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

崇安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2 19:21

崇安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明镇海寺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3-18 10:47

崇福寺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4-15 21:12

崇福寺旧称崇福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岭象峰南麓,距市区约8公里,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后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跬存和尚在该院旧址创建“养母堂”,辟地基时发现“崇福禅院”石额,遂发愿重兴,最初仅建小屋3间。崇祯五年脊慎(1632年)在鼓山涌泉寺永觉禅师赞助下募缘续建大枯野铅殿、法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扩建,后逐渐发展,梵宫没好林立,殿宇巍峨。现存旧建筑多为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冬由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和尚募缘重建的,占地面积3816平方米。民国时期曾拥有山田130余亩。批佃收租,供养僧众。

崇寿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10 18:49

崇寿寺,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郜村东端。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719年)予以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称今名。宋宣和元年(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山门内为天王殿,两侧有钟鼓二楼,中为释迦殿,东西配殿奉地藏、观音及十八罗汉,最后为雷音殿。崇寿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19所寺庙。

崇圣寺英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1-27 08:15
Sung Holy Mosques
或者简单点,Chongsheng Temple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传说
1个回答2023-07-18 17:40
那是玉龙雪山第三国
崇明县都有那些寺庙呀?
1个回答2024-04-29 16:27
寿安寺位于城东2.5公里金鳌山南端,始建于宋朝淳佑二年,距今已一千多年是崇明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刹。寺内有大雄宝殿,选佛堂,千佛阁,天王殿等建筑。
广福寺,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前身为“武圣殿”,1921年了道大师驻锡于此,更为现名。
寒山寺坐落于城南东门路。据传明朝天启四年,杨军门夫人朱氏从苏州驾小船至崇明削发为尼,并建寒山寺,寺中供寒山、拾得两像。
崇圣寺三塔简介
1个回答2024-06-02 03:25
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5A级景点。位于云南省大理!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 121元/人(但是也不一定买全票,看你向谁买!)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

祝你旅途愉快!!
三塔崇圣寺由来?
1个回答2024-05-16 04:26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位于哪里?
1个回答2024-06-11 16:19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对洱海,西靠苍山。崇圣寺又叫三塔寺,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崇圣寺方圆七里,有八百九十间殿房,一万余尊佛像,到明代还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可惜于清同冶年间被毁。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

三塔包括一座千寻塔和两座小塔,都是用砖砌筑而成的密檐式塔。千寻塔在前,双塔在后,前后相距约三十米,呈鼎足而立。

千寻塔是三塔中最大的塔,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时期(公元824~839年)。塔的底层高约13米,塔高69.13米,一共有十六级,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塔身。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两级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解决了塔内的采光通风问题。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层向内收束,最后集束于塔顶。因此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地直线向上,而是微凸。

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塔墙厚达3.3米。第二至十五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十六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

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耸的塔刹,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之感。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塔下有黔国公沐氏楷书“山海大观”四个大字,每字纵横4丈,由文石凿成。塔前照壁上镶有大理石镌刻“水镇山川”四字,是明黔国公沐氏的裔孙沐世阶所书,字体苍劲有力。

之所以写“水镇山川”这四个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吉时大理地区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大鸦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千寻塔后面的南北两座小塔,它们的建筑时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五代时期。而且都比千寻塔矮,南小塔约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为八角形十级密檐实心砖塔。每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华贵庄重。塔身外面涂抹一层白色泥皮,塔顶有伞形铜铃和三只铜葫芦。

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一万一千多尊铜佛,用铜四万零五百斤。千寻塔顶有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几百尊,及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三十余次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塔基仍很坚固,塔身也未见倾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