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感受

小学生阅读日记写阅读感受
1个回答2024-01-20 16:31
《酿》读后感

这是一篇写秋风的美文,读后让你感到秋风的可爱。秋的丰硕。

文章先从秋风说起,在作者的笔下,“秋天的风像一群娃娃,在秋色里顽皮戏耍;秋天的风更像一位老者爱抚着绿水清山,消弥在海角天涯。秋天的风又是那么的豪爽,引领着万物走向光辉,秋天的风又是那么的深情,好像母亲脸上挂满慈祥。”把秋风比作娃娃;比作老者 ;又把秋的豪爽、深情比做母亲。秋风真是多变又可爱。“秋风是涌动的生命,秋风在不屈中成长。你坚毅的目光里,你坚定的步伐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穿越天地的渴望。你穿越在广袤的沙漠里,扬起风尘仆仆;你穿越在无垠的田野里,收获一路的希望;你穿越在幽深的峡谷里,清脆的风铃在山谷中欢唱;微笑的山林踩着你的节拍忧郁的起舞;你极速流动的躯体撩拨着一泓清波,清辙的湖水的泛起阵阵潋滟,涤荡你一身的尘土;你摇一摇头,继续你穿越的旅途;沉闷的锣鼓声从远方传来,你知道那是暴风雨在为你守候!天苍苍、野茫茫,你消失在天与地的尽头。”这就是秋风送给我们的感受。



《十年后的礼物》读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课文.题目《十年后的礼物》.课文里有这样一个人.她叫达格妮·彼得逊.

有一次达格妮·彼得逊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奥斯陆,达格妮·彼得逊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沉醉如入梦境.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的那句话: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德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这是怎么回事 想起来了,在8岁的时候,我见到一个穿着风衣的大人.那个大人准备送给她一个礼物,在十年之后.

这个礼物就是这首歌,这首歌带给我无比的热情和勇气.



《月下桨声》读后感

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学完了一个单元。回顾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其中,第18课《月下桨声》这篇课文中的那个穿着红衣的小姑娘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她是一个既勤劳又诚实还淳朴的小姑娘。当我读到他们各忙各的,一言不发时,我能看出来她和弟弟为了维持生计,起早贪黑的认真捕鱼,好卖钱,非常勤劳。当她发现多收了别人一块钱时,她急匆匆地赶到那个人家里还钱,但还是没有两清。就只有三角钱没有还而已,她竟然浑身不自在,最后还给人家了一把葱。我不禁被她的诚实、淳朴而感动。

城实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诚实守信就会有许多朋友,那个小女孩就是那么的善良、诚实,她有一颗淳朴、透亮、如水晶钻石般纯洁的心。



读《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有感

在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这篇课文令我十分感动。

这个故事讲得是小主人公库伯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在库伯桌下的十美元。原来这是丹尼斯在假期中抽奖所得的。这时的库伯毫不犹豫地向门口的丹尼斯喊了几声,可是这时的丹尼斯并没有听见。

刚要喊第三声,库伯想起了橱窗中精美的玩具与文具。经过深思,库伯终于禁不住种种诱惑捡起来十美元。很快,丹尼斯报告了老师,丹尼斯的警察爸爸来到了学校。

当读到丹尼斯爸爸来到学校时,我不禁为库伯担心起来,我害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下子过来,把这个“小偷”给揪出来。

这时库伯眼中充满了懊与焦灼,心中充满了后悔之情,他的头低的不能再低了!

过了一会,丹尼斯的爸爸开始发小信封了。原来,丹尼斯的爸爸想通过这种方法,是这个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信封中还装着一个火红火红的小太阳,好像这个太阳代表着这个孩子的勇气,金色的光芒将照亮犯错孩子的心灵!

很多年过去了,库伯做了名警察。巧合的是:总部派来颁奖的竟是多年不见的丹尼斯的爸爸,当库伯慢慢施展开小太阳时,当时的场面是多么令人感动呀!





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彩票》读后感



学完了第四单元——真诚的心,在这组五篇课文中,第二十课《彩票》中那位工作人员林海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人中了大奖,当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那人开始不信,他以为是林海燕催自己还让她垫付的买彩票费用,最后得知真相十分感动的故事。我觉得那工作人员非常无私、善良。那个人中了巨奖,是518万元。518万元!那么大的数目,这个奖票的数值那么大,中到这个的人数又那么少。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她只要说是自己买的,别人就没有权力拿到,但她却偏偏没这样做。



现在许多骗人招数:什么买食物中奖送汽车,居然还有人冒充“非常6+1”的节目说中了奖……使真正中奖的活动“有名无实”,即使真中了,别人也不敢相信。

林海燕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因为她的真诚、守信。当我读到“电话中,她显得十分焦急,甚至都带着点儿恳求的语气对他说”时,我很佩服她这种气质。因为,一般人没去领奖时,别人打了一次电话后就不一定再打电话给那人了,更谈不上去求他来领奖了。但她不肯,他没领到奖就像她心里的大石头落不下来,非等他领了她才放下心似的。可以看出她是真诚的、忠心的,非常纯洁。里面还写了“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为什么愚蠢?因为她不晓得留一点儿?不!这么说她的人才愚蠢!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她凭什么要留一点儿?“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别人知道那些做了不诚实、不光彩的事情的话,人家会唾弃你的。你要是开了公司肯定是会倒闭的。

诚信有了,便什么都有了。
如何阅读红楼梦?
1个回答2023-03-25 08:55
找个人给你读。
红楼梦阅读感想
1个回答2024-03-09 20:38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我读了《红楼梦》后就非常佩服曹雪芹,他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说话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我要学习他的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将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创造,《红楼梦》这幅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 : 若你读过《红楼梦》,又稍稍有点喜欢。那麼,在秋凉的午後,正巧没有风,请你坐在露台的躺椅里,手边放杯茶,慢慢地、慢慢地听我给你讲《红楼梦》的事情。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完整的读过《红楼梦》。它对我从不是晦涩难懂的,我亦从不看脂批考证之类的东西,因为曹雪芹已将整个的心,全部的热情放在这部书里,我只享受这书便罢了,别人如何理解它,与我何干?
我和曹雪芹,有知己之感。正因如此,我的谈论,只与前八十回有关。曹雪芹是性情中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人性的展示,而高鹗的部分与人性无关,高鹗不懂《红楼梦》,所以只能从情节下手,结果给人的感觉如同“宝匣里装上了大粪”那般别扭,我是无法读下去,因为怕气死。所幸我从未看完后四十回,所以对《红楼梦》保留着美好的印象,兼真挚的感动。
曹雪芹说这本书是“一把辛酸泪”,一点不过分。他的痛苦,我想更深于此吧。
宝黛之情达到男女之爱的极至,而爱的悲剧亦使曹雪芹的忿恨达到了极至。
所有人都知道,这书里记录了曹雪芹的情殇,既然他只写了这么一部书,写得如此美丽精致,他是想为自己的爱情找个完美的归宿罢?
曹雪芹与宝玉系同一灵魂,而宝玉毕竟是一虚构形象,他的疯言疯语、乖张举指曹雪芹未必做的出,可能宝玉是曹雪芹向往之理想中的自我。正如他是理想化,正如曹雪芹想将自己隐去,宝玉成为书中最不真实,着墨最多而相对形象不甚完整的人物,他的作用只是充当作者的口舌,用来说故事的一根主线而已。而只有涉及宝黛之情的描写中,宝玉的身影才清晰明朗一些。
我疑心曹雪芹并未打算将宝黛结局的部分流传出去,也许那太接近事实(恐惹祸上身),也许他唯独不肯在这桩事情上杜撰下去,索性干脆不写了,但他在书中有N次交待了事情的真相。
此书常循一正一副、反复暗寓的方式交待情节。头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齐,第五回可谓总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所有人物开始生活起来。
红楼梦阅读心得
1个回答2024-02-29 12:07
- -阅读心得?我只是看完了,然后做了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我就摘录了好词好句,《红楼梦》中作者多用“谐音寓意”的手法,作者写这本书的结构很新颖,先是在开头用了神话故事,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情景中,借用“真真假假”的观念,使小说按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读后,我了解了作者出身封建贵族家庭,却深刻的说出封建贵族的黑暗与罪恶,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众多的人物个个个性鲜明,生气勃勃,攘括了世间各色人类。即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显示了性格的多方面,令人叫绝。
红楼梦阅读
1个回答2024-03-15 03:41
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阅读红楼梦
1个回答2024-04-03 06:29
喵喵的个人意见为:

第一步:买一本89年版的的那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红楼梦研究所参与修订,注释德很详细。至于价格,除非你买精装的,否则都差不多。

先完整的看一遍原著,然后再看批注。



第二步:把原著看的在心中有些自己的概念了,并且也看过现代红学家对原著的注释了以后,

找一本甲戌本红楼梦看看,因为至今为止甲戌本是最早的,自然也应该是最能还原原著本来面貌的版本。由于这甲戌本红楼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又称脂残本,脂铨本。所以脂批有些已经残缺不全了。



第三步:找一本庚辰本再看看,庚辰本红楼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称脂京本。存78回,1-80,缺64,67回。 保存脂评最多,面貌最完整。



喵喵个人认为品读红楼梦就好比品茶,须得慢慢品味,品一口回味一阵,使得余味在脑中盈留乃至于有了自己的感想后再细细的品第二口。



这么一步一步缓慢扎实的品读方法是最能品出原著的韵味;最能对原著延伸出自己独特理解的一种方法。
红楼梦 感受
1个回答2024-03-09 17:00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封建大家族从兴旺,到破落得树倒猢狲的地步。主要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讲述的。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仿佛他们站在我们面前。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个悲剧,不光是贾,林二人的悲剧,而是贾,林,薛三人的悲剧。金玉良缘的结果已不存在。贾宝玉知音是林黛玉,而薛宝钗的所作所为才更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宝玉一生爱黛玉,但大家都知道黛玉是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的,这就是造成悲剧的关键。这正是黛玉所担心的事。所以是个悲剧故事,这事也使的贾俯破落了。
读《红楼梦》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3-09 15:19
红楼梦一书涉及的领域很多,其文如行云流水,酣快自如,字字珠玑,又百科全书之称,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有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没看过红楼梦的人算半个文盲,我说不是,你看红楼梦之前你可能认为你是个学者,看完红楼梦之后会发现你就是文盲
读了《红楼梦》,你有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4-03-17 05:07
无论你开始多么孤傲,多么霸道;在你上面总会有位高权重的人,一句话就可以压迫你无法反抗。
红楼梦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1-22 01:25
历史是一出没有始终的大戏,有人笑尽繁华中流泪,有人眼含泪光成永恒。“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期间有着多少的沧桑,多少眼泪,曹雪芹把这一一咽下,他把所有生活的不幸,社会的冷遇都熔铸在《红楼梦》中宝玉的痴中,黛玉的泪中,在那里,我们看到宝玉身上的平等思想,黛玉的反抗精神,宝钗的聪慧,探春的果敢,湘运的豪迈等等,打开红楼梦,那就是一坛百年酿成的老酒,它的甘味和香甜会是你我沉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热门问答