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路线

唐玄奘的取经路线图
1个回答2024-02-18 21:01

唐玄奘取经路线图
1个回答2024-02-25 19:33

唐玄奘取经的路线图如下:

查看上图,会发现唐玄奘取经路线舍近求远,原因是这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莫大的关系,当时唐朝并不像现在这样有着世界地图,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只是“天圆地方”,所以唐玄奘不走直线而干里诏追绕远路进入印度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在唐朝时期,西藏和云南很多地方都是未知的区域,人迹罕至,有的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当时的唐玄奘需要翻越这座山,光靠人力是无法实现的。

扩展资料:

唐玄奘现实的三个徒弟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歼岁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凯蔽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盯改州的猪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也是个外国人,也是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参考资料:人民网-历史上的真实玄奘:三个徒弟均为取经之后收的

唐玄奘取经路线图
1个回答2024-03-11 12:53

唐玄奘取经的路线图如下:

查看上图,会发现唐玄奘取经路线舍近求远,原因是这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莫大的关系,当时唐朝并不像现在这样有着世界地图,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只是“天圆地方”,所以唐玄奘不走直线而干里诏追绕远路进入印度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在唐朝时期,西藏和云南很多地方都是未知的区域,人迹罕至,有的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当时的唐玄奘需要翻越这座山,光靠人力是无法实现的。

扩展资料:

唐玄奘现实的三个徒弟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歼岁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凯蔽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盯改州的猪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也是个外国人,也是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参考资料:人民网-历史上的真实玄奘:三个徒弟均为取经之后收的

玄奘的奘念什么
1个回答2023-04-10 18:16
玄奘的奘念什么
音“藏”
玄奘是谁?
3个回答2022-09-24 06:12
唐僧,也就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师傅。
玄奘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08:44
1.虽然 但是
2.带点词是哪个
3.(1)目标是指日用品,没有道路意思是不注意买日用品的过程。全句意思是指注重目标不注重过程,
(2)不平坦的路,行走到寺里去,回寺 条件,我们需要在艰苦的环境磨练意志
6.寺前的市镇,近,日已偏西,寺后的市镇,远,中午,进行对比,写出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练一个人的心志啊
玄奘
1个回答2024-02-01 23:44

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玄奘写了什么书
1个回答2024-02-06 00:24
~~~~玄奘的血书!!!!
玄奘西游的感想
1个回答2024-02-07 08:22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而在地论学派里,又分化出南北二道。隋唐诸宗,立宗的趋势是侧重一点而融合各家,玄奘也想解决这些分歧,他选择的也是西行求法的道路,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译出大量经典。组织法相唯识理论,而有法相宗的创立。
玄奘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3 03:44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