的意思是建始,表示了春夏秋冬节气的开始。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5-30 23:36

立:建始也,表示春、夏、秋、冬自此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干支历的岁首,建寅月之始日 。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